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基本保证,也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让幼儿学会生存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海啸、地震、山体滑坡等灾难摧残了无数生命。如何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进行安全逃生,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会生存,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课题。2008年5月,四川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因来的突然,很多生命特别是幼小的生命瞬间陨落,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挥之不去的心灵创伤。四川桑枣中学全体师生的安全逃生,震惊了整个中华大地,自此安全疏散演习便在学校中遍地开花,幼儿园也不例外。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是对幼儿进行生存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安全疏散演习就是要让幼儿学会科学的疏散、安全逃生,从而增强幼儿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然而不少幼儿园在组织这项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为演习而演习,其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但不能让孩子从演习中受益,反而会误导孩子,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安全威胁。我们不妨来看几个实例。
在一次幼儿园活动观摩中,金色童年幼儿园进行了“地震来了怎么办” 的活动。教师信号一响,孩子们纷纷四散躲开,有的孩子躲到了桌子下面;有的推开卫生间的门,躲进了洗手间;还有的孩子直接躲在活动室墙角的电视机下。
新新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随着警报声响迅速展开,只见三楼的孩子手抱着头迅速从走廊上经楼梯口向下疏散,到了二楼,因中班的孩子速度较慢,三楼的老师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班的孩子往下撤,因此,楼道拐弯处迅速出现了拥堵。一楼的小班孩子看到中大班哥哥姐姐疏散的情形,加上本班老师紧急组织疏散的样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个个惊恐万状,有的甚至吓得哇哇直哭。
红太阳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从演习的形式来看,他们显然不是第一次。因为警报声音拉响的时候,有的在室内活动的班级迅速的往下疏散,有的先紧急避震,再紧急疏散;在操场上活动的班级,有的听到警报不知是怎么回事,全都愣在那兒,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有的班级虽然有组织地进行疏散,但是疏散路线始终靠近楼房。
笔者所看到的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对安全疏散的知识了解不够。
如:组织“地震来了怎么办”的活动的金色童年幼儿园,察觉地震来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打开通道的门,组织孩子就近安全躲避,而不是由幼儿自行推开。躲避到有电视机的幼儿,地震来临时会更加不安全。
2.疏散路线不科学,集中地点不安全。
如:新新幼儿园班级疏散时,将阳台作为疏散通道最危险。集中地点没有合理规划。
3.安全疏散活动的组织者,对幼儿园安全疏散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不够严密细致,致使楼梯通道口过于拥挤,如红太阳幼儿园,疏散通道出现拥堵,集中地点过于拥挤。
针对疏散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与当地的地震局取得联系,请专家到幼儿园对疏散路线和集中地点进行科学论证。
2.邀请专家举行相关的知识讲座,让广大教职工学习掌握科学的抗震防灾知识。
3. 加德纳教授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幼儿获得对教育的理解,并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对事物的理解,且能学以致用。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疏散演习前,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安全疏散的有关经验。
4.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生活中反复练习。各班教师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组织幼儿每天都按规定的疏散路线,进行有序上下楼梯练习,直到每个幼儿都能按规定路线迅速找到疏散演习的最终集合地点,不挤占别人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全园性的安全疏散演习,每月最好两次,重点克服上次演习中存在的缺点。
5.疏散演习循序渐进。
每学期第一次演习时,提前告诉老师具体的时间,而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最后不告诉师生具体的演习时间,只要信号响起,教师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及时组织幼儿疏散。
相信经过这样的过程,安全疏散演习活动一定不会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幼儿园一项扎扎实实的常规工作,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一次幼儿园活动观摩中,金色童年幼儿园进行了“地震来了怎么办” 的活动。教师信号一响,孩子们纷纷四散躲开,有的孩子躲到了桌子下面;有的推开卫生间的门,躲进了洗手间;还有的孩子直接躲在活动室墙角的电视机下。
新新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随着警报声响迅速展开,只见三楼的孩子手抱着头迅速从走廊上经楼梯口向下疏散,到了二楼,因中班的孩子速度较慢,三楼的老师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班的孩子往下撤,因此,楼道拐弯处迅速出现了拥堵。一楼的小班孩子看到中大班哥哥姐姐疏散的情形,加上本班老师紧急组织疏散的样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个个惊恐万状,有的甚至吓得哇哇直哭。
红太阳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从演习的形式来看,他们显然不是第一次。因为警报声音拉响的时候,有的在室内活动的班级迅速的往下疏散,有的先紧急避震,再紧急疏散;在操场上活动的班级,有的听到警报不知是怎么回事,全都愣在那兒,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有的班级虽然有组织地进行疏散,但是疏散路线始终靠近楼房。
笔者所看到的幼儿园的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对安全疏散的知识了解不够。
如:组织“地震来了怎么办”的活动的金色童年幼儿园,察觉地震来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打开通道的门,组织孩子就近安全躲避,而不是由幼儿自行推开。躲避到有电视机的幼儿,地震来临时会更加不安全。
2.疏散路线不科学,集中地点不安全。
如:新新幼儿园班级疏散时,将阳台作为疏散通道最危险。集中地点没有合理规划。
3.安全疏散活动的组织者,对幼儿园安全疏散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不够严密细致,致使楼梯通道口过于拥挤,如红太阳幼儿园,疏散通道出现拥堵,集中地点过于拥挤。
针对疏散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与当地的地震局取得联系,请专家到幼儿园对疏散路线和集中地点进行科学论证。
2.邀请专家举行相关的知识讲座,让广大教职工学习掌握科学的抗震防灾知识。
3. 加德纳教授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幼儿获得对教育的理解,并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对事物的理解,且能学以致用。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疏散演习前,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安全疏散的有关经验。
4.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生活中反复练习。各班教师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组织幼儿每天都按规定的疏散路线,进行有序上下楼梯练习,直到每个幼儿都能按规定路线迅速找到疏散演习的最终集合地点,不挤占别人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全园性的安全疏散演习,每月最好两次,重点克服上次演习中存在的缺点。
5.疏散演习循序渐进。
每学期第一次演习时,提前告诉老师具体的时间,而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最后不告诉师生具体的演习时间,只要信号响起,教师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及时组织幼儿疏散。
相信经过这样的过程,安全疏散演习活动一定不会再流于形式,而是成为幼儿园一项扎扎实实的常规工作,将使幼儿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