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跨世纪·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而“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学生不重视及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课难以收到应有的实效。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新整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手段,以体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时代性,时效性,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代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而“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修养的必修课程,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法律基础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共同组成高校马克思主义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教育体系,成为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实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思想道德修养”课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思想道德修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材内容及观点陈旧首先,从教材内容来看,有三点不足:第一,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课程教材的版本多,体系不相同,学科交叉,结构松散,尚未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理论体系;第二,教材的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带有过强的“政治味” 和“工具论” 的色彩,说教成分太重,枯燥、抽象,往往通篇是空洞的理论堆砌,缺乏启迪性和可读性;第三,“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体系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阶段都有重复,有些内容学生对它早已耳熟能详,没有新鲜感。其次,从教材内容所反映的观点来看,理论和现实社会脱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脱节,缺乏对青年大学生面临的实际思想问题的关注,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在当今社会现实,“实用主义”大行其道,而在讲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又要求学生不能把“实惠”“实在”奉为衡量一切是非的行为准则。
  1.2教学模式单一化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时代性强,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相当一部分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单向传授,实行灌输式教学,未能跳出“一言堂”的抽象说教,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把“思想道德修养”课当成一门纯理论的课,不能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
  由于上诉两个原因,导致“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效果差,其直接表现:一是学生不重视。学生是被动地来到课堂接受教育,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抵抗情绪,如逃课、上课睡觉、抄作业、看课外书籍、讲话等等。二是没有达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由于教学仅仅是外在的强化手段,没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理念,因此没有达到教学效果。
  
  2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改革的几点做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中指出:“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尝试性地做了一些改革,即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2.1以专题方式授课,整合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以适应大学环境;二是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的人生、理想有一个正确的明晰的规划;三是道德修养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道德规范,塑造健康的人格。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的实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材内容及观点陈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按章节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设为相对独立的五个专题讲座,具体内容如下:专题一——心态、目标、环境。新生进校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复杂,目标缺失,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些学生受“苦中学,耍大学”的影响,学习无目标,无动力,自律意识不强,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最容易出现问题,如逃课、考试作弊、打游戏,从而荒废了学业。这一讲座主要就在于引导大学新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能够调整好心态,静下心来,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专题二——学习、考研、留学。大一新生,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中学是老师牵着走,大学是老师引着走”,很多同学适应不了这种教学方式,且不知道如何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很迷茫。此外,很多同学想考研、留学,但对这方面了解甚少,本专题主要对此进行一些详细的引导和说明。专题三——友谊、交往、爱情。笔者搞过多次调查发现,如何为人处事,提高交际能力,怎样正确对待大学恋情,处理好爱情和学习的关系是学生最敏感、最关注的话题。有人说大学恋爱对人际交往有帮助,但父母说,大学恋爱太早会影响学习。到底怎样看才正确呢?”这种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有普遍的针对性,本专题即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切实的指导。专题四——人生、理想、信念。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定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专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有一个正确的规划。专题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本专题力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以及翔实的案例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给予正确的引导。
  2.2改进教学方式
  2.2.1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主意识强,他们强调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对外界强加给他们的教育和呆板式教育往往不愿接受,甚至不屑一顾。他们喜欢通过平等讨论、自身实践和体验来认识和接受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讲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的时候,不要给他们灌输一整套道德理论的说教,而是让他们先看书,然后给他们一个关于“竞争与谦让”的案例,让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如“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竞争应区分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社会就是在竞争中进步与发展”等等。这堂辩论课由学生自己组织,全部参与者都是自由辩手,班干部当评委,老师只起一个协调、梳理、总结的作用。在辩论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体验传统道德。又如在讲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笔者不是首先给他们讲关于“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论,而是拿一个“一个成功人士通过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赢得尊重”的案例,让他们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自然得出结论:一个人只有奉献于社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实现自我价值。采用互动式教学,既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又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性,既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目前的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教学已发展起来,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更直观,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幻灯片教学能把文字、图片、音像资料都融入其中,更感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可以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任课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弥补教师个体知识相对贫乏的缺陷。运用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放一些名片、名著,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如名片《紫日》、《罗马假日》、《辛德勒的名单》、《冷山》等等。
  2.2.3运用报刊文摘,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在“课外”,笔者翻阅了很多的报刊文摘,如《知音》、《读者》、《青年文摘》、《中国大学生》、《中国青年》、《东西南北》等等,上面往往有很多的与大学生有关的有启示性的精品文萃,笔者把它介绍给学生,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学生非常想了解成功人士的经历,而《中国青年》每期都有这方面的文章。《中国青年》曾介绍一个寝室八个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笔者把它介绍给学生,在他们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对他们的学风建设起了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2.2.4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好个案的处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以理服人的同时,做到以情动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只有实现心理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受教育者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有关理论。这就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老师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地同学生多进行情感沟通,如通过个别谈心、电子邮箱等方式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活动、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觉得老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也热爱这门课程。
  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笔者确实感觉到“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引导是有效的,成功的。笔者曾做过关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问卷调查,其内容涉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的时效性、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的总体评价、学生的意见建议等等各个方面。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积极的,对这门课程的评价甚高,有学生在调查中写道:“没想到这个课这么生动,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这么大”;“《思想道德修养》课很吸引人,我们喜欢《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案例丰富,翔实,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际行动来看,消极怠课的现象——逃课、迟到的行为明显减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如参与讨论、辩论、演讲、自由发言等明显增强。
  
  3参考文献
  
  1戴艳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宋春宏主编.思想道德修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淑慧.“两课”教育应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国高等教育,2004,8
  4王正明.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4
  5高军.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前言,2004,10
其他文献
诗歌是一种运用最精关的、带有音乐性的语言创造意象,主要借助意象以抒情的艺术。诗歌必须有真情实感,构思要新,要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诗歌必须有大胆、新奇、丰富的想象;诗歌
【摘要】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使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本文通过“以人为本”,“努力创新”,“追求卓越”的思想理论,来打造出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创新;卓越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017-0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在当前知识经济的  条件下日益展现
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多,网络购物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种生活方式。网购以其操作简便、节省时间、节约成本的优点,迅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由于诸多
本文针对高校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参与不积极等现象,从教师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分别从教学内容与课堂安排、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合理使用多媒体与有效维
本文旨在研究形成性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较积极的反拨作用: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强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农村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不断攀升,且占农民较大比例,宗教活动场所也大大增加,形式多样,呈现出“宗教热”。这种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为什么没有随着经济的
本文介绍了在大型运动仓库项目的设计和制造中,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对仓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叙述了立体运动仓库的设计、PLC控制系统的构成和程序设计。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关于异化理论尤其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内容包括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大学新生刚刚迈入大学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是要大一新生尽快的了解大学的生活和学
郭象是魏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圣人无为观是其玄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圣性以境界为其基本内涵。圣人之无为表现为常态下的因顺万物,和变态下的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是一种管理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