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定教顺学巧导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位置”一课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准确定位,将“以生定教”、“顺学巧导”的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下面摘录几个教学片段加以评析,以飨读者。
  片断一:
  一、创设情境,以生定教,让课堂“活”起来
  课件出示指向标。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什么?
  生:有“北”字,表示在地图上,上面是“北”的方向,箭头叫指向标。
  师:在这幅地图上,上面是北方,其他三个方向你知道吗?还有另外的这四个方向,你知道吗?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结果。
  师:同学们对方向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方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011年9月9日,湖南邵阳许多同学坐船回家,途中发生了沉船事件,需要迅速找到沉船位置,紧急救援,才能挽救更多同学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在学生复习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是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以旧知带新知,切入主题,非常简洁。不仅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既有了思维的方向,也有了思维的动力。
  片断二:
  二、顺学巧导,探究问题,让课堂“动”起来
  师:假如这里是码头,沉船在这里,救生艇停在码头上。要救援就得知道沉船的位置。(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师:图中沉船在什么方向?驾驶救生艇能立刻找到它吗?(师演示)
  生:不能。
  师:大家看,东北方是一块很大的区域,用它描述沉船的方向还不够具体,看来方向对确定沉船的位置非常重要。(板书:方向)
  师:沉船究竟在什么方向,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能描述它的方向呢?请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营救图和学习用具,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生:沉船在东北方20°的地方。
  生: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
  师:真聪明,知道用“角度”来描述沉船的方向了。(板书:角度)
  师:20°的角在哪里?请上来指指看,角有两条边,现在只有东方这一条边,怎么办?
  生:我的意思是要在码头和沉船之间连一条线段,沉船就在20°角的另一条边上。
  师:为什么你把它描述成东偏北20°的方向?(用语言怎么来描述沉船的方向)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用教具边演示边描述:我们在码头这儿,从东边往北边看叫东偏北,看过去20°,就叫东偏北20°的方向。沉船就在码头东偏北20°的方向上。(板书东偏北20°)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东偏北20°的方向是什么意思?(2~3名学生汇报。)
  师:请看大屏幕:沉船在从东边往北边看过去20°的方向上,就叫东偏北20°的方向。
  师: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上,换一种角度又该怎样描述呢?
  生:沉船在码头北偏东70°的方向上。
  师:这个70°的角在哪里?请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讲台指。
  师:不测量,你怎么知道它是70°?为什么把它描述成北偏东70°的方向而不是东偏北70°?
  生:因为东与北形成90°的夹角,90°—20°=70°。
  生:从北边往东边看叫北偏东,看过去70°,所以就是北偏东70°的方向。
  师:的确是这样。(师课件演示)
  师: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或“北偏东70°的方向”这两种描述方法都可以,同学们任选一种。但生活中为了简单、方便,我们通常使用角度较小的方向进行描述。
  师:知道了沉船的具体方向,能快速找到沉船了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还找不到?
  生:还要用距离来确定沉船的位置(板书:距离)。
  师:沉船距离码头多远,快速量一量告诉老师。
  生:8厘米。
  师:说得好,在这幅营救图中,我们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的1千米,所以沉船实际距离码头8千米(板书:8千米)。
  师: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了沉船的位置,现在能找到沉船了吗?请用完整的话说说怎么找沉船?
  学生汇报,教师强调从哪里出发。(板书:出发点或观测点)
  概括:救生艇从码头出发,沿着东偏北20°的方向,航行8千米,就能找到沉船。
  师:找沉船的这条路线还可以怎么描述?
  学生:救生艇从码头出发,沿着北偏东70°的方向,航行8千米,就能找到沉船。
  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我们是利用哪些要素确定沉船的位置?
  评析:利用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是这节课的重点。本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以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营救图和学习用具,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评一评,让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层层深入,围绕“怎样才能找到沉船?”“知道沉船在东北方,但还是找不到,还需要知道哪些因素才能找到沉船?”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创设思考环境,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静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大胆地尝试,探究、体验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从具体到抽象,最后又回到具体,这是真正的“数学的思考”。
  片断三:
  三、体验成功,达标拓展,让学生“灵”起来
  1.描述山东潍坊到周边城市的路线图。
  师:老师是第一次到潍坊来,潍坊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借此机会,我还想从潍坊到附近的城市莱芜、济宁走走。请你做老师的小导游,介绍一下这条游玩路线。(提示:描述时要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行走多远到达哪里。)
  认真思考,同桌交流,上台汇报的两名学生一人介绍另一人指。
  生:从潍坊出发,沿着西偏南28°的方向,行驶160千米,到达莱芜;再从莱芜出发,沿着西偏南42°的方向,行驶132千米,到达济宁。
  师:再介绍一下从济宁返回的路线。
  (另一生描述,生生互评)
  2.认识昆明与济南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到潍坊学习,是从昆明坐飞机先到济南的,仔细观察地图:
  (1)请描述飞机从昆明飞往济南的路线。(生描述,师生利用方向标进行评价)
  (2)再说一说从济南返回去的路线。(生描述,师生利用方向标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这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方向、角度、出发点、目的地不同;距离相同。
  评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道习题都进行了巧妙的安排,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紧紧扣住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体验”和“问题”实施教学,重心低、方向准,构建了“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玉溪市红塔区春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文本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情节简单,但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课文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语言生动、简洁,富有人情味。“带我去”、“自己去吧”,这些词句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教师应善于挖掘。本文要求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教学时让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重现,以
期刊
《李时珍夜宿古诗》一文主要讲述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吃尽千辛万苦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本文篇幅稍长,而主题又铺洒在文章的每一个章节之中,教学很容易显得零散而平淡无味。笔者抓住重点,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李时珍为修《本草》吃苦而不怕苦。  一、夜宿古寺——长年累月的生活之苦  本文共有13个
期刊
在一次调研中,听了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两个例题组成。例1呈现的是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2呈现的是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交流“知道地图通
期刊
【教材分析】  《江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柳宗元。古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绝”、“灭”,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漁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设计理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诗句之中,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因此,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
期刊
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成立于2001年9月,是由原城关镇中学、东关小学、南关小学三所乡镇学校撤并新组建的一所区直属小学。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2817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17%。  建校十余年来,学校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名师,创办名校”的发展思路,实施“三步走”(立校——兴校——强校)战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教育教学),抓好“两支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
期刊
教材简介:《科利亚的木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  本文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故事的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讲的是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10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后战争结束,科利亚回到家里,
期刊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专业化成长毕竟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其核心因素还是取决于教师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那么,对于教师个体来说,要想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该让什么来“给力”呢?  一、让心灵诗意地栖居教育——让认知来给力  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但这并不是因为工作需要人,而是因为人都需要工作。一方面,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回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
期刊
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思想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确立了数学思想渗透和培养的重要地位。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内容,忽视这些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数学教师在关注数学知识生成的同时,更
期刊
美国一位汉学家说,中国的敌人永远不是资本主义,而是骨头里的封建君臣思想!还别不服气,国人心中的那点小九九,向来并无多大变化:辜鸿铭出席北京大学聘任教师仪式时,拖着一条辫子,学生哄堂大笑。辜鸿铭却不羞不恼,先问了学生一句:“可笑吗?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说完一转身,背对着台下学生,大声说:“请诸公尽兴欣赏。”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