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道德教育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是每位领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受当今不良风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稳定。为了消除不利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研究分析、影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因素,并寻找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影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风尚对学生的影响。社会风尚是指一定社会中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状况。社会风尚是个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对个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如,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网吧等渲染的暴力、色情、赌博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这些低级下流、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侵蚀着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他们只注重个人主义而忽略社会义务,这正是社会风气对教育作用的抵消。二是道德教育缺乏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只限于教育范畴,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尚没有《道德法》和必要的道德教育政策和条例。
  (二)学校因素
  一是有些农村中小学校,不注重德育阵地环境建设,没有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二是有些学校在考试和升学指挥棒下,未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存在重智轻德现象。三是有些教育者空调说教不注重实效。一些教育者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由于只作用于说教,没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导致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将其抛之脑后,学生把上课当成了老师的事。四是一些教育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另外,一些教师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学生很难“亲其师,信其道”。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自然形成的教育场所。中小学生的社会过程始于家庭,其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获得、性格的形成都里不开家庭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阵地,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为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孩子是父母珍贵的财富,当得到他时,就意味着接受担负、哺育的责任。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这包括提供适当的衣物,有足够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创造一个活泼、美观、整齐、空问适度的生活环境,还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家长还应为孩子学习创造适当的环境,比如,提供适宜的桌椅、学习用具、适量并适当的书籍,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环境应是民主、自由、和睦的。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团结互助,有浓厚的学习风气,每个成员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健康活泼,好学上进,精神愉快,能够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接受教育,促进良好观念和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观点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防线。
  一是学校要加强的阵地环境建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为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长于其中的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道德品质得到熏陶、得到升华,使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形成。二是领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把学生的道德教育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以智育代表都好的局面。在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用教师多讲,学生的道德品质就得到了提高。如:课堂上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规,搜集、整理在国家大法上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执法、守法、护法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与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法德并重、守法养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爱心”育学生。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有关中小学生社会教育机构包括少难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元、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等。这些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机构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如:我校每年4月5日都要组织学生到黄台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扫墓,听革命前辈讲解迁安革命发展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这种氛围,家庭教育不能提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学生长期的进行道德教育。
  只要我们把全面育人作为教育的最高法律,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一定能建构起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贴近学生而高效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面对新形势,必须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抓好小学德育工作,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一、当前小学德育基本状况  1.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初中学生来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摆在政治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就是针对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这一课题作出简单分析。  思想品德课;主载体;德育功能;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33-02  搞好高中语文写作的教学对于语文来说意义非同寻常。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两者的统一性,仅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1對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认识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培养学生
期刊
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35-01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導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
期刊
【摘要】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3-6岁的幼儿正处于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但爱问“为什么”,更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怎么做的”,所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幼儿科学教育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37-02  幼儿有着
期刊
摘 要 现行的教育方向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 传统美德语文教育  一、拓展课外延伸,加深理解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
期刊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开门见山,先入为主;反复诵读,唤起情感;运用媒体,调动情感;故事吸引,情境感染;声情并茂,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1673-8500(2013)04-0333-01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
期刊
摘要 培养创造性人才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合理的家庭观念和落后的学校教育理念严重制约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文章最后,系统指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 创造性人才影响因素对策       创新关乎民族的兴衰荣辱,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于是创新型人才培養这样一个热门话题自然而然的被摆在首要位置[1]。早在200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
期刊
摘要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任务,也是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但是有些数学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的事,与数学教师无关。也有些教师虽然也曾尝试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由于缺乏研究,又急于求成,往往稿成政治口号加数学概念或公式,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反感。所以,研究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首先要弄清楚数学与德育的关
期刊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高校的政治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针对性和艺术性,从而形成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高校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