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扎出了“血气胸”,输血输出了丙型肝炎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uguiy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扎出了“血气胸”,输血输出了丙型肝炎。年轻的她不仅被剥夺了健康,而且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
  1997年,对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粮库会计刘旭来说真可谓祸不单行,因肩周炎到县中医院针灸,却被庸医三针扎出了“血气胸”,为治疗“血气胸”,在县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输血时不幸又输成了丙型肝炎。性情刚烈的刘旭,没有被厄运吓倒,她毅然将两家医院一家血站推上被告席。为了获取强有力的证据,刘旭拖着病弱的身体,乔装成“卖血人”打进“黑色血窟”,惊心动魄地与“血头”周旋,终获“血证”,倒了“血霉”的刘旭,终于为自己讨还了“血债”。
  
  连遭厄运,弱女子痛不欲生
  1997年9月3日15时左右,新婚不久的刘旭因患有肩周炎,在丈夫崔本兴的陪同下,来到离家不远的县中医院,一位叫王杰的医生为其进行针灸治疗,进针后,刘旭感到胸腔剧痛难忍,20分钟后便出现胸闷气短、虚汗淋漓的症状,丈夫崔本兴连忙去找王杰,王杰脱岗没找到,一位闻讯赶到的男医生连忙将三枚银针从刘旭右肩内侧拔出,刘旭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在丈夫的搀扶下回到家倒在床上便睡着了。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崔本兴招呼刘旭起床吃饭,却发现妻子面色苍白,呼吸极度困难,吓坏了的崔本兴火速将病危的刘旭送到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抢救,经医生诊断为针灸所致“血气胸”,医生当即锯掉刘旭第九根肋骨,为她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从刘旭胸腔内抽出9650毫升不凝血陈旧性液体,并发现其“右侧胸膜肥厚,广泛粘连”。由于手术失血过多,又输了1200毫升血,输血前刘旭的肝功能化验正常,新输血液来自伊通县血站。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等“血气胸”彻底治愈,又一个病魔悄悄地在刘旭体内“安营扎寨”。10月8日,刘旭出现另一种病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特别厌油腻,平时恶心呕吐,并伴有肝区疼痛。短短几天,病情急转直下,形容枯槁憔悴的刘旭成了名副其实的“黄脸婆”:肤黄、尿黄、眼仁焦黄,面对这一切,刘旭不禁悲从中来,伤心落泪,她发现自己悲伤的泪水落在雪白的被子上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黄点。医生建议她做肝功能两对半检查,发现刘旭已患上甲肝。当时她的“血气胸”的症状还很严重,但她还是遵从胸外科主任意见于10月27日转到该院传染科治疗。治疗40余天后,肝病仍不见好转,此时已陷入经济困境的刘旭不得不于12月4日提前出院。“血气胸”尚未治愈,如今又患上肝炎,刘旭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1998年3月8日,肝区剧痛的刘旭来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确诊病情时,化验结果为丙型肝炎。这如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令刘旭感到天旋地转,医生告诉她:丙肝属世界级的疑难绝症,目前尚不能根治,因此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调养来延长生命。
  
  悲泪成河,在病魔阴影下忍辱含悲
  染病前的刘旭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充满青春活力,与单位同事及街坊邻里关系处得相当融洽。由于在感情上受到过伤害,因此在处理个人问题时显得格外小心谨慎,这样一直拖到28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成熟稳重的崔本兴不期而遇,最后结成美好姻缘。正当她沉浸在新婚美好的时光里时,却风云突变,连遭厄运。
  如今刘旭形容枯槁,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和“出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以前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常来她家聚会,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当她患上丙肝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大家谈她色变,视她如洪水猛兽,都对她“敬”而远之,谁也不敢再登她家的门。一天,刘旭去医院的途中遇到了她十分要好的朋友,只见她战战兢兢慌里慌张与刘旭寒暄了几句,便借口去办急事夺路而“逃”,从前两人无话不谈亲如姐妹,如今自己身上的肝病吓得人家胆战心惊退避三舍,刘旭甚感悲哀。朋友如此,亲戚也对她有所戒备。一次,一位远房的亲戚喜添男丁,她闻讯买来许多营养品前去探望,没想到她的热情却受到冷遇,人家连屋都没让她进,并对她说:“为了母婴安全,请你留步,请原谅。”吃了“闭门羹”的刘旭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一股悲怆之情直入她的心底:“亲戚朋友已把我当成‘危险品’了,我今后该怎么活呀?”
  亲戚朋友的形同陌路令她心寒齿冷,但是丈夫崔本兴的爱却温暖着她饱受伤害的心灵,使她鼓起了战胜疾病生存下去的勇气。
  丈夫的关爱如春雨滋润着刘旭的心田,但她不是个自私的女人,为了丈夫的健康,刘旭坚持不与他吃一个锅里的饭,她深感对不住深爱自己的丈夫,他们新婚燕尔,蜜月还没有度完便大祸临头,这一切彻底改变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在房事上,他们本应激情如火,享受人间美好幸福,然而她不得不强装“反感”,故意“冷淡”丈夫,也不与他同床共枕。她每天提心吊胆,生怕不慎把病毒传染给丈夫。
  1998年的春节令刘旭记忆犹新,为了不影响婆家人的过年气氛,败坏节日的胃口,不论丈夫怎么劝她,她都不为所动,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她不想因自己而弄得家人不愉快,因此,她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回家过年,而她自己则打算一个人过春节。大年三十那天,外面鞭炮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而她则一个人躺在冷清的屋里,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感袭入骨髓,她思前想后不由得悲泪纵横打湿枕巾……整个春节,别人家都欢天喜地,而她自己却悲情难抑、度日如年。别人的冷眼相待,刘旭可以忍受,然而“丙肝”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却令她肝肠寸断五脏俱裂。由于崔本兴是独子,丈夫多么希望她能为他生个一男半女,以续香火,然而“丙肝”存在母婴传播途径,虽然母婴传播概率小于10%,但刘旭真的不敢冒这个险,她不想用10%的几率来“赌”孩子的一生。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刘旭都羡慕不已,她多么渴望能生下自己的亲骨肉,一家三口和和美美温馨地过日子,然而这愿望却被病魔击得粉碎。
  
  为求“血证”,孤胆独闯“黑色血窟”
  刘旭以前身体健康,从未有过肝病史,她患病后便敏感地判断问题出在“输血”这一环节上,因此,她找医生咨询,到新华书店买回各种医学和法律书籍,最后证实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把自己害到如此地步,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和伊通县血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0年5月25日,刘旭将县中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县血站三方推向被告席,刘旭当庭要求三被告赔偿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伤残补助费、精神损失费共计300多万元。第一被告县中医院当庭表示,愿意承担刘旭治疗血气胸那部分应承担的一切治疗费用及七级伤残赔偿费。后经法庭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刘旭得到应有的赔偿共计11万多元。
  在法庭上,县第一人民医院、县血站辩称,为刘旭提供的血源是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的,况且,目前医学上认为,“丙肝”的感染途径除血液传播外,还有十余种之多,因此对刘旭身染“丙肝”,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因证据不足,第一次较量刘旭首先败下阵来。
  官司的失利并没有使刘旭心灰意冷,她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得出:法律注重事实真相,要想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必须掌握如山的铁证。
  自打官司失败后,刘旭讨说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此时,她的肝区疼痛难忍,病情日益严重,经医院检查,她的肝脏已经硬化,医生建议她入院治疗,但为了取证,她放弃了治疗,拖着病弱的身子整天马不停蹄地在县血站周围转悠,她知道要想掌握足够的证据,必须先从输血的源头——县血站查起。
  1998年5月的一天,一个脏兮兮面黄肌瘦眼神呆滞的“女乞丐”在血站附近走来走去,这个人便是刘旭,她经多方打探,得知血站附近有一个“黑店”专门容留乞丐,从事卖血活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打进“黑店”刺探虚实,她乔装成一个又脏又丑的“女乞丐”。她来到一家“个体旅店”门口,正犹豫之间,只见从门里走出一个满脸麻子乞丐模样的老汉,他径直来到刘旭跟前,跟她搭讪:“大妹子,咋这么眼熟,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刘旭见他脸色蜡黄奇丑无比,心里不住地恶心,但为了取证,她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她立刻装出一副“苦大仇深”的可怜样子,对“麻子脸”说:“大哥,你能不能帮帮我,我丈夫犯法蹲了‘笆篱子’,前不久,我家又着了一把大火,孩子都烧成重伤,为了给孩子治病,我不得不出来讨钱。”刘旭边说边装出悲伤的样子。“麻子脸”见刘旭模样还算周正,便动了“恻隐”之心,他对刘旭说:“真有个挣钱的道儿,不知你愿不愿干?”刘旭不由睁大了眼睛明知故问:“是不是卖淫?我宁可要饭,也不做这种皮肉生意,我是个本分人。”“麻子脸”知道刘旭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便开导她说:“真是大姑娘要饭死心眼儿,我说的是让你做无本生意——卖血,卖一次能挣200多块,比卖淫都强,干不干?”听完“麻子脸”的一番话,刘旭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她庆幸自己终于找到“罪恶”源头——职业卖血,她不由得瞧了几眼脸色蜡黄的“麻子脸”,仿佛自己身上的“丙肝”正来自这个脏老头,她心里翻江倒海般恶心不已,但为了取证,她不得不违心答应:“我愿意。”“麻子脸”不禁喜形于色,他把刘旭带进了这个个体旅店。
  一走进店内,阴暗潮湿,乌烟瘴气,怪味扑鼻,只见50多个蓬头垢面、肮脏龌龊的男女混居在一起。房内有铺位三层,已人满为患,有的三五一群唠嗑闲谈,有的蒙头大睡,还有的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眼前的一切令刘旭甚感压抑,这哪里是什么“旅店”,分明就是人间地狱。她不由得茅塞顿开,原来输给我一身污血的就是这些人不人鬼不鬼的“职业卖血者”!
  刘旭的到来,立即成了这些人眼中的“焦点”。在众目睽睽之下,刘旭一想到与这些“卖血者”混在一起,便不寒而栗,但为了打赢官司讨还公道,害怕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她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时,门开了,进来一个身穿白大褂的“血头”和两个虎背熊腰“打手”模样的人。只听一声“抽血了”,“乞丐”们便开始骚动起来,刘旭不由得心里一紧,吓得连忙往后退。一管子又一管子的血液从“乞丐”们身上抽出,缓缓地流进储血袋里,见到如此恐怖的场景,刘旭只觉得头皮发麻惊恐不已。
  当挨个抽完血,“血头”点名时,发现少了一个“乞丐”,便四处搜查,最后从床底下拖出一个骨瘦如柴、惊恐万状、年龄约十六七岁的孩子,两个打手怒目圆睁一边打一边骂:“他妈的,我叫你藏!今天我非把你身上的血抽干不可。”那个可怜的少年被打得鼻青脸肿抱头求饶,最后被抽出大约有400毫升的血,抽完血少年便昏死过去了。
  当那个穿白大褂的“血头”拿着粗大的针管来到刘旭面前时,她吓得骨头都酥了,那个“麻子脸”向“血头”简单介绍之后,“血头”让刘旭伸出胳膊,刘旭吓得连忙后退,口里不停地喊着:“放了我吧,我不抽,我害怕……”两个打手不由分说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刘旭按住,“血头”举针便刺,刘旭殷红的血被抽了出来,“血头”说:“今天少抽点,验验血型。”说完三个人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他们走后,屋子里可就热闹开了,有高声叫骂的,有痛哭流涕的,也有无可奈何唉声叹气的,瞧着这令人揪心的场面,刘旭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后来,她从一个女盲流的口中得知,这里的“血头”花言巧语把伊通县的“乞丐”们骗来,进来后便没有了人身自由,每天被逼着“抽血”,如果稍有不从便非打即骂,可怜这些“乞丐”“盲流”生不如死,在劫难逃。一次抽血时,一个60多岁的老乞丐的血管被堵住了,“血头”竟随手抽出扫帚上的一根细铁丝去捅。几个钟头之后,老乞丐的手臂被感染肿得老高,“血头”怕“沾包”便把他给赶走了。还有一个小“乞丐”几次想跑都没跑成,被打手抓回,一顿“修理”,可怜的少年,一天竟被抽四次血,被抽得奄奄一息。刘旭感到后怕了,如果逃不出去,将必死无疑,她绞尽脑汁在想对策。不一会儿“血头”进来把刘旭叫了出去,他说:“你是A型血,明天就可以抽。”刘旭谎称:“大哥,我们一块来的还有几个姐妹,我把她们也叫来卖血。”“血头”信以为真,但为了防止“肉包子打狗”,他特意派身边的一个打手“陪”刘旭同去,刘旭将打手领到了正阳街自家门口,她说:“你先在这等着,我去叫她们出来。”不一会儿丈夫崔本兴拎着菜刀便出来了,打手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侥幸逃出“黑色血窟”,至今想起刘旭仍心有余悸,作为血液传播疾病的受害者,刘旭对“血头”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十分同情那些仍在“人间地狱”饱受煎熬的“供血者”,一个大胆的念头掠过脑际:报警。伊通血站非法容留不合格人员卖血、血站管理混乱、“血头”猖獗的举报线索引起了吉林省警方的高度重视。2000年12月15日,吉林省公安厅、四平市公安局,联合出击一举捣毁了伊通县血站附近几个“个体旅店”的卖血窝点,抓捕5名血债累累的“血头”、“血霸”,释放出大批失去人身自由的“卖血者”。那些重见天日被折磨得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受害者,哪里知道他们能死里逃生,多亏了刘旭的及时报警。否则,他们只能仍在暗无天日的“黑色血窟”里挣扎,直到被“血头”抽干身上最后一滴血。据查,这些“受害者”大部分已身患甲、乙、丙各类型肝炎等传染疾病,个别的甚至还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为了防止血站在法庭上狡辩抵赖,刘旭经多方查找,最后经有关部门查实,为刘旭供血的三名供血者李海军、徐宝珍、刘永志均无献血证,无体检单,其中徐宝珍也无身份证,而伊通县血站更无献血者化验单,对献血者不进行定期体检,也不存献血者档案,违规操作,跨地区采血,管理混乱。因此,对于刘旭身染“丙肝”,伊通县血站难辞其咎。为了寻找证人,几经周折,刘旭找到了同居一屋的病友,家住新家乡打草村二道岭子屯的农妇张晶。张晶也是在伊通县医院输血传染丙肝的受害者,她不但自己身受其害,还把丙肝病毒传染给了孩子,一次不慎输血造成两代人的终身痛苦。在与张晶唠嗑中刘旭得知,张晶家人为给她们母子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现已债台高筑,刘旭安慰张晶说:“等我打赢了官司,再帮你打,为你讨还公道。”一席话说得张晶泪水涟涟,并同意亲自出庭为刘旭作证。
  2001年4月15日伊通县法院再次开庭,依据原告刘旭举出的吉林省高级法院法医鉴定结论第二条:“刘旭符合丙肝病毒感染。”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法官认定被告伊通县血站和被告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对原告刘旭感染“丙肝”负有过错责任,被告赔偿原告金额共计8386015元。
  一个柔弱的病妇终于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将二被告告倒,为自己讨还了“血债”和公道,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中,疾病缠身的刘旭身心备受煎熬,为治病打官司,她已倾家荡产债台高筑,特别是肝区疼痛日益加剧,经医生诊断,她的肝硬化已经癌变。因此,面对每年将近1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她所得到的这点赔偿金只是杯水车薪。
  历时数年,几经周折,刘旭虽然胜诉,然而她却高兴不起来,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依旧充满艰辛与苦难,这场医疗事故摧毁了刘旭一生的幸福和欢乐,这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补偿的,她只能在冷漠和鄙视中忍辱含悲延续自己的生命。
  当笔者采访她时,只见她的桌上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她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还想为社会做点事,在打这场官司中,我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也看到了许多像张晶一样无辜受害者的无奈,因此,我要学习法律以帮助像我一样遭遇不幸的姐妹们,为她们伸张正义。说话时病弱的刘旭,眼神中却透出一股坚毅。
  (到笔者截稿为止,刘旭所获赔偿仍未到位,她的病情依然在恶化。)
其他文献
满处都是写老婆多么可爱的文章,我有点不忿,整理一下老公趣事点滴,以飨大家。    1.鸡手指  我特别爱吃鸡爪子,红烧的卤煮的盐煸的,照单全收。老公是广东人(好多人都觉得广东人没有幽默感,希望你们看完这篇文章后改变原来的旧观念),总是把鸡爪子叫凤爪。每次他见我大咀大嚼,就问:凤爪真的很好吃吗﹖  我觉得很郁闷,凤凰和鸡,那能是一回事儿吗﹖鸡是菜,凤凰是珍稀动物。吃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吃珍稀动物,那
期刊
在最寒冷的2月,她来到了凤凰古城。  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她从家里逃了出来,不,那已经不能称为家了,男友在相恋四年、同居一年后对她说出“分手”两个字,理由是最简单的“发现彼此不合适”。在这之前,她还过着自我感觉幸福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将从超市购回的蔬菜进行清洗,然后烹饪。锅里冒出的油烟熏得她流泪,可是,她是快乐的,因为客厅里坐着心爱的人,虽然他从未进厨房来帮过忙,只是躺在沙发上看无聊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欧水木)为加强对拖欠工资违法失信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懲戒,切实维护劳动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列入“黑名单”。此办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
期刊
气温越来越低,从外面回到家依然深刻体会寒冷的袭击,南方没有暖气,空闲时恨不得裹条毛毯,蜷缩在里面冬眠。  夜晚来临得尤其快,6点刚到,天就开始灰蒙蒙,和老公在家面对面发呆,不知道怎么打发黑夜漫长的寂寞,上网、看书、看电视,依然会钻入被窝,冰冻得无法入睡,几乎忘记我们共同拥有的幸福。  几乎忘记不等于忘记,有浓烈爱、有协调性的婚姻才是美满的,我们疼爱对方,自然会履行爱的誓言。  寒冷是冬夜扫兴的最大
期刊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翻阅一下《现代汉语词典》(1982年,商务印书馆),它在189页上“姑娘”一词的注释为:未婚的女子。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一名词吗﹖嘿嘿,是因为我喜欢的男子这样称呼我。这年头,能这样称呼一个女子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家多数会称我为“小姐”、“女孩”、“女生”甚至是“女同志”。所以,在一听到他这么亲切地称呼我为“姑娘”的时候,我真是热血沸腾啊!  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里,上了
期刊
1    播音里提醒关闭一切通讯设备的时候,她还在握着电话,用细细软软的声音说:“我上飞机了,再过两个小时就到,你要来接我,不许迟到哦。”  我靠在座椅上,手机安静地躺在头顶的行李舱里,早已经关闭了,没有人会来接我。我要离开这里,回到属于我的城市。那个城市里,没有他。  飞机开始启动,卷起失重的不平衡感。跟空中小姐要来毛毯,闭上眼睛小憩一会儿。我对这条航线非常熟悉,不出意外的话,两个小时零10分后
期刊
小贵族把头发拉直了    媳妇儿心血来潮,到美发店把一头天生的鬈发拉直了。当时我正在单位值班,女儿打电话对我说:“我妈做头发了,特直,比咱们的还直呢。”她的语气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就像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似的。我说:“那么直的头发,好看吗﹖”女儿说:“特好看,跟青春美少女似的。”这时,我听见媳妇儿在旁边放肆地大笑。  回到家,媳妇儿迫不及待地让我看她的脑袋,一边美滋滋地说:“好看吗﹖是不是特显
期刊
现在的男人越来越神秘莫测,叫人几乎看不出他们的阅历,更看不出他们的“情历”:他可能有个情人隐在暗处,可能每天按部就班地和女朋友像夫妻一样共同生活,而他却还积极参加单身派对,喜欢和优秀女性约会,并打着“单身”的幌子继续追求其他女人……  像这样的男人属于标准的“伪单身”者,他很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保存机会,心知肚明地演绎着“一人分饰两角”,吸引着涉“情”未深的女子跳进他设下的圈套。而你肯定不愿碰上花心
期刊
他说,我有车,我们可以去郊外吃饭,她说,没有必要,一顿饭而已。然后就没了下文。  后来又碰上,他说,可以请你吃饭吗﹖她寂寞地想了想,说好。给他留了电话。   那天她穿一套黑色的长裙,觉得自己足够美好,时间还早,想抽根烟,想想又算了,犯不上一身烟味见他,便站在阳台上等电话。  他的手机号是很规则很吉祥的一组数字,她看着来电显示觉得他像一个大人物。  她从他的车后缓缓走近,他从倒车镜里看到了黑衣的女
期刊
小鱼是我的一个作者,在认识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一直淡淡地交往着,偶尔打个电话。  直到有一天,我打电话告诉她我们杂志发了她一篇稿子。我在电话里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子的声音,我问,你儿子上几年级了﹖小鱼在那头大笑起来,她说,我儿子还不知在哪里呢,正在找我吧……随后她问我,何以断定她有小孩子,并且还上小学了﹖我说以前一个编辑说过你比我大了一个年代,我想你该有小孩子了。电话里有了几秒钟的沉默,然后小鱼在电话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