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爱读7本书:哪本书读了100遍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l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从追求革命真理的年代到革命战争的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即使是重病缠身、生命弥留之际仍然没有停止阅读。毛泽东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文、史、哲等无所不至。那么,毛泽东最爱读哪7本书?
  《共产党宣言》:读过至少100遍
  毛泽东喜欢看马列著作。他读的第一本是《共产党宣言》,读过至少100遍。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毛泽东不但研读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颇有兴趣。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
  《鲁迅全集》:为读它常常忘记了睡觉
  毛泽东十分爱读鲁迅的著作,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读鲁迅作品。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后,他得到一套“纪念本”。
  此后,读鲁迅著作,便成为常态。新华社曾发表过一张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里工作的照片,办公桌上便放着3卷《鲁迅全集》。这套《鲁迅全集》,被毛泽东完整无缺地从延安带过了黄河,带到了西柏坡、香山,进了中南海。
  1949年底访问苏联,他带去不少鲁迅作品,阅读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工作人员多次催促,他回答说:“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
  《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一部难得的好书
  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许多页都用透明胶贴住,上面还留下了不少他阅读的印迹。有一段时间,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毛泽东读书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给护士孟锦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有一天,毛泽东吃过午饭,他微笑地看着小孟,然后指着他桌子上放着的那部《资治通鉴》,问道:“孟夫子,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不等小孟回答,毛泽东便又接着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红楼梦》: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其中令他比较傾心的无疑是《红楼梦》。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泽东经常提到《红楼梦》,也喜欢向人推荐《红楼梦》。身边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秘书、卫士、厨师、司机和保健医生等,这些人的职业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毛泽东除了要求他们加强学习外,无一例外都推荐他们看《红楼梦》。毛泽东常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有阅读能力,不可不读《红楼梦》,不读就不懂中国封建社会。读一遍也不行,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三国演义》: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
  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一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涵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这是毛泽东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话。毛泽东是个三国迷,他的许多军事智慧也多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受毛泽东的影响,在当时中共的高层领导圈内,许多领导也都爱上了《三国演义》。1942 年,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水浒传》:从“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学“以弱胜强”
  毛泽东读《水浒传》,不是泛泛而读。他每次阅读这部书,都善于对书中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水浒传》第九回,有一段林冲在柴进家,与武术教师洪教头比武的描写。毛泽东读这段故事,从中悟出的道理非常深刻和独到。他依此启发党和军队的干部——在斗争中,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先进行战略退却,从退却中发现敌人的弱点,进而打败敌人。谁人不知,两个拳师对垒,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毛泽东的话,生动而又有趣,让人一听就懂,并且容易记得住,得以在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
  《容斋随笔》:毛泽东人生终点的最后一本书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爱不释手的一本书。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年老体衰,重病在身,早已卧床不起。当晚,他仍让工作人员借来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阅读。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的记载,毛泽东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9月8日,弥留之际的毛泽东反复陷入昏迷状态。但每当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这天,据统计,毛泽东先后看文件、看书11次,共计2小时50分钟。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人民网)
其他文献
中国有句古话叫“飞鸟尽,良弓藏”,当一个王朝建立后,开国功臣往往会遭到各种猜忌与迫害,以至于“杯酒释兵权”都能被当成佳话。但奇怪的是,唐朝开国之后却鲜见“大杀功臣”与类似“杯酒释兵权”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宗室对勋贵有所制约  在专制的古代社会,天子诛杀功臣之事屡见不鲜,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典型。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为西汉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绝顶聪明的张良深谙“狡兔
期刊
1946至1948年的华中战场上,共产党方面39岁的粟裕和国民党方面46岁的黄伯韬四次交手,演绎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与黄伯韬的四次交手,也是粟裕戎马一生的成功作品,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才能。  苏中战役:粟裕用“围魏救赵”的战法击败黄伯韬  苏中位于整个解放区的东南前哨,与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地区隔江对峙。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就把夺取苏中、苏北作为重要目标,粟裕对于蒋介石
期刊
民国时期,在那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环境下,依然有一些县长能够尽心尽力去履职,实在难能可贵。当然,更不乏投机钻营之徒,令人唾弃。今天就把这些县长们的趣闻轶事整理成篇,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郡县治,天下安。”2014年,他先后两次来到兰考县,可见他对县一级的重视。他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县一级领导要珍惜岗位,秉公用权,安身、安心、安业,多为老百姓造福。说到县,就不得不
期刊
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父母不敢让上小学的孩子独自上学、回家。然而,日本却是一个例外,即使在东京,父母也敢于让一个9岁左右的小学生独自乘地铁回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父母不敢让上小学的孩子独自上学、回家,甚至对独自在小区里玩耍这件事也充满担忧。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世界问题,无论是上海,还是纽约、伦敦,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对孩子来说充满危险的空间,比如无法预料的交通事故、抢劫或拐卖儿童的犯
期刊
为什么有些领导跟人打交道时,会令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呢?原来他犯了四个毛病,那就是:克、伐、怨、欲。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一个领导者应该是这样一种风度:远远望着,让人觉得庄严可畏;向他靠近,使人感到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  忌“躁、隐、瞽”  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对今天领导干部的启发,体现在“自我与他人的和谐”上。儒家认为从政者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与平级的关系。
期刊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跟人绝交,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在手机上拉黑对方、删除对方的联系方式,等等。而在古代,关系很好的朋友要绝交,他们通常会怎么做呢?又体现出古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绝交方式之一:割席断交  割席断交这个词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期刊
宋人把“择婿”说成“捉婿”,又戏称为“脔婿”。在榜下选婿者,不乏“饥不择食”者,将习俗所重视的阴阳吉凶、家世背景等都抛之脑后,对于新及第进士是否还是单身都来不及考虑,甚至是70多岁的老进士也被抢作快婿。  在宋代,科举还并未成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但是想要在官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取功名就绝对是必要的了。不过,科举考试在宋代所起到的主要是积极作用,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官僚队伍中,而它的种
期刊
曾经有个案例:一名女子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找的男朋友,便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断绝关系公告,表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已尽,表示以后无论父母生老病死都与自己无关。  但是,子女与父母断绝关系后,真的可以不赡养父母吗?  根据法律的规定,父母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父母失去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面对子女以已经断绝关系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有权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或履行赡
期刊
2017年9月,曹某与某装修公司签订了一份装修合同,合同价格5.1万余元。曹某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首期款1.9万余元,二期款2.5万余元,但随后的装修进度一拖再拖。此后,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装修公司承诺在2018年5月30日前竣工。眼看合同约定的竣工期限已过,工程仍未完工。曹某与装修公司联系,没想到对方已人去楼空。曹某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装修公司退还已支付的款项、承担违约责任。  由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在孕期及哺乳期内可免于收监,这也是司法温度的充分体现。  今年3月,28岁的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法院宣判时,距案发时间已4月有余,李某此时已怀孕18周,此前一直被取保候审。后李某上诉,二审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由于李某是怀孕妇女,因此一审法院作为执行法院当时提请了检察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