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合并痰抗酸菌涂片阴性肺结核11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涂阴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9月住院的112例HIV/AIDS合并痰抗酸菌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血常规、血生化、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痰结核菌培养、 PPD试验,血T-SPOT.TB、TB-DNA和胸部CT等检查的结果,分析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

结果

112例患者临床表现,肺部CT表现不典型。血T-SPOT.TB、TB-DNA、PPD灵敏度低。而T-SPOT.TB和PPD检测阳性率在CD4+细胞计数>200个/μl亚组明显高于CD4+细胞计数≤50和51≤CD4≤200个/μl亚组(P<0.01)。

结论

HIV/AIDS合并痰抗酸菌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复杂,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中发现存在胸膜转移扩散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能否取得生存获益。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开胸手术时发现有恶性胸腔积液和/或胸膜结节扩散的NSCLC患者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男29(54%)例,女25(46%)例;平均年龄57岁。19例吸烟,35例无吸烟史。单纯恶性胸膜结节23例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胸前穿刺技术治疗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患儿的可行性。方法自2015年3月,4例患儿接受了经皮胸前穿刺室间隔缺损(VSD)残余漏封堵术。男2例,女2例;年龄4岁9个月至11岁7个月;体质量18~44 kg;分别为婴儿期接受VSD修补术后4年、法洛四联症术后3年、主动脉弓缩窄合并VSD术后3年以及VSD术后1年,残余漏大小在4.8~6.8 mm,分别位于膜部、嵴内或干下。患儿均于胸前区左侧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肺段与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30日。收集有关肺段与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治疗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方法行文献质量评价,效应量以WMD及其95%CI表示,采用Rev
期刊
目的总结10年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下狭窄再手术的手术经验及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48例患儿因继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再次手术。男35例,女13例。先心病诊断包括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永存动脉干、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和单心室等。年龄12~156个月,平均(54.0±34.9)个月;体质量6.0~37.5 kg,平均(16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包括肺功能在内的多种相关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肺功能指标PEF作为其预测因素的预测效能。方法纳入连续收治的两组食管癌患者,第1组321例分为术后肺部感染组(30例)和对照组(291例),研究围手术期多种相关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并确定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第2组50例以PEF为变量构建预测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灵敏度。结果第1组患者
2011年的肺腺癌病理分型以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替代了原有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此二者因为手术预后极好而获得外科医师的关注。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肺腺癌被发现,其中CT表现以磨玻璃为主的肺腺癌可能属于微浸润腺癌。本文从微浸润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术中冰冻的诊断价值、术前定位的方法、磨玻璃为主型早期肺腺癌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多原发肺腺癌的处理六点内容展开讨论。外科医师在微浸润腺癌
目的对1株从11月龄感染人禽流感的婴儿中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特征分析,推测可能的感染来源。方法从流感哨点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细胞分离方法分离流感病毒,对细胞分离物采用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荧光PCR的方法进行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的鉴定,并对分离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对测定的核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从1例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