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模式,走进幼儿心灵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常说“生活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面对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颗颗纯真的童心,我始终怀着一颗爱事业爱孩子的诚挚之心,努力走进幼儿的心灵,善待并用心呵护每位儿童,让他们在幼儿园健健健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幼儿的成长更需要幼教老师精心的呵护。我相信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雨露,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使师生间的心灵心心相通;爱是动力,能将幼儿推向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萌发;实践;升华
  2003年的7月,我踏上了幼教的工作岗位,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在近十五年的幼教生涯中,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幼儿喜爱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呢?直到我读了梁雅珠老师写的《我和幼儿教育》一书后对如何成为一名一个幼儿喜爱家长信任的好老师有了全新的领悟。全书共有四个部分,以和读者交流的形式呈现,讲述了发生在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中的真实故事,通过对案例入情入理的分析,阐述了自己对儿童观的认识、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梁老师在梳理、总结中进行了有实践意义的理性思考,包括对幼儿教育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过程科学评价的思考、对幼儿教师职业成长的思考等,诠释了作者对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认识有深度,观念有创新,对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化水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爱在幼教岗位中萌发
  许多人都觉得:幼儿教师成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她们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一起玩,该是多么轻松愉快呀!我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踏上工作岗位的,但随之而来的琐碎复杂的工作,一下子打破了我的想法。我有些迷茫:教育这帮小不点真的需要我们付出这么多吗?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通过不断对教育理论观念的学习,更是在许多幼教前辈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了解: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却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每个家庭的希望,而且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它却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是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是对祖国未来的培养,只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小对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才能为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渐渐地我觉得这份工作变得更为神圣起来,我开始从心底里爱这份工作,爱我的孩子们!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滋润那一颗颗童心,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好老师。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蹲下來和孩子说话”。虽然蹲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动作,但却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当然,要真正做到这句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不仅要在身体动作上去接近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去关爱、了解孩子,这样才会真正地走进那片童心世界。于是,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新的工作目标:我要尊重、关爱每个幼儿,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去教育影响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当我放下老师的架子,融入孩子们之中,平等而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时,不仅使幼儿对我的教育更加乐于接受,也更使我获得了更多的工作中的欢乐和幸福。
  二、爱在平凡的小事中体现
  幼儿园的工作是繁琐的,细小的,而作为教师,我们付出的爱却同样是深沉的,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点滴的琐碎小事中。
  我担任过小班、中班、大班的班主任,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关爱方式。小托班的幼儿年龄小,对成人的依赖性也更强,他们更需要成人在身体上的帮助和关爱。初入园的小托班幼儿初次离开家庭,对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这时,我就主动地去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这简单的身体动作,一下子让孩子和我亲了起来,虽然有时他们像小跟屁虫似的时时跟着我,可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已经给了我充分的信任,我给了他们安全感。孩子们升入中大班后,自主性、自尊心都增强了,我就更注重从细微处去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我更尊重幼儿的意见,以朋友的身份去感染和教育他们。有人说,老师不“凶”,是压不住孩子的。可是,我却喜欢笑嘻嘻地走入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他们,真的很想对着每个孩子的耳边轻轻地说一句:“拉拉勾,我们是朋友!”
  (一)情系幼儿,关爱每个孩子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孩子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对孩子的爱,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要用最真诚的爱关心每个宝宝。不论在家中,还是在亲子中心,都要给予宝宝和家长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抽时间和家长进行单独的谈心、交流,针对每个宝宝不同的表现提出自己的建议,无形之中拉进了家园之间的距离。
  记得一位家长报名时恳切的目光,我很理解,因为她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宝宝,这个孩子的注意力根本不能集中,而且经常是兴奋得用尖叫来表示自己的情绪,但不会说话,即使已经将近三岁,却总爱自顾自的玩耍,不关心周围的环境有何变化。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才来到我们亲子中心的。孩子的妈妈口吻伤感的请求我能够提供教育服务,看着他急切的神情,我心底划过一丝感动,为家长的舐犊深情,于是我点了点头。可是接下来,在活动中根本无法让这个宝宝参与到集体中来,有时还会被他的尖叫打乱大家的活动,每次她妈妈都愧疚的赶快把她抱离活动室,时间久了有些家长不满意了,提出请退这个宝宝的要求,面对大家的眼神,我耐心的为家长们讲解我们的工作宗旨是尽量使每位宝宝都得到教育,转头又与他妈妈商量怎样在不打扰大家的基础上坚持参加活动。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的劝说工作可能很简单,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却面临着受到大家的指责的危机,不过好在人都是善良的,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通过每一位家长和宝宝的热心帮助,这个宝宝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可以与伙伴们集体游戏了,有时还能够配合回答问题,按指令行动等,从他的转变上,我深深体会到爱的力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二) 心通家长,如好友一样提供帮助
  热爱幼儿,还表现在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个性,关心幼儿,在组织活动时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发展的程度、水平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幼儿,特别是个性比较突出的宝宝,使每一个幼儿都学有所得,把每一个幼儿的潜能都激发出来,便于将来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幼儿和家长的欢迎,使幼儿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收获。
  我班有一名宝宝表现比较特殊,每次活动都由奶奶陪同,活动时不能和其他宝宝一同游戏,已经两周岁多了,讲话还不能完整地说出一个词汇,对别的宝宝不够友好,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只要有任何违背她意愿的地方,就会用声嘶力竭的哭闹表示抗议,这时奶奶就会马上用对待婴儿的方法来抚慰她,几次过后,由于家长们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渐渐的潜意识开始孤立这个宝宝,对他的家长也开始敬而远之,旁观这一对孤单的身影,我感同身受的难过。宝宝来到这里就是亲近社会,激发社会能力的地发展的,可是目前的处境完全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宗旨。为了扭转局面,我主动约了孩子的父母,进行了一番深入地、恳切地交流,我们同时意识到改变家庭的教育形式迫在眉睫,于是我们定下一个策略:只要父母有实践,尽量多陪伴孩子,从而改掉她的坏习惯,同时,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的奶奶,使她成为合格的家长。虽然难度很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的心愿都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个问题处理得及时,方法得当,还是能够形成新的、正确的教育合力的。
  在工作中,我的认真、诚恳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想家长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家长们都那样的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参加亲子中心的各项活动。现在亲子中心的宝宝越来越多,还有的宝宝慕名前来报名,我知道这都是我用自己的工作魅力赢来的,也是我师德素养的成功体现。
  (三) 德盈岗位,似专家似的充实自己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日常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勤于學习,虚心请教,善于钻研,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当教师的职业水平高,道德水平低时,幼儿的教育就会出现低素质的教养;当教师的职业水平低,道德水平高时,幼儿的教育等同于零:只有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同一线上,处于高水平时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时同时,我还将70多本书都设计成了教案,并发给龚老师,请龚老师看过提出宝贵意见,对此,龚老师对我的活动教案设计给了很高的评价。随后奕阳分享阅读中心的老师来看我的活动课,对活动的设计、过程、家长和幼儿的反应非常满意。她一直说:“没想到你们分享阅读活动开展得这么好”。随后0-3岁亲子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月早教课题组来我园观摩录像,我组织的按摩操、套碗造塔、拾豆豆活动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开阔宝宝的视野、启迪宝宝的智慧、陶冶宝宝的性情,还帮助宝宝主动构建了生活经验,体验到与亲人共同游戏、阅读的乐趣。
  三、爱在教育实践中升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更为重视了,同时也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我们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有本钱去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我想这才是对孩子最直接最朴实的爱。我努力钻研业务,我珍惜每一次学习和比赛的机会,通过各类学习和竞赛学到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现代化教育技能,可以说是受益非浅。我乐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认真钻研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每个活动环节,采用新颖有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后并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断反思,多次修改,反复尝试。在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看到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让我最感欣慰。
  童心是最纯真无邪的,幼儿能深深感受到老师的爱,并升华为对老师对亲人同伴的爱。虽然我给予他们爱时可以说是无私的,可是当孩子们把他们的爱回报给我时,我真的感到无比的激动。记得有孩子在路上遇到我时,大声地呼喊我田老师;记得有孩子升入小学后还定期打电话向我汇报她的学习成绩;更记得我的喉咙哑时,孩子们送给我的润喉糖┅┅每当想起这些,我即便工作得再辛苦也会无怨无悔了,因为这种爱与被爱的幸福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无法感受和体会的。
  幼教工作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我热爱神圣的幼教事业,更喜爱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愿意永保着一颗童心,一颗爱心,永远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教育需要爱心,幼儿班渴望关爱。唯有爱,才能谈教育职责。让我们用大海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幼儿;让我们怀慈母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幼儿的心;让我们用春风化雨般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幼儿的心田;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幼儿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真爱去担负起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职责。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梁雅珠.《我和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2]庞丽娟.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幼儿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大家逐渐的明白了,有了健康才可以去拥有一切,支配一切。但是,我们熟不知,健康不仅仅是我们第一反应出来的身体健康,它还有着同样重要的一层意思,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它隐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如果你没有特意感受它,也许你永远也不知道心理健康的存在。然而,我们还有一种误区,成年人可能才会出现心理一些的疾病,幼儿,一个个还不足十岁的孩子们,他们的心理能有什么问题?他们的心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到奠基作用。父母角色是成人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一个最难处理的角色。为了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的父母进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探讨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父母效能;家庭教育;儿童;社会性;家园合作  一、文献综述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
期刊
摘要:3—6岁,是孩子一生当中人格塑造、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主要阶段,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生活范围逐步扩大,独立性增强,好奇心、探索欲和参加实践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这一阶段又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时期,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这个成长如此关键的阶段,成人的引领、帮助、陪伴和共同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因为水泥一旦凝固,孩子的基本性格也就慢慢固定下来了,再想有大的、彻底的改变
期刊
摘要:幼儿的语言表达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中,教师将语言教育融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语言环境。在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心理感受,培养了幼儿语言的兴趣与能力,最终实现语言能力培养目标。  关键词:一日生活;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指导策略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又是幼儿进行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幼儿社
期刊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2~5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語言的关键期,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在学习语言时喜爱具体、形象的教育,喜爱重复与模仿,喜爱在游戏中、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根据小班幼儿直观感知的年龄特点,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理解、学习、运用交往语言。  关键词:语言学习;方法策略;运用;环境  心理学家指出,2~5岁是儿
期刊
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异龄交往  指在一段时间内,一个或多个幼儿与其他异龄幼儿之间运用语言和动作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龄”指的是年龄段,“异龄”即不同年龄段。  (二)混龄活动  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的活动。混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混龄教育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混龄游戏活动以及混龄生活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是指:在混龄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对孩子数量的稀罕,隔代看护的普遍,以及社会上各种负面媒体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孩子被家长宠溺、娇惯,致使很多孩子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在校学习生活中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自己,影响他人。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改变被家长“宠坏”的孩子。  关键词:“宠坏”;表现;对策  一、被“宠坏”孩子的日常表现  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被“宠坏”的孩子常常显得很霸
期刊
摘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
期刊
摘要:《纲要》指出:“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基于这一理念,我精心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一本成长档案集,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不仅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还使幼儿的自信心、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提高幼儿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的能力,也为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成长档案;个性发展;自信
期刊
摘要: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掌握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不好的方法,就会适得其反。其次,要学会倾听,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不要充当讲述者,还要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倾听来自孩子父母的心声,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  关键词:倾听;沟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長和老师的教育。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家长应全力支持老师的工作,而老师更应该对家长给予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