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前景--兼评"主体死亡"观点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西方学者在所谓后现代主义运动中提出的“主体死亡”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西方主体性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虽然一向内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诸如认识外在对象的可能性与主体的绝对被给予性之间的矛盾等 ,但其发展前景却依然会是极其光明的 ,关键在于西方学者能否对之作出更进一层的反思 ,以及能否积极借鉴东方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的有关成果 Some western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main body death” in the so-called post-modernist movement which is debatable. In the course of its long historical evolution, western subjectivity thought inherently contains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be solved,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ossibility of knowing the external object and the absolute being given to the subject. However, its development The future will still be extremely bright. The key lies in whether Western scholars can make a deeper reflection on it and whether they can active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oriental scholars, especially Chinese scholars
其他文献
十月革命前 ,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 ,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 ,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
技术监督是技术伦理中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对技术监督的本质、功能以及实行技术监督的道德要求等重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Technical supervision is a new issue in technica
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都十分关注主体道德自觉的建构,但路途却迥然有别。康德主张道德法则必须绝对地超越于经验实质,理性普遍立法越是纯粹、直接,道德的威慑力量越
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 ,最根本的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是人民群众对创造历史的需求和对历史进步的期盼。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
黑格尔和芝诺对运动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时空基本单元来认识运动,并把基本单元的组合看成为运动的过程.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事物最小单元提法的本身就是对事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国内银行业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弱点,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较大的冲击。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银行业和外资
《2 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问题》是系统研究中国 2 0世纪伦理思潮的上乘之作。该书内容全面 ,富有新意 ,结构严谨 ,逻辑缜密 ,运用开放性的写作方式 ,具有独特的表现风格 “The
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曾十分流行于美学界,通过对对象化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形成发展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这一定义有悖于马克思原意。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道德的发展既起着促进的作用,同时又引发一
研究在豆腐加工过程中,浸泡、水煮、凝固和去除豆渣四个主要工序中异黄酮的流失情况,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