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山西80年历程中的若干“第一”(三)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第一个反击战——上党战役
  日本投降后,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但又迫于当时对其独裁内战政策极其不利的政治、军事局势,只好一面假惺惺地与共产党进行重庆和平谈判,一面却对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重庆谈判期间,阎锡山即奉蒋介石之命,以五个师的兵力,由临汾、浮山、翼城出发,抢占我解放区长治地区(古称上党)这一战略要地。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军区部队3.1万余人被迫反击,于1945年9月1日发起上党战役,到10月12日结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经过夺城打援、围城打援和追歼逃敌三个阶段,以劣势装备对抗阎军3.8万人的优势装备,毙伤俘阎锡山军队3.5万余人(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取得上党战役的重大胜利。该役中,太行、太岳区组织了战勤总指挥部。各区、县、专区也成立了各自的指挥部,组织民兵、群众广泛支前参战,有力保障了作战部队粮食、物资等供给。上党战役是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期间带有政治军事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第一个反击战,也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由分散的游击战向集中的运动战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不仅直接给阎锡山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保卫了上党解放区,而且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重庆的谈判。
  
  山西第一位受到毛泽东亲笔题词赞扬的革命烈士——刘胡兰
  刘胡兰,原系山西文水县五区妇救会一名干事,共产党员。1946年秋冬,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驻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纠集万余匪军和还乡团等反动武装,侵占文水平川地区,进行反攻倒算。1947年1月12日,阎军第72师215团1营和复仇队包围了文水云周西村。因叛徒出卖,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与6名村干部被捕。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保护群众利益,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刘胡兰威武不屈,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刘胡兰与6名村干部英勇牺牲于敌人铡刀下。毛泽东3月间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慨然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一震撼天地的珍贵题词,来赞扬这位年仅15岁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山西战场内线作战的第一仗——运城战役
  对山西来说,运城是南扼陇海铁路、潼关要冲及黄河渡口的战略要地。攻下该城,人民解放军便封住了晋南的门户,不但解除了陈谢集团从豫西出击陕东的后顾之忧,而且切断了山西敌人南逃的去路,对牵制胡宗南部于渭北地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也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威胁陇海铁路,牵制豫西和陕西的敌军,以支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早在1947年5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就开始首次围攻运城。在外围歼敌两个团之后,晋南前线部队 为执行新的任务,遂于11日撤围。10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再度围攻运城,因胡宗南派其第36师增援运城守敌,人民解放军的主力打援歼敌3700余人后,转入休整。12月17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吕梁军区独3旅、太岳军区的三个团和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共计5万余人,在王新亭、王震的统一指挥下第三次发起运城战役。战役采用强行坑道爆破战术炸开城墙后,即以强有力的突击部队插入城内,继之以第2梯队接续入城,经过反复争夺,歼灭守敌万余人,于28日结束战斗,解放运城。运城攻坚战的胜利,动摇了山西境内固守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了攻坚作战的宝贵经验。同时,在经济上控制了广大农产区和河东盐池。
  
  新中国第一届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组建
  1949年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在太原隆重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告山西省党、政、军领导机构诞生。省委书记程子华,第一副书记赖若愚。省委委员程子华、赖若愚、陶鲁笳、解学恭、裴丽生、王世英、郭钦安、韩纯德、肖文玖、康永和、马佩勋、程谷梁、吕鸿安。省政府主席程子华、第一副主席裴丽生、第二副主席王世英,省政府秘书长卫逢祺。省政府委员程子华、 裴丽生、王世英、赖若愚、张隽轩、焦国鼐、马志远、赵宗复、周化民、何穆、程谷梁、马林、周义中、马佩勋、刘少白、康永和、杜任之。
  
  新中国第一届山西省委的第一次会议
  ——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次委员会扩大会议
  1949年8月27日至31日,中共山西省委在太原召开第一次委员会扩大会议,省委委员以及地委书记和专员出席会议。会议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提出党在山西的工作方针是:团结全党、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巩固工农联盟;团结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发展和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和破坏分子,全力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和建设事业。为此,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领导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恢复与发展工业生产,同时必须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林业、副业与某些手工业,以便顺利地向工业化的目标前进。会议确定今后工作的三项基本任务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治安工作。为保证这三项基本任务的完成,要求各地要搞好团结工作,结束土改的工作、精简节约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作和建党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省委关于《山西省今后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和《关于1949年秋冬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步骤》的报告。
  
  山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0年3月12日至26日,山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太原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程子华当选为省人民政府主席,裴丽生、王世英、邓初民当选为副主席,程子华等27人当选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同时,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省协商委员会,程子华当选为省协商委员会主席,赖若愚、邓初民、王世英、刘少白当选为副主席。会议闭幕前还举行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仪式。
  
  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纺织机械制造厂——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
  榆次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厂。1951年5月破土动工。1953年底基本完成全部厂房建筑和设备安装,在建厂中同时培养出大批生产人员,进行了新产品设计和试制工作,并于1954年1月开始小量生产。1954年8月正式建成投产。1956年6月,该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471型自动卷纬机。1985年,该厂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支持进行技术改造的大中型骨干企业。
  
  山西机器厂制造出山西第一台拖拉机——“抗美援朝号”拖拉机
  山西机器厂是山西解放初期的国有大型企业。1951年9月曾首次制造成功苏式65马力截煤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开展后,山西机器厂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赴朝作战,很快试制成功了全省第一台拖拉机,并命名为“抗美援朝号”。
  
  山西第一批全国农业爱国丰产模范——李顺达、郭玉恩、曲耀离等组(社)
  1952年3月16日,国家农业部颁发奖励1951年农业爱国丰产模范的命令。山西省第一批受奖的有17个单位和个人,其中有著名的李顺达互助组、曲耀离互助组、郭玉恩农业社等。
  
  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太原第一热电厂
  1953年10月,太原第一热电厂动工兴建。它是山西“一五”期间新建的1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华北地区第一个火力发电工程。经过三期工程建设,于1960年9月全部竣工。这样,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总量达到17.4万千瓦,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其发电量等于此前太原市全年发电总量的3倍。
  
  山西省第一届人代会
  1954年8月3日至11日,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太原海子边礼堂隆重举行。大会听取了陶鲁笳、裴丽生、邓初民、王世英等同志的有关报告,并选举陶鲁笳等24人为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山西代表。当选的24位全国人大代表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王世英、王贵英、王凯山、申纪兰、曲耀离、辛安亭、李顺达、李辉、吴春安、宋子纯、武新宇、胡文秀、南汉宸、马六孩、陶鲁笳、郭玉恩、郭兰英、康永和、张稼夫、张道中、陆景云、曹焕文、邓初民、韩忠仁。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7月25日至8月1日在太原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550人,侯补代表138人,代表全省43.5万名党员。省级和太原市级机关的党员干部300余人列席了会议。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和省人委、省政协的民主人士30余人应邀参加了大会的开幕、闭幕会议,听取了大会的各项报告。大会检查、总结了山西过去7年来的工作并确定了今后的任务,选出山西省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山西省委员会。在8月2日举行的省委一届一次会议上,选举陶鲁笳为省委第一书记,卫恒、王世英、王谦、池必卿、朱卫华、郑林为书记处书记。这次会议是中共山西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它在我省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转折时刻,系统总结了新的山西省委成立以来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教训,明确指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山西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此后山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山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进的同时,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以实现工业化为中心内容的“一五”计划在山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工业建设突飞猛进,重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8.2%,轻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3.8%。一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拔地而起,一大批工矿企业在改造和扩建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五”期间全省新建、改建和恢复国有工矿企业546个,其中新建169个,改建366个,恢复11个。这些企业几乎覆盖了钢铁、机械、煤炭、发电、水泥、化工等重工业的各个主要领域,为山西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农业方面则在水利建设和水土治理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山西历史上的第一批水库在这一时期建成。阳高县大泉山村是这一时期全省乃至全国荒山绿化和水土治理的旗帜。公路建设长足发展:5年间共修建公路1700多公里,简易公路1500多公里,1957年公路总里程达到4400多公里。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调整,大学由山西大学、山西农学院两所发展到四所,即山西师范学院、太原工学院、山西医学院及山西农学院;到1957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数达208.9万人,比1952年增加了42万人;誉满三晋、名闻京华的晋剧艺术表演大师丁果仙,创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长期深入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家赵树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待续)
其他文献
国际    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严正交涉。  1月3日自美国总统布什去年5月1日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已经有214名美军士兵遭袭死亡。  1月9日美国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为战俘。  美国参议员布朗巴克在香港发表演讲,大肆攻击香港基本法和中国政府,主张提出取代基本法的方案。  1月15日据新华社报道,越南证实12人死于禽流感病毒。  1月16日世界
期刊
诞生于1924年的中共山西地方组织,已经走过了80年的奋斗历程。80年来,山西党组织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从弱小到壮大,由幼稚到成熟,团结和带领山西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一        1924年1月,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为了推动北方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高君字根据李大钊的指示,于5
期刊
山西第一部大型民间歌舞—嘲《黄河儿女情》    1987年7月,山西省歌舞剧院排练出的大型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参加了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的第五届华北音乐舞蹈节,引起轰动,被音乐、舞蹈界誉为音乐舞蹈节期间最好的一台节目。回省后演出,在省城引起更大轰动。在8月举办的省首届民间艺术节上,《黄河儿女情》被安排进行了首场演出。演出一结束,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此后,连续17天演出24场,场场满
期刊
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产地    山西省大同矿务局(现名同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被称为“煤海”。煤炭储量为375.8亿吨,所产煤炭供应着全国1500多个企业,3700多家用户,并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该矿务局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提高生产质量,多年来,年产原煤量和外运煤炭量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    1996年12月2日,山西省第一
期刊
一、《辞海》1979年版“雷锋”辞条原文: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出身贫农家庭,父母兄弟受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地主和资本家的迫害相继惨死,他七岁成孤儿,在穷亲戚的帮助照顾下生活。1949年解放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人学校读书。他刻苦学习,并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斗争。1950年高小毕业后,在该乡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望城(现长沙县)县委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
期刊
山西第一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1984年4月2日,山西省首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太原召开。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其他省市的代表150人参加了会议。这次洽谈会,山西同外商及港澳企业签订了43项合同,引进生产线6条、各种设备193台(套)。     全国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的露天   煤矿——平朔安太堡霹天煤矿     1984年4月29日,我国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
期刊
告别南洋     马来西亚归侨、太原南城区离休干部蔡明训,人称“南侨之宝”。他是1939年从马来西亚回国参战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的成员,也是迄今山西省惟一健在的“南侨机工”成员。  蔡明训,原籍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墩子寨村,1917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因不愿充当国民党打内战的炮灰,同几个客家乡亲一道,飘洋过海,到南洋谋生。最后落脚在马来西亚柔佛州距离首府新山不
期刊
江口反“围剿”     1932年5月10日清晨,金维映兼任政委的新编独立团,在她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奔赴赣县的江口。  金维映这一次率独立团出征,是奉了江西军区总指挥陈毅的命令,配合主力红军反击国民党军队入侵中央苏区,目标是把入侵赣县的敌人打出去。赣县是游击区,和于都县紧邻,也是中央苏区的西大门。敌人人侵赣县的目的在于中央根据地。如果不把敌人赶出去,敌人就会进一步入侵于都,然后直达首都瑞金。这一战
期刊
暴露身份:一个小插曲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的第二年,毛泽东想就中国革命和时局的问题亲自与斯大林面谈。  这一年的4月,胜利结束了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和部分中央机关人员到了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后,便着手准备访问苏联之事。当中共中央致电斯大林征询其意见时,斯大林答复: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在此战争的重要关头,不便离开中国。如果确实有重大问题需要商谈,可以派一位政治局
期刊
1940年     邓小平领导的三大建设,使根据地走上了巩固发展的道路;百团大战中太行军民英勇奋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1940年4月11日,北方局在太行区的黎城县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战略区的太行军政委员会,由邓小平任书记。  会议的第二阶段转移到黎城县北社村大庙中,参加人数扩大到各地委书记和太行区的县委书记一级,邓小平代表北方局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