生活的切片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时,直觉自有其地位。它沉默如迷,就像察觉不到的呼吸。这种直觉从潘郑伯行走的步伐里透露出来,让我们对他的旅程心生羡慕,却又羡慕不来:即使站在他拍照时站停的那个位置,眼前的景,也许是天壤之别。
  旅行的人多数会留下观光照片,照片里多数难以辨识的背景和闯入镜头的游人。但从潘郑伯的视角里,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其中透露的种种细节,又毫无疑问地熟悉如昨。
  他镜头里的这片土地,是他走过的,南方的广西。
  广西有时候是一条直转而逝的小路。有时候是高低错落的屋顶。有时候是天桥底下的几个行人。有时候是茶山上孤立的一棵不大不小的树。一些照片并不清晰,擦身而过的模糊空气,在镜头里匆忙地扫过一排影子。
  这些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摄影师简单调了颜色。看着这些照片,人们会不自觉地去想象拍摄者的心情。在这个想象里,他总是一个人走着,有些游离,又确实地观察着每一寸土地和土地上所在的一切。他记录下来的广西有城市图景,也有乡村风景。在模糊了颜色和宏大背景的细微之处,可以窥见城市与乡村极为精妙的、共存的合理性。
  而从破了一角的铁丝护窗看过去,天地就像一张空间织成的网,在交织中看着花纹的旋转,不由想到福柯所说:“目前这个时代也许基本上将是属于空间的年代。我们置身于一个共时性的年代,我们身在一个并置的年代,一个远与近的年代,一个相聚与分散的年代。我相信,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比较不像是一条透过时间而发展出来的长直线,而比较像是纠结连接个点与交叉线的空间网络。”
  在电脑技术介入摄影之后,摄影的潮流兜转,藉由手机摄影,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重新回到了摄影话题里。所谓的“直接摄影”指的是,“照片就是照片,而不是其他艺术形式的摹仿品,是简单明了的照片,就像生活的切片”。
  1932年, 安塞尔·亚当斯与爱得华·韦斯顿等西部有志摄影家共同创立了“f/64小组”,决心“要以传教的热情结合大家的力量,抵抗当时令人难耐的艺术照潮流,为摄影创作找出明确的定义”。“f/64小组”后来成为西方摄影界追求“直接摄影”的代言人。
  直接摄影去掉了艺术照片的矫饰。对直接摄影来说,“看见了什么”是时间、地点问题,这个问题自然会导向“怎么看见的”这个问题。而“怎么拍下来的”,则关系到拍摄技术和冲印。“读照片”是摄影的了解和欣赏之道,在看照片时,想象原来的景物是什么模样,而自己的想象又会是怎样的,在这一连串的追问和想象中,摄影者的观点与“读照片”的人,便取得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默契。
  这原本是摄影史上最自然、最主要的风格。却不免被各种“主义”涂抹。而如今承载“直接摄影”的手机——这种新的摄影器材,在时间与空间的记录中颇为出色,但即使在新闻纪实这个范畴,也引起了颇多争议。以至于“手机摄影”在尝试走入摄影圈时,伴随着“先锋”、“边缘”的标签,有人言辞激烈地指出,“手机永远无法取代相机”。
  但我们却无法忽视这些用手机拍摄的照片的妙趣,这妙趣来自于漫不经心,来自于随手偶得。没有专业摄影器材的负担,摄影者是轻松的,也更专注于个人的表达。他之所以要拍下来,也许只是因为“看见了”,因为“挺有趣”,为了让生活里能够一些自己留下来的有趣的东西。而这一切,只需要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拍照键就够了。潘郑伯的广西之行,想必是轻便的。作为一个城市漫游者,他甩去了“观光客”的惯常形象,却以最细致的眼光,记录了这些城市的精妙。
  若以摄影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发展就必须顺应摄影媒介本身的现状和限制,也一定要始终都能跳脱艺术和美学意识的传统桎梏;因为这些传统,都是这媒介出现之前的时代和文化所留下的产物。当职业摄影师们扛着各种器材在摄影棚或户外苦苦拍摄的时候,恰恰忘记了摄影的偶然性和记录个人视角与生活的初衷。
  当器材不再约束思想,灵感便开始闪光。
  长篇累牍的介绍和分析对一张照片来说,也许是一个灾难。摄影照片必须靠自己来说明一切。一张照片的生命起自摄影师对影象的观想,代表的是摄影师其时其地的悸动和感觉。冲印出来的照片,则代表这那份悸动、那种感觉,还有一份表达。意义只见于最后的照片上,而且也只见于照片本身。这份意义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而有些微变化。若是在照片上加注描述性的标题,强将自己的感受加在观者身上,等于是束缚。
  摄影师只应该加强一种艺术表现里灵动的想象,而不是摧毁它。因而在潘郑伯的摄影作品下,你见不到标题,也见不到作品描述。在摒除了一切辅助理解的材料的情况下,垒了许多层的瓦片,细密排布的钢筋,甚至河上并列的桥拱,逐渐消退的水线,在一切的有序与无序中,承载着物与人的不离不弃。
  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时,直觉自有其地位。它沉默如迷,就像察觉不到的呼吸。这种直觉从潘郑伯行走的步伐里透露出来,让我们对他的旅程心生羡慕,却又羡慕不来:即使站在他拍照时停住的那个位置,眼前的景,也许是天壤之别。
  从1957年4月2日到4月22日,杰克·凯鲁亚克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的初稿。在这沓稿子里,迪安对萨尔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潘郑伯即将远行,他有他自己的道路,万幸的是,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可略知一二。以后呢,时间会给予解答。
其他文献
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  随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陆续做了几个跟修复相关的展览,并努力传播、展现修复相关的知识,公众也逐渐对修复工作有了一些认识,并对这个行业有了期许。这种期许或许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的修复行业还缺乏健全的机制,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行业政策。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由文化部艺术司牵头,在中国美术馆成立一个名为“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中心”的事宜目前正在筹备,将来有关修
期刊
0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后举办过两次与修复相关的展览,这两次展览的举办有什么契机?  主要是考虑到外界一直不太了解美术馆藏品修复这一部分的工作,而大部分人又很感兴趣,却没有机会了解,包括馆内的一些同事。刚好我们也修复了一批作品,在这种情况下,王璜生馆长提出来做个展览的建议。  展览的作品数量不多,当时并不是想展示我们修复了多少作品,而是想通过这个展览,让公众更多的了解我们的日常工作。结合大量的
期刊
01  为什么会选择修复专业?  我是艺考生,在国内读的高中,对架上绘画非常痴迷。选择学习修复专业是这样可以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的作品。所以高中毕业后我直接报考了意大利的大学,选择了文物修复专业,包括壁画、油画、古家具、木刻雕像(彩绘及镀金)、织品、帆布、木板绘画。  02  国外对学习修复的学生有哪些基本要求吗?  在意大利,考大学的学生需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报考修复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高中就
期刊
01  本科学习的是什么专业?  我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学生,三年级分方向的时候我选择了文化遗产专业。当时必修选修课程有冯鹏生老师和石冬玉老师联合开设的书画修复与临摹课。毕业那年,冯先生并没有招研究生,不过我也没有考上,第二年恰好冯先生招生,我成为了中国古代书画修复研究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02  人文学院毕业考入书画修复专业需要有绘画基础吗?  没有硬性规定,当然最好有绘画基础。  03  
期刊
前两天的事儿,我们小区,夜深人静,一位衣着整齐的女士从楼上跳下,无声无息,有人发现她已经是天亮了,整个早晨,她先生都坐在她的身边悲恸哭泣,直到救护车警车来临。  据说是忧郁症,好久了,不能控制,实在不能了。  我高三那年,数学老师是一位白发苍苍瘦弱的老太太,她是我们这所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在家长们的一致要求下,学校返聘了这位已经退休经验丰富名声响彻全省的老老师。老太太脾气特别好,说话声音小,写板
期刊
01  为什么会选择修复专业?  我从华山美校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油画修复专业。由于我一直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02  进入修复专业学习,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作为基础?  需要有绘画基础。  03  在课程设置方面会涉及哪些科目?  欧洲古典绘画临摹与技法、修复材料学概论、艺术品摄影、欧洲绘画史、中国油画史、艺术概论、油画修复基础等。 
期刊
01  为什么会选择修复专业?  我本科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的是工笔人物,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是综合材料绘画和保存修复,因为我的导师是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的主任,因此当时接触修复的内容比较多,同时自己有工笔画的功底,对国画历代发展有一些了解,加上我自认为可以沉得下心来,所以我选择了修复这门功课。因为国内有修复专业的学校并不多见,比较多的是师徒传承这种工作室性质的机构,在了解到日
期刊
洗  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针对书画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  《装潢志》言:“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一一加意调护。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尘污,至水净而止。”  技术操作  干洗  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  水洗  积尘的画心色暗气沉,或遭水
期刊
“千里之行”这个有着5年历史的展览,一直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视为品牌展览项目,首度跨出校园走向社会就与地产项目联手,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在“千里之行”展览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将“千里之行”项目的推进总结为学校在帮助学生步入市场,徐冰院长否认了这种说法,其实,承认这个项目具有帮助学生就业的性质也未尝不可。  6月25日,就在望京,这个拥有中央美术学院,同时也拥有十大最丑建筑“望京欢迎你”的地区,一个
期刊
当每一个观众捧着一些颜色从月光下的舞台里走过,破碎似乎得到了一种解决,散场的模糊中,带着下一场轮回的暧昧。  生理心理学的教材上说,视觉负责人体绝大部分的信息传入。处理光点的方向和颜色运动的脑区和层层叠叠的神经通路,构建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知觉地图。  这些东西在《索尔玛医生》那里全没有用。他用简单的方法开了话剧的头,“索尔玛医生的眼睛得了怪病,只能看到黑白两色”。为了呈现索尔玛医生所见的世界,舞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