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大鼠炎症性肠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结肠损伤程度、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IBD模型,将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IBD模型组(IBD组),IBD+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IBD+ω-3组),IBD+5-氨基水杨酸组(IBD+5-ASA组)和IBD+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组(IBD+ω-3+2-DG组)。分别于伤后1、3、7、14 d进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浓度;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内质网肌醇需求酶1(IRE-1)、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IL-6)和内质网相关因子(GRP78、IRE-1、CHOP)蛋白表达上调(P均<0.001);与IBD组比较,IBD+ω-3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明显下降[7 d:3.55±0.29比4.37±0.39,P=0.03;14 d:2.46±0.17比3.86±0.21,P=0.04]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下降[7 d:(2.56±0.27)分比(3.45±0.40)分,P=0.02;14 d:(2.23±0.20)分比(3.06±0.26)分,P=0.04],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6表达减少[TNF-α:(43.71±11.39)pg/ml比(84.97±13.81)pg/ml,P=0.02;IL-1:(38.51±10.60)pg/ml比(73.04±12.48)pg/ml,P=0.01;IL-6:(28.91±7.27)pg/ml比(53.45±9.40)pg/ml,P=0.02],同时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IRE-1和CHOP蛋白表达减少(GRP78:2.41±0.29比1.47±0.21,P=0.01;IRE-1:2.83±0.31比1.23±0.20,P<0.001;CHOP:1.89±0.17比1.32±0.11,P=0.04)。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抵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内质网应激的作用,逆转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炎症反应和保护作用[TNF-α:(72.67±10.37)pg/ml比(43.71±11.39)pg/ml,P=0.02;IL-1:(57.66±13.88)pg/ml比(38.51±10.60)pg/ml,P=0.02;IL-6:(46.10±9.67)pg/ml比(28.91±7.27)pg/ml,P=0.01;GRP78:1.47±0.21比1.82±0.24,P=0.03;IRE-1:1.23±0.20比2.21±0.23,P=0.02;CHOP:1.32±0.11比1.61±0.16,P=0.04]。

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能抑制肠壁炎症反应,降低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改善IBD病情,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肠壁内质网应激反应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导丝塑型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0例经右侧锁骨下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研究组200例。置管由同一位操作者实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率。结果393例成功置管,总体置管成功率98.25%,其中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8.5%(197/20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98.0%(196/200),差
三氯蔗糖是一种非营养合成甜味剂,由于甜度高、甜味纯正、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在人体内几乎不被吸收,热量值为零,使糖尿病与肥胖病人极佳的甜味替代品,目前已广泛应用
目的 探讨脐血叶酸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肺透明膜病的关系.方法 将87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分别分为早产儿组(42例)和足月儿组(45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组(28例)和正常妊娠对照组(59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组(13例)和早产儿对照组(15例),测定各组新生儿脐血叶酸水平.结果 早产儿组脐血叶酸水平低于足月儿组[(10.87±4.31)nmol/L比(1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