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连续蛛网膜下腔病人自控镇痛的效应及安全性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s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连续蛛网膜下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不同模式的临床效应.方法 6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CP组(n=20)和P组(n=20):在连续腰麻(CSA)术后行连续蛛网膜下腔PCA,镇痛药物为0.08%布比卡因(Bup)+0.0002%芬太尼(Fen),前者PCA采用CP模式,后者仅用P模式;C组(n=20):在腰硬联合麻醉(CESA)术后行PCEA,镇痛药物为0.15%Bup+0.0004%Fen,PCEA采用LCP模式,镇痛时间为48h.观察VAS评分、运动阻滞Bromage's评级等效果.在CP和P组病人中随机抽取8例在镇痛结束时进行脑脊液(2ml)和蛛网膜下腔导管(前端1.5 cm)细菌培养.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均满意,CP组、P组和C组的VAS≤3比例分别为98.3%、93.2%和82.6%,P组、CP组镇痛满意率高于C组(P<0.05);术后4h Bromage's评级2~3级的比例分别为30%(6例)、10%(2例)和0,C组明显较低(P<0.05),4h以后时点所有病人Bromage's评级均<2级;P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增多(P<0.05);CP组Bup、Fen用药量高于P组(P<0.05),但均显著性低于C组(P<0.01).C组2例(10%)诉恶心;P组、CP组各有1例病人(5%)出现术后头痛,均于三日内自愈.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术后48h内连续蛛网膜下腔PCA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散性主动脉瓣下狭窄(DSAS)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82例DSAS患者,寻找DSAS图像特征及规律性,26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78例DSAS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 95.1%.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M型超声显示没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以室间隔、左室后壁对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