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学校教学,推进社会情感学习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教育阶段起步,学校角色的发挥深深影响着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当前,已经有学校引进了社会情感教育课程,并把它纳入了正规课程。如何将单点式的实践经验升级为规模式的系统方法,广泛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如何为儿童提供支持,以备其应对各种阶段的挑战?学者们提供了他们的视角与思考。
  《教育家》:再好的课程方案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在学校中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
  沈伟:美国学术、社会情感学习联合会(Collaborative of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CASEL)通过梳理发现,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促进社会情感学习。学校SEL改进计划:将发展SEL作为全校倡议,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SEL贯穿于学校各类活动中,学生在亲社会的氛围中获得社会与情感能力;实施特定的SEL课程:比如引进、改编、开发培养儿童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课程;整合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术学习:将SEL融合在语言、数学、社会等学术类课程中;以SEL为教学策略:融合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中,促进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上述四种方式是相互交织的。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其获得的社会情感能力可在不同的情境、课堂中迁移。然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当社会情感学习作为“新事物”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特定课程时,教师常常将其等同于学科类的课程,以知识加工的方式对待非认知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概念的理解、运用掌握“情绪的识别、管理”“共情”等,这恰恰违背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初衷。在学校中进行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否理解社会情感学习的意义,认同社会情感学习的价值,明晰社会情感学习的运行原理,将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方式、方法。当教师理解了社会情感学习是认知学习的“燃料”,明白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体验”“交往”等途径达成时,教师会主动参与到友好的学校文化建设中,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项目学习、学科学习、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中巧用社会情感的力量,巩固社会情感学习的成果。
  肖二平:幼儿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发展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考验的是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通过“时间”创建了一个共同的、可预测的社会性活动。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幼儿在同一时间从事同一类型的活动时,会自然形成一种集体归属感,促进社会性互动。因为一日常规活动的可预测性,幼儿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时间、顺序等重要概念,还能感受到安全感和可控性,从而发展其社会与情感能力。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个性化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构建新知识的参与度。个性化指导的策略包括给予幼儿游戏线索,进行演示和示范,提供练习机会等。当幼儿看到教师理解他们的情绪,能巧妙地解决冲突,敢于承认错误,他们就会学习教师的行为。重复和实践对社会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幼儿有机会不断实践他们学习的社会技能,并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了解他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以此设置后续活动目标,帮助他们顺利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
  此外,教师要帮助幼儿与同伴建立相互信任且稳定的关系,营造以安全和信任为前提的心理氛围。教师还应联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为幼儿创建安全而温暖的生活空间,支持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
  《教育家》:SSES首测数据显示,15岁组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低于10岁组。如何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为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发展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
  李泽林:好奇心是人天性之流露,是创造力之源泉。儿童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后期的好奇心不如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那样活跃的现象。一方面,这与人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有关。
  就课堂教学而言,如果过于结构化、强调知识本位,会固化儿童的思维,影响儿童对问题可能性的探究。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优化教学方式提出了相关要求,比如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等,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教育环境而言,学校要立足“三全育人”理念,加强育人环境氛围建设,创设丰富的校园活动,倾听儿童的声音,给儿童更多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加强校长和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培训,建立全纳的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防止“只育分不育人”的教育模式,着力于以儿童为中心的能力建构。
  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要创造宽松、民主、愉快的家庭氛围,比如带孩子探索自然的奥秘,让孩子能够大胆表达自我;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满足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要防止因视听媒介的使用不当,而过早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创造性。
  肖二平: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保护离不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空间的布置、区域规划、游戏材料投放、墙面装饰等。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应创设安全、多元和自然的活动空间。比如,教室的布置应允许不同规模的小组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移动,以此促进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在不同的季节种上不同的植物,让幼儿感受、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研究表明,当幼儿能够获得丰富的材料时,他们会有效地进行游戏,较少發生社会冲突。我们在小班可以侧重于投放外观新颖、颜色生动,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可以侧重于投放操作性强、有利于开展深入探究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注重物质环境打造之外,为幼儿创设自由、民主的精神环境也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幼儿最大的自由,支持幼儿对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而深入的探索,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鼓励性评价和倾听、凝视、微笑等支持性行为,幼儿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呼应,体会到安全、宽容、自信等情感,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由此产生创造性行为。
  《教育家》:教育发展离不开教育评价。如何评价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的效果?
  李泽林:我国研究者提出的中国化的社会与情感学习结构体系,包括自我认知与管理、他人认知与管理、集体认知与管理。这是一个推己及人再到社会集体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与情感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儿童存在很多试错行为,需要成人有容错的能力,在这样的交往中,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会不断发展和跃迁。
  一是用发现的眼光评价儿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敏感性不足、对他人情绪情感识别不够、对自己情绪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的情景和年龄阶段,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涉及善恶或是非。教师要深刻洞察儿童内心对关怀的期待,用放大镜看儿童身上的优点。这不仅是评价儿童的一种方式,还体现了对儿童成长的等待,更是对儿童成长自然性的尊重。
  二是用现实的情境浸润儿童。在儿童受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过于强调知识性、工具性的取向,矮化、窄化了儿童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学校与家庭需要通过游戏教育教学、虚拟现实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儿童沉浸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帮助儿童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感悟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的亲和力、化解冲突的能力与亲社会行为能力。
  三是用专业的行动引导儿童。美国CASEL机构和哈特研究联合公司合作调研发现,参加过社会情感学习的学生比没有参与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高出11%;在改善课堂行为、减少情绪困扰、树立积极态度等方面比没有参与的学生高出9%-10%;大约有73%的教师认为社会情感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相关机构要从专业的视角引导学生,评价学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沈伟:我国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出现要求教育者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要关注非认知类的技能。
  与认知能力的评价相比,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评价长期以来处在相对模糊、随意的状态,这与此类能力的“属性”有关。社会与情感能力具有情景依赖性、主观感受性与文化敏感性,加剧了测量的复杂性。加之不同机构主导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课程有所不同,对社会与情感能力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美国CASEL机构、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Panorama、ASPEN等均开发了不同版本的SEL评估工具,包含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这些现象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评价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时,是为了鉴定他属于何种“社会与情感能力”状态,还是想去看已有的课程、教学能否带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提高?前者属于特定的能力诊断,后者属于项目评估。
  目前,我们团队在做的是后者。美国儿童委员会的SEL课程“第二步”被引进中国,并做了适合本土文化的改编,用于幼儿园中、大班的课程学习。我们想要评估这套课程是否有利于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以此为基础,为中国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找到合适的学习資源。一开始,我们综合已有SEL的测量,并将题项与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学习技巧、同理心、情绪管理、交友技巧和解决问题)校准,形成了一套问卷,在幼儿教师的帮助下开展前测与后测。同时,我们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研讨观测儿童学习SEL课程中的语言、行为、互动等。
  项目持续两年后,我们发现要发挥评估的诊断作用,全面认识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需做到如下三点。第一,多种路径观测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通过教师自填问卷很难如实反映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儿童的语言与其行为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断裂性,故需结合具体的情境判断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第二,可设置多重“变式”,以此判断儿童某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稳定性。第三,需将社会与情感能力置于本土文化中理解,更改若干有关“自我意识”“社会意识”的表述。
  责任编辑:谷珵  陈璠
其他文献
博士生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妈妈陪读照顾;高学历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无法与同事和谐相处;职场新人目无尊长,导致空有能力却在家待业。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引发一片感慨:智商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商高的孩子人生更美好。应时而生的“情商培训班”迅速俘获市场,大多机构打着“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旗号,以各种营销手段煽动教育恐慌,将家长的焦虑当作生财之道。  教育中的“贵”族  情商、SEL计划、社会与情感能力
期刊
社会情感技能是指源于个体生物特质和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特性,表现为一致性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会在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经验中得到持续发展,且对个人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9年英国培生集团在《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中指出了全球教育变革的六大趋势,其一就是学生掌握软技能将更具优势,世界各地学生都需要掌握人工智能还无法具备的技能——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但目前教育机构尚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原
期刊
2021年秋季的新学期,伴随“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许多中小学生家庭陷入了“两难”境地:社会培训机构关门了,补习无门怎么办?没有了校外班,孩子课后“放羊”了没人管怎么办?减轻负担是好事,如何培养孩子的优长?问题不一而足,成了当下家庭热議、家长求解的话题。许多人问我,我的答案是,过量的作业与过度的培训把教育复杂化,物极必反,“双减”实际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态。  人类的教育目的其实既复杂又简单:先
期刊
论坛主持人  石卫东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东门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研讨嘉宾  左海荣 宁夏回族自治區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三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冯书青 山东省冠县范寨镇联合校校长  林 耀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校长  孙艳丽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西街小学校长  张 恒 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校长  李玉良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局长  黄梅平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校长  薛 燕 青
期刊
许多家长对正面管教耳熟能详,并对其倡导的“和善而坚定”“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养育方式心生向往,却在实践中无从下手。在家庭教育中,正面管教的有效运用有其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家长遵循原则,明确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帮助孩子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  作为一名正面管教的践行者,我接触过数不清的家庭案例:5岁男孩在户外游戏中玩赢了,却被指出不遵守游戏规则,愤怒之下打伤小朋友;10岁男孩学习态度消极,做作业要么拖延
期刊
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性游戏,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想象力自由摆弄游戏材料,带着巧思进行创作。由于材料资源、区域规则、游戏意见的不同,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常出现冲突。从教师的描述来看,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特点掌握透彻,被幼儿邀请介入冲突时,对如何解决问题产生了困惑。面对类似状况,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冲突中的行为特征,明晰冲突的具体情境,找到解决办法。  掌握不同年龄幼儿在冲突中的特征  
期刊
有一所幼儿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将生态和自然融入课堂。种植园里,孩子们有的拔草、有的翻土、有的播种;建构区里,孩子们运用积木和废旧材料拼搭不同造型的城堡;美工区里,孩子们制作有温度的玩具和手工作品……“孩子们需要一处能真正看到大自然的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童年。”河南省济源市龙儿雪儿幼儿园创始人王修平认为,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耿直豪放、敢说敢为,这位铁血汉子以独特的风格和情怀打造了河南省一座
期刊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审议”,是对活动目标、内容、路径、策略是否符合幼儿发展需求进行甄别和判断的过程。当前,这一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中审议”与主题活动存在距离感、与教师发展欠缺契合度、与幼儿发展缺少聚合力,造成了“中审议”形式化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构建了“点·扇·环”的审议路径,从不同時间节点、活动内容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把握主题行径的线索。  点:撬动“中审议”关键支点。以《幼儿园
期刊
户外活动时间,大班孩子在建构区搭建超市,他们手里拿着设计图纸,分工后便忙活起来。豆豆搭建电梯时遇到了困难,需要人帮忙扶一下木板。他向晨晨求助,晨晨头也不抬地说:“电梯由你负责,你应该自己完成,我还要搭建货柜呢。”只听“哗啦”一声,电梯倒了,还砸倒了旁边的货柜。晨晨瞪着眼睛生气地说:“你干什么?我都快搭完了!”豆豆无奈地小声嘀咕:“谁让你不帮我?我自己实在没法完成。”欣欣和乐乐被争吵声吸引过来,他们
期刊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或许你想过成为宇航员,或许是科学家,还可能是医生、法官……我们每个人对梦想都不陌生,无论实现与否,那些美好的想法历经多年,依然在记忆中闪闪发亮,鼓励我们勇敢前行。对于幼儿而言,刚刚萌生的梦想就像一簇跳动的小火苗,微微闪烁,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希望梦想能成为指引幼儿成长的火把。  “我想当警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