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之花在课堂结出丰硕之果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寻找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着力点,将激活学生的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初步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积极地创设轻松和谐、自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地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让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肥沃土壤”。
  一、在积极思维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异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学生创造力的核心。创异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还可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首先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没有“发散”就无创新,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发散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引发创新。
  在教学中,要以改革教学为突破口,把重点转到学生求知、求新的学习方式上来。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质疑问题,允许学生出错,重视在讨论中的作用,不断转化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如:父亲到商店买玻璃杯,用3张10元的人民币付款,找回6元。假定商场玻璃杯单价分别为8元、4元、2元……买的个数分别会是多少?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不止一个答案,结果可能为①买一种杯子时;②买两种杯子时;③买三种杯子时……
  通过这类开放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萌生新想法,积极探索创异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在知识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这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这部分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发展性功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大胆猜想。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成才之道,无一不是从求异思维开始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改进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探新,大胆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开创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学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在准备的圆柱体侧面附上纸,接着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让学生观察得到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然后分析圆柱侧面各部分与长方形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此时,班上的一个优等生大胆提问:“老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只能是长方形吗?”这一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于是,教师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并当场表扬了这个学生提得好。这时,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准备好的圆柱模型或实物,将贴在侧面的纸片展开、卷起又展开,比较着,思考着,前后桌讨论,有的展开了争论。在全班讨论交流时,各组代表纷纷发言。有个学生说:“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那么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正方形。”又有一组学生代表说:“如果不沿着高切开,而是斜着剪开,那么得到的展开图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这个学生边说边拿着实物演示并指出它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这样诱导,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这几年的随堂听课,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和土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应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一是多提供说的机会,如在概念教学中根据学生实践机会少、平时所见事物少的特点,引导他们说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新旧概念的联系区别;二是多提供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三是多注意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剪、折、分、拼等步骤,从而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有的同学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 S=(a+b)h。(2)有的同学把一个梯形沿对解线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S=ah+bh=(a+b)h。
  让学生进行操作来获取新知识,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信心,由实践到理论,不仅明白了公式的由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应尽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创新能力之花,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怎样引领孩子尽快步入广泛的阅读之路?在工作中我通过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创建班级图书馆;渗透阅读读书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读书计划;营造班级阅读的人文环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阅读兴趣等几项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创建班级图书馆,让孩子有书可读  1、首先是要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在期初家长会上,我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张《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说明新课程改革正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那么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呢?  一、引导自主,归还自由  自由是创新的前提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指出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鼓励和提倡不同的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我通过搜集和积累地方历史资料,把乡土历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较好地提高了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我有意识地发掘乡土史与历史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乡土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了“拓展历史课
期刊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而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倡导新型学习方式,欣赏学生,用爱作为连接师生彼此之间心灵的桥梁等,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尊重学生 学习效果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以达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这就要
期刊
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一、以社会为大课堂,激活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倡导数学课堂不再是单调的“讲、练、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变“苦学”为“乐学”,达到“数学好玩”这种境界。如何让数学课活起来?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抓住这一点来实施教学过程的。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教材上的概念、性质等一般都是以结论或精练的数学语言呈现的,学生理解它们会有一定的困难。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和精算相比,能更简洁、更迅速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意义。然而,在估算教学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况,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表现一:学生不需要估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教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针对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创新的色彩与活力,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是历史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其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不容忽视,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情感缺失较严重的社会大背景下,更要积极运用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本文从历史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施情感教育,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教育 课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
期刊
一、背景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作文教学是辛苦备至的耕耘工作。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恐怕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强调引发学生兴趣,注重创造性思维。  二、描述  1、导入  在一次作文课上,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课前的导入我问道:“写作难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