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配改革与获得感:以免征农业税改革为例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研究指出纵向获得感是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协调不平等与社会稳定关系,连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关键因素,但是对公众的纵向获得感如何产生的问题,相关讨论尚不充分.文章认为,福利再分配改革或者说定向社会保护作为快速经济发展的补充,可以带来公众的纵向获得感,最终促进社会稳定.文章以2004~2006年各省分阶段实施的免征农业税改革为契机,结合2004-2011年的四项全国代表性调查,应用三重差分设计实证考察了免征农业税改革对改革省份农民群体的因果干预效应.结果 表明,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农业税改革测量方案都显示,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纵向获得感,并且改革效应至少持续到2008年.研究发现指明了再分配改革带来的公众纵向获得感提高是改革实现稳定的重要微观机制,也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客观指标之外的关键主观评估指标.
其他文献
2008年以来,中国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相同的下降趋势代表的是不同的生产力发展过程.文章基于系统论视角对生产力发展具体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要素的协同发展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劳动者发展的过程具有相似性.但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差异,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的组织管理方式存在根本区别,这导致生产力系统协调度的不同发展趋势并最终体现为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的差异.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分析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债务水平大幅度上升,加上影响更为深远的老龄化问题,高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长期现象.在此背景下,指望"财政稳债务"已经不现实,同时,经济长期低迷导致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货币稳通胀"因而也没有了必要.文章认为,在高政府债务背景下,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应该转向一个新组合——"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对财政来说,需要以发行政府债务来增加财政支出,弥补总需求的不足;对央行来说,通过购买政府债务来维持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在这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然而现实中却普遍面临严重的金融排斥,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优化升级.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日益受到各界关注.文章系统梳理了目前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种路径,认为银行部门、资本市场以及非正规金融在此方面均作出了有益探索.文章最后总结认为,微型金融的创新需考虑盈利目标与社会目标的权衡,防止出现使命漂移.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提供补贴助力小微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可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发挥有力作用.未来应从金融科技赋能视角为解决小微经济体融资问题创造可行条件、拓展全新思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