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红尾副鳅人工驯养试验初报

来源 :贵州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明红尾副鳅人工驯养条件下的生长特点及其鱼病防治技术,为红尾副鳅的驯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栖息地水源进行初夏、盛夏与初秋条件下的水簇箱充氧遮阴驯养;投喂环毛蚓属青蚓(Pheretima guillelmi)、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Eisenia foetida)、黄粉虫、黑水虻以及通威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等饲料;驯养水温15~18℃;用高锰酸钾对鱼体进行药浴消毒,鱼病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及五黄散等药剂进行防治.[结果]红尾副鳅喜食黄粉虫,适宜生长水温15~18℃;驯养60 d的成活率为51.85%,鱼体体长增长率为10.80%,鱼体体重增重率为11.83%,红尾副鳅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002 L2.2783(n=98,R2 =0.8105),雌雄红尾副鳅的体长与体重差异不显著;驯养过程中主要发生细菌性(应激性)出血病与小瓜虫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病鳅拒食快,死亡率高.[结论]在驯养水温15~18℃、水簇箱全程充氧、饲养黄粉虫及适当防治和治疗鱼病的条件下,人工驯养红尾副鳅成活率可达84%.研究为红尾副鳅人工驯化与种质资源保护积累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为研究不同欧美杨无性系对光强变化的响应机理,以6个欧美杨杂交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遮阴网进行光强控制,设置3个光强梯度(CK:100%自然光强;L1:55%自然光强;L2:20%自然光强),测定各处理下无性系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11-21-8\'、\'11-26-8\'与\'11-32-1\'无性系的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1-26-4\'的蛋白质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L1处理下有最
研究世代间株系遗传变异能有效指导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的选育.本研究以50个S4和42个S6代株系及其与2个骨干系组配的杂交种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不同世代株系的遗传差异,及其与产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0对SSR引物在50个S4株系和42个S6代株系中分别检测到68和65个基因型,以及72和77个等位基因;以遗传相似系数0.89为阈值,通过类平均法(UPGMA)将2个测验种、S4及S6代株系分别划分为7个及5个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遗传差异分析显示,相同S2来源的S4代株系
为了研究广西大学芒果种质资源圃保存的43个芒果品种的亲缘关系,利用前期开发的EST-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6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40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3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达90.7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46,0.516.和0.661,说明供试芒果品种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芒果品种间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4~0.
以毛果杨全基因组数据为试验材料,探究其SSR位点的分布模式及规律,通过分析可知,毛果杨全基因组全长307840768 bp,共存在726种SSR重复单元,213634个SSR位点,平均每1441 bp出现一个SSR位点.1号染色体SSR位点和种类最多,17号染色体SSR位点最少.单核苷酸到六核苷酸的数量呈降低趋势,其中单核苷酸~四核苷酸在不同染色体中的比例相对稳定,比例接近61.5:16.5:7.3:1.毛果杨SSR序列长度范围在10~216 bp间变化,平均长度为14.48 bp,主要是以10~30 b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苜1号\'、\'敖汉\'和\'中草3号\'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溶液进行处理,观测分析了胁迫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的鲜重、干重、苗长、主根长、主根粗和侧根数的影响.结果显示,5%的PEG胁迫处理即可显著抑制3个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以及幼苗的鲜重、苗长和侧根数(p<0.05),且抑制和影响作用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明显加剧,但\'中草3号\'受到的影响最弱.同时,10%的PEG胁迫处
为了探析玉兰亚属(Subgenus Yulania)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掌握玉兰亚属更多分子身份信息,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14种玉兰亚属及其9个近缘种植物为材料,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检测,根据结果对23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玉兰亚属及其近缘种的指纹图谱.18对引物共检测到251个多态位点,多态性比率达100%.PIC含量变化范围为0.7508~0.9482,平均0.879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0.4998,最小为0.0430,Shannon信息指数变化范围为0.10
[目的]探明饲料大豆黔饲豆1号半野生型大豆的适宜播期,为贵州省饲料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4月15日、4月30日、5月15日、5月30日、6月15日和6月30日6个播期对饲料大豆黔饲豆1号半野生型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饲料大豆的生物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明显影响,其中对生物产量、株高、茎粗和主茎节数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延迟,生物产量、茎粗和主茎节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有效分枝数差异不显著,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播期生物产量依次为4月30日播种>4
[目的]探明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和组织器官中Sulcia muelleri和Sodalis sp内共生菌的分布,为利用内共生菌对大青叶蝉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内共生菌S.muelleri和Sodalis sp.的16S rDNA的特异引物,检测在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的感染情况;同时利用绝对定量PCR对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和成虫组织器官中2种内共生菌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大青叶蝉的卵、若虫、雌雄成虫均感染了S.muelleri和Sodalis sp,感染率均为100%;S.muelleri拷
[目的]探明野生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 Lozinsk)的离体茎尖培养快繁技术,为草莓的离体染色体加倍等育种工作提供野生基因源及前期的材料与技术.[方法]以野生东方草莓匍匐茎的茎尖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获得无菌苗,并以无菌苗为材料筛选其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培养基.[结果]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有利于预防外植体褐化;野生东方草莓可通过匍匐茎的茎尖在MS+0.4 mg/L 6-BA培养基上获得无菌苗;适合东方草莓快繁的培养基为MS+0.4 mg/L 6-BA+0.1 mg/L NAA,增殖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氧化稳定性,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紫苏籽油最适宜的储存条件,为合理延长油品货架期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收集贵州、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等不同地区的紫苏籽榨油,分别进行脂肪酸组成鉴定,对初榨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不同抗氧化剂条件下储存,比较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结果]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同地区紫苏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在行业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