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孤独”轻逸地飞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卡尔维诺“轻逸”的文学观在微型寓言小说《孤独》中的表现,指出作家以审美变形的手法,给弥漫于现代社会角角落落的“孤独”插上了一双轻盈的翅膀,让其自由飞翔,轻松地完成了一次对于“孤独”的艺术展示,显示出极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卡尔维诺 后现代主义 轻逸
  引言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的短篇小说家,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具有后现代主义大师之称。他的寓言作品构思奇特,充满想象,别出心裁,而且富有趣味。卡尔维诺以其想象丰富、风格多变的文学创作为世界文坛所瞩目。卡尔维诺的寓言式小说往往故事性与寓言性兼备。作品表面荒谬,实则寓意深刻。卡尔维诺有许多伟大之处,其中之一便是他怀着对文学极其负责的态度,于《美国讲稿》(又名《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详细论述了轻逸、迅速、确切、易见、繁复(“连贯”一章未及完成)的文学观。尤其是对于“轻逸”的实践,这位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是在教会了当代文学大军中不少作家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绝活儿。
  一、色调温暖而明亮
  《孤独》是一篇散发着温暖而明亮色调的微型寓言小说,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寥寥数语结构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却是妙不可言。《孤独》很好地延续并展示了卡尔维诺的“轻逸”之功。作家以审美变形的手法,给弥漫于现代社会角角落落的“孤独”插上了一双轻盈的翅膀,让其自由飞翔,轻松地完成了一次对于“孤独”的艺术展示,透出了现代人的“荒诞”处境,让我们在一次次回味中感觉“孤独”的可怕和无法摆脱,让我们在观照世人灵魂时又多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小说留下了很大的参与空间,卡尔维诺采用“零度写作”的叙述视角,在轻松幽默的叙述中不带任何评价,目的就是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或高兴、或恼怒、或震惊、或纠结、或抑郁……从而给我们以启迪和思索。作家只是从一次偷窃事件中引申出很多方面,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性。
  二、“变戏法”式的结构特点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孤独》并不像许多现代派作品那样艰涩和隐晦,虽然卡尔维诺也是一位建筑文字迷宫的顶端高手,但在这篇小说中他却坚定地移除了嵌套式结构等迷宫构建惯用手法,用连续三次“变戏法”就把一个参与而又逃脱的故事情节结构得兴趣盎然,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孤独》中的主人公是“我”。关于主人公的任何背景资料一如大部分现代派小说的主人公,其年龄、职业、性格、打扮乃至性别都无从知晓。在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晚上,“我”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地“闲荡”时,突然发现有一伙人“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因为“我”当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于是心血来潮也罢,鬼使神差也罢,“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在花费了一些时间将门板撬到可以让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时,“我”也随着这一群人进去了。而且,“我”虽然明知他们是小偷,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一起骂警察是“狗娘养的”、“把他们统统杀了”。在小偷们派“我”去站岗放哨的时候,我又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另一群人(也就是警察)中去,并且跟警察说那些小偷“他们现在逃不掉了”,愤怒地骂小偷“混蛋”。然而当警察派“我”去前面看看时,“我”却又加入小偷的队伍中,“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而当警察冲进房间,“我”又跟着小偷们一起逃窜。不知怎么的,“我”又变成了和警察一起追赶小偷的人。最后,“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我”又重新变成百无聊赖的一个人。
  小说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刚才还因为天外飞石砰然溅起巨大水花的湖水复归于静如镜面。然而,这种被飞石冲击而引起的震荡冲击波还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不停地波动,久久不能静止平息下来。我们会去想,那个“我”在亲身参与了这样一个动魄惊心的事件的全程,居然好像一点儿感觉、一点儿情绪的波动都没有,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心情也古井无波,只除了一身大汗淋漓。难道他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冷漠无情,甚至毫无人性的人?我们当然不会如此肤浅地断言,毫无疑问我们会去思索卡尔维诺在这样一种幽默以及夸张的背后还会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写作动机,即作家已将一种散发着幽暗蓝光的虚无和苍白在“孤独”的深处悄悄地埋藏起来了,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大师灯光闪烁之中很娴熟地使了一个障眼法。静静想来,这种孤独来源于我们自己,我们在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存在状态中行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无聊。在我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是虚无和苍白,孤独使我们的生命丧失了分量,失去了重量,但是又使我们的生命沉重无比。貌似荒诞,却又真实无比。在这对比之间我们似乎又有了新的觉悟。
  三、新颖别致的叙事视角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孤独》的叙事视角,这涉及到整个故事中的人物和叙述者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叙述者在向读者描述故事人物的所见、所闻,可是并没有进入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叙述者仅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把故事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全部描述给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我”,没有任何的背景资料,“我”的年龄、职业、性格、打扮、乃至性别都一无所知,读者只能依靠想象和猜测,只能看到“我”的行为,听到“我”的话语,跟随着“我”去一起经历整个事件,但它是什么,未来如何?读者都不得而知。在主人公“我”的身上,无所谓对错,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我”只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随着故事场景的变化,随着故事场合的变迁,“我”的身份不断地发生变化,语言也随之不断地变化,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同一个事件中,“我”的身份不断发生变化。当事件结束时,“我”又重新变回“我”自己。在这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在“我”的角色的不断转换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以至于无论是小偷还是警察,都毫无芥蒂的、没有丝毫怀疑地将“我”当成是他们一伙的,跟小偷一伙的时候,小偷很信任地让“我”去把风,而跟警察一伙的时候,警察又很亲密地说:快点,我们正赶上他们呢。”在警察和小偷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人群之间,“我”可以随意游走于两者之间。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在混淆或者说在瓦解警察与小偷的这种对立,尤其是它们两者甚至可以说是在默认或者纵容“我”的这种行为。这就使得“我”自身行为以至思想意识中的荒诞感,不知不觉中蔓延到了整个故事中,进而蔓延到了社会的层面。   卡尔维诺的《孤独》中的这种结构故事的手法——将主人公不断变换身份,不断加入不同的集体,又从集体中剥离出来,与卡夫卡在其小说《城堡》中的表现手法非常相似。在卡夫卡的《城堡》中,“城堡”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它代表着政治权利中心,甚至可以将其异化,代表整个世界。而《城堡》的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在整个故事中也是局外人,是一个旁观者,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代号“K”。虽然城堡里的执政者好几次想让名义上K成为城堡里的人,但却仅仅是“名义上”的,K实际上是无法真正达成自己的任何愿望的,这实际上也相当于将K从集体中剥离出来了。卡夫卡的《城堡》就是通过主人公相对于社会而言的这种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来告诉我们当代人生存状态是何等的“荒诞”。而主人公这种“局外人”的身份更是通过一系列毫无意义的行为和情感,通过对立的混淆和认同,以至于对立消失,从而得出“一切皆为虚无”的结论中确立起来的。貌似荒诞,但绝对真实。卡尔维诺的《孤独》在叙述中显得非常“轻逸”,从从容容,不动声色。卡尔维诺不将任何评价穿插其中——这也许就像记者的责任是把新闻事件还原给大家看——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调动起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主动地作出震惊、愉快、愤怒、不满、抑郁、纠结、诧异等情绪表达,从而获得更多的、更真切的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四、描写人类阴暗但充满希望
  虽然卡尔维诺在《孤独》中表现出了人类所处的荒诞、尴尬的处境,揭示出了人类阴暗的人性,但同时,卡尔维诺也没忘了给我们留下希望,他最终还是积极的,让我们在了解自身的同时,肯定正面的、有价值的人生观,提醒人们应该遵守伦理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一个杰出的大师,他的经典作品的价值可能就在于此吧。
  在《美国讲稿》第一讲《轻逸lightness》中,卡尔维诺说:“写了四十年小说,探索过各种道路和作过多种实验之后,应该是我寻求自己毕生事业的总体定义的时候了。我想指出: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沉重感: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首先,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在这一讲中,我要尝试向我自己——还有诸位——解释清楚,我何以认为轻是一种价值而并非缺陷,指出在哪些过往的作品中我发现对轻的理想,并且表明现在我把这种价值放置在何处,又如何将其投射于未来。”
  结语
  对于卡尔维诺而言,轻逸是他看待世界和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代表着幽默、调侃、夸张、喜剧化,体现出一种灵动、轻盈、明快的美,在作品中则表现为文本的诗性、凝练和寓言化。“轻逸”和“沉重”是相对而言的,轻逸是一种“减重”,一种“减压”,是一种回避直面沉重历史现实的无奈,是借助文学诗性的想象、隐喻的力量,对历史以一种艺术的呈现。在《孤独》这篇小说里,我们透过作家轻逸的表述,分明感到历史的沉重和无奈,那无处不在的“孤独”,看似轻轻地飞,但所飞之处无不留下斑驳的历史影像。 语
  参考文献
  [1]伊塔洛·卡尔维诺.美国讲稿[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
  [2]祝亚峰.轻逸与沉重:当代历史小说的两种叙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黄明健.举重若轻——浅谈文学的“轻逸”风格[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
其他文献
季教授的近期作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分析其成因是她之前一直以笔道古拙,厚实而浓黑的焦墨山水独步美术界,事隔十年沉寂之后,她的画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其迥然不同的色彩率性表达,当代、自由、魔幻和独具语言符号……其威慑力与之前的焦墨画同样让人震撼!  水彩作品《2019年6月凡人日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行路》人选第三届颜色国际在线展;《梦游》入选美国亚里桑那州Ari
国画 180cm×97cm 2009年  程峰是位生态文明的歌者,他的山水画以树木森林见长。他以浓淡虚实分树丛、分疏密、分远近,不多的几处山岩坡实反倒成了与云雾一起留白出气之地。连最著名的峨眉山金顶,也被程峰用满密的冷杉林给覆盖,这种颇具难度的處理,使程峰的峨眉仙山在山水画坛独树一帜。该作品,满幅皆树,程峰以厚重之浓墨重笔处理前景几丛巨杉,再分层分丛迤逦远去,间以云雾穿插,仅以一小小的无梁殿点题。
观音绣 80cm×40cm 2017年  此幅刺绣精品由遂宁绣苑(观音绣)刺绣文化有限公司观音绣非遗传承人黄海彦女士创作。以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法相绣制,现陈列于千年佛教圣地成都文殊院。佛陀双目微阖,手结说法印记,神态和煦,端坐于莲花高台之上,五彩祥云四周缭绕。以观音绣特有佛像刺绣技艺,采用15种色系,每个色系有5-10个色階的天然蚕丝绣线,运用各种不同色线,按图运针,视图案所需,绣线有劈线细至1-2
1. 2020年2月3日,拍摄于成绵复线彭州服务区。为了你归途的平安,彭州警察为你站岗、为你守护。  2 2020年2月3号,拍摄于成彭高速彭州收费站。医护人员在对每位驾驶员和乘客量体温。  3.2020年2月3日,拍摄于成彭高速彭州收费站。彭州综合执法队为抗击疫情,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他们义无反顾迅速返岗。  文德軍  汉族。四川省民族影像艺术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彭州市摄影协会会员
主管单位:雅安市名山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雅安市名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杨忠  YANGZHONG  《蒙顶山》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蒙顶山茶科普基地主任,雅安市散文学会会长,名山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蒙顶山茶史话》《名山方言俗语》等专著九部,先后策划组织大型活动数十场。  寄语  众所周知,蒙顶山是当之无愧的雅安历史文化地标。这里是大禹治水成功后的祭天所在,由此名列经史,声名远播
摘要:针对支教学校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现象,笔者就此现象分析出现答错现象的原因以及学生答错之后,作为教师该如何鼓励学生继续答下去,以最终求得正确的答案。  关键词:说错鼓励能力素养  前不久,受江苏省教育厅的委派去苏北农村支教,自然听了不少课,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堂课,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上课老师在亮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随即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可是好长时间没有人回答,一时间老师
摘要:语文新课标的出台,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对其应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针对多媒体使用的利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多媒体语文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教学法新课程语言  引言  语文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辅助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普遍而言,多媒体是语文教师讲解演示教学的工具
张国忠  1956年11月生,山西省保德县人。曾任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美协油艺会主任,四川省美协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西泠油画院院长,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作品曾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畫研究展;
罗晓飞  1967年生,四川省都江堰人。中国致公党成员,四川省致公书画院画家,蜀都书画院常务理事,成都大学中国一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學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不辱使命篆刻3cmX 3cm 2020年  众志成城篆刻3 2cmX 3. 2cm 2020年  同舟共濟篆刻3. 5cmX 3 5cm 2020年  共克时艰篆刻5cmX 5cm 2020年  许棚  国家三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南充市书协副主席,开明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印友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六届篆刻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十一届国展,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