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深情可凝视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丹丹以其优美的译笔广受赞誉,但她自己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或者说,正是她不同流俗的诗歌造诣成就了她优雅的诗歌翻译。舒丹丹的诗,与這个自媒体大爆炸时代某些充满断裂、暴戾、动荡、碎片化的诗歌不同,她的诗歌有着一种恬淡又深思的韵味,一种沉潜与回望之美。
  在她的诗歌中,往往会先出现一个小心翼翼的观察者,她不动声色地关注着周遭的一切,把美的、忧伤的、令人叹惋的事物都收拢其中。就像是一个平静的湖泊,映照着周照的世界。但这毕竟不是真正的湖泊,湖泊无心,而诗人有。因此,周遭的一切变幻都会引起她心底的回应,如同往湖泊中丢进一个小石子,无数的涟漪便层层叠叠地生起。这些由事物引发的诗心摇荡的涟漪在诗歌中便起到了一种疏离的效果,它们使诗人从具体的事与物的遭际中走出来,进而去思索世界与人的关系,去关切生存的意义。所以,在舒丹丹的诗歌中,隐秘地存在着一条“观察——疏离——思索”的脉络。但诗人这些思索人生底蕴的诗歌,却写得行云流水,不见一丝一毫的说教。点滴的感受,皆来源于诗人对某个日常细节的再三品味。从日常生活的庸常性中,去发现诗意,并深入到对某种人生况味的凝望中去。
  而这其中,诗人反复书写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面对世界与自身。在《古村池边独坐》中,诗人不为傍晚的各种声响所迷惑,她是一个“听戏者”,她在其中又不在其中;在《江心洲上》中,诗人“穿竹林,听江水”,感受一种万物瞬息万变之轮回,慨叹“你仍是你。你已不是你”;在《镜中》一诗中,诗人把镜中之我和现实之我进行反复比对:“当你在江滨散步,她在漆黑的深渊里沉睡/当你仰头寻找北极星,她蜷在白日梦中流泪。”在现实之我与内在精神之我的不断来回凝视中,诗人写出了内在的自我是如何在现实困顿中被打磨、折损而后又不断地挣扎、回望和反抗的过程,读来令人震撼。
  诗人仿若处身在一个镜像世界中,在其中,万物与我,我与内在之我,既是紧密的一体,又有着天然的疏离。这种疏离,既是清醒,也为诗人带来了某种人生失落之感。因此,在《完美的黄昏》和《夜行》中,诗人把思索由世界和自身上升到一种人生的探寻,她质问:“对这困顿的一生,还有什么可以安慰?”“还有什么能对抗人生的厌倦?”而答案是:“竭力保持最后一点天真。”这最后的天真,在我看来,其实是诗人对于世界人生饱含的一种深情的凝视。
  面对秋声中叶之凋零,诗人并未沉浸于常人的悲哀,反而从凝视中读出一种深情:“它们以飞舞的方式/拥抱自己的一生;”(《舞者》)在与邻家小猫的对视中,诗人慨叹自己早已缺失了对周遭事物毫无戒备的赤诚,她愧疚转身,却又在听见猫叫的瞬间,疑心那个真诚的自己又回来了:“一瞬间我疑心,那是我自己;”(《对视》)在冬夜,诗人忧叹时光的消逝,却又以盐比喻人生美好的一切:“一小撮,生命的盐/正轻轻捏在你的指尖/不断地洒落,不断地消融/像那些连绵不绝/此消彼长的悲喜/酿就属于你的滋味。”(《像盐一样,像霜一样》)
  在生活向下的惯性中,诗人努力以审美之维来葆有自己最初的天真,虽然她深知这其中的艰难,却还是不能放弃赋予一切美的事物以一种深情的凝视,一种缓慢的回望,正像她在《凋零》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我望向窗外/一棵木兰树正悄悄落叶/没有人知道,除了我——/仿佛沧海桑田,唯有我知情。”
  责编:郑小琼
其他文献
1  北京的十一月,秋尚在,天地万物醇酽如金,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城池之一。走到哪儿,都仿若置身画帷之间,锦绣,魅惑,炫艳,庄严。  于众多色彩之内,明黄色,这源自华夏文明最为正宗的皇室象征色,则有如深秋北京的色彩之灵,以银杏为先,杨树次之,更有无数数不出名号的蒹葭草木,均以纯粹的明黄暗合这座古老悠远的皇城。  据说明黄是唯一与太阳最为接近的颜色,远古更有“黄道吉日”之说,而所谓“日月循黄道”,也许
期刊
抵达之诗或孤独者的吟唱  ——观海男绘画展  只是记忆的开始 层峦叠嶂的词语撞击着我的痛  云南高原的山岭 峡谷 红河 还有向日葵  都是率真得那么自由 无边的黑暗里你痛饮月色  是的 喝过长夜无眠的人最懂片刻之甜伤人利害  走近你才知道 你为什么要端起斟满黎明的酒杯  线条拥有音乐 场景和蒙太奇之后 谁的直觉  正洗涤无法抵达的梦境 树枝 花朵和飞鸟  触摸着眼睛的尽头 自由高于一切 我的羞愧 
期刊
1  到了第三天,冒顿必须信守诺言,给东胡使者回话。  三天前,东胡使者第二次来到匈奴,他们带来东胡大汗的要求:他要冒顿的阏氏秀湿,否则就发兵攻打匈奴。  匈奴已经满足过东胡大汗的一次要求。  冒顿刚当上匈奴的单于,东胡大汗就找他的麻烦。东胡大汗提出的要求是,匈奴必须向他献千里马,否则就发兵来攻打匈奴。此时的匈奴已今非昔比,所以左贤王和右贤王说,这是我们匈奴的宝马,不能给。冒顿却深谋远虑,他劝左贤
期刊
2  在这里,是万物矗立的峰顶吗?  远处眩晕的雪,苍鹰可以稳稳地停留  但有一道光滑过  我以为是一滴干旱之泪:它打开,祁连山  延长的片段里,有多少被封闭的声音?  长河落日。大西北  造物的意志在这样的旋转中  当我们邂逅  低低飞翔的蜻蜓,一个邀请?  从海之苍茫中凸起,  摇曳成草原漫长的锦绣  它聚拢我们的智慧,或在抵达之时  告诉我们那些已经失去的文明  一旦进入到血液,它们有独特的
期刊
1.山东临沂田宝梅  解读剖析《新狂人日记》,绕不过孟子笔下的齐人、鲁迅笔下的狂人、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也绕不过晚清类型小说《官场现形记》。  叙事冷静客观,犹如孟子《齐人一妻一妾》。齐人内心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在妻妾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达官贵人请吃请喝,实际却每天坟地乞讨祭食;新狂人活在“大人”的影子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回到家对其妻其妹也是颐指气使“颇有气派”。  情节荒诞不经,堪比鲁迅
期刊
一  民国二十二年,也就是1933年的一个下午,北平太庙几棵参天古柏下的草坪上,一位身着长衫的中年人左手捧书,右手执笔,埋首茶几,在一摞泛黄的稿纸上勾勾画画,其间若有侍者近前添茶倒水,他就稍稍抬头,扶正眼镜,对侍者含笑示意。此刻,与古柏一箭之遥的亭殿高门紧锁,琉璃瓦缝间的几株劲草顾盼摇曳,哨鸽在瓦蓝色的天空盘旋飞舞着,汉白玉拱桥上偶有孩童嬉笑玩闹,一阵舒爽的秋风掠过,园内顿时夕阳散乱,树影斑驳。几
期刊
1.浙江宁波虞燕  总的来说,《农耕记忆馆》是一个偏温情的小说,叙事方式舒适平稳,情节设置上没有悬念,也不曲折,像在冬日里晒着大太阳,有故人在边上娓娓诉说一样。听的过程中,你的情绪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却冷不防被什么蜇了一下,那可能是一种隐约的在大趋势面前无能为力的忧伤。农耕时代终将远去,满屋的农具器物只能作为承载记忆的情感链接。如果这个小说只停留在为乡村消失而悲歌的话,那无疑普通了些,所以作者把更深
期刊
小勺还是走了。桔文每次想到这事就一阵阵地心痛。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了,但过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想不明白。  那天是个阴天,不过没刮风。桔文兴致勃勃地跟小勺上了龙泉山。他一直惦念着断崖那边的一片斜坡,那里生长着不少野百合,他去年在坡上采集过一次。但是小勺看上去兴致没有往日那么高,偶尔还有点心不在焉。桔文心里想,小勺是太累了,她工作起来是多么卖力啊!他应该更多的关心她,比如今天,本应让她呆在家里休
期刊
1  如果没有那场枪战,新疆边防某连战士桑德江脑袋的右颞部,就不会开一个窗口。而脑袋上不开那个窗口,桑德江的命运或许会驶上另一条轨道。因此,一切都要从那场枪战说起。  那个星期天的上午,桑德江忽然感到营地的气氛有一丝异样。有些战士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悄声议论着什么。他去上厕所的时候,看见有两个排长躲在厕所附近远离人群的一棵树下,神色紧张地说着话。从他们跟前经过时,他隐约听出附近的林场出事了,连里可能
期刊
与民间工艺有所不同,巫术从未呈现传男不传女这一怪状,对信仰而言,谈不上职业,触类旁通的干娘很快接受亦师亦父的教诲,老端公仙逝后她便扛起使命,往来于鬼神之间。在此之前,德先生与赛先生,抗日救亡,解放运动,一度如火如荼的政治事件丝毫未改变神的轨迹。在偏僻的秦巴山脉,失效的政治、哑火的科学、滞后的文明,致使她们以为活着就是吃喝拉撒,就是与祭祀、生育、死亡、播种、收割息息相关的一场接着一场的轮回仪式,诸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