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子宫的病因及诊治

来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隔子宫是先天性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能导致流产、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目前有关纵隔子宫的病因尚未明确,研究者试图通过基因水平、胚胎发育过程和子宫纵隔解剖结构的研究探究纵隔子宫的成因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机制,但均不能完整揭示其形成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究.纵隔子宫可以通过超声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超声技术使得纵隔子宫的诊断更为精准,但宫腔镜诊断仍是纵隔子宫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目前子宫畸形的分类系统不同,对纵隔子宫的定义也有差异,因此往往导致不同的治疗结局,尽管有大量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数据支持采用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治疗纵隔子宫,但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作为临床决策的支持.
其他文献
脑瘫患儿足踝常见的畸形表现为足部形态和结构的畸形,例如马蹄足畸形、足外翻畸形、足内翻畸形,而足外翻的矫形最为困难,且临床重视不够,目前尚没有形成标准的一套诊疗方案。此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结合中医与西医,概述了脑瘫患儿足外翻的病因病机、诊断指标、评估系统及治疗方案,为脑瘫患儿足外翻的诊疗提供思路。
妊娠期无症状高胆汁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cholanaemia of pregnancy,AHP)指妊娠期出现血清总胆汁酸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无肝胆疾病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相关症状.AHP发病率高于ICP,可能与激素因素及遗传易感性有关,其胆汁酸质谱构成与ICP不同,但围生结局好于ICP.总胆汁酸水平较高的AHP在临床上常难与重度ICP鉴别,导致提前终止妊娠,甚至医源性早产.因此,早期发现并
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性与静力性稳定结构,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其在限制膝内翻、胫骨外旋与后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PLC解剖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腘肌及腘肌腱、豆腓韧带、弓状韧带等一系列的韧带样结构。忽视或延误PLC损伤的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甚至其他韧带结构手术重建的失败。膝关节体格检查是诊断PLC损伤的关键。对于A型和部分B型PLC损伤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孤立性或伴发性C型PLC损伤、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损伤类型不同,手术方式可采用直接修复、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5月因卵巢囊肿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为观察组,单纯卵巢囊肿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计数(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0%.因该疾病起病隐匿,且只能通过腹腔镜和组织病理学等有创操作进行确诊,目前临床诊断上缺少敏感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导致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延迟,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对EMs的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患有EMs女性的血清、尿液及月经血等体液中存在一些诊断标志物,使用这些标志物诊断具有简便、快速且无创等优势,成为该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向.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常因高能量损伤机制引起,多为垂直型骨折。对于此类骨折临床上建议行内固定治疗,但对内固定方式的选择目前存在争议。空心螺钉是常见的内固定方式,其创伤小、易操作,但生物力学性能较弱,易导致骨不连、骨坏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为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良。该文对空心螺钉治疗青壮年垂直型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影响孕产妇和胎儿健康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如何有效地预测、诊断和治疗子痫前期,一直是妇产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为胚胎着床和胚胎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和免疫豁免基质.而蜕膜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增殖、分化、凋亡、血管发生和能量代谢等)紊乱所致的蜕膜化缺陷,可影响滋养层细胞的侵袭、炎症抵抗、氧化应激及免疫保护,影响胚胎着床和妊娠维持,从而调控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充分了解蜕膜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异常所致的蜕膜化缺陷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为预测及诊治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该病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胸腔,从而引发多种与月经相关的胸腔受累的临床表现,包括气胸、血胸、咯血、肺结节和胸痛等,其中月经性气胸是最常见的.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多种假说解释子宫内膜组织是如何异位到胸腔以及月经性气胸的发病机制,但尚无一种假说可以单独解释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所有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主要有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其他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妊娠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对母儿近期及远期健康均有不良影响.虽然GDM的发病机制不明,但通过在妊娠早期筛查血清中高危因子以预测GDM的发生,对促进GDM的早期干预和减轻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在妊娠早期与GDM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包括降低的脂联素、网膜素1、鸢尾素、趋化因子水平和升高的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脂肪酸结合蛋白4、视黄醇结合蛋白4、促代谢因子水平.这些脂肪因子水平变
目的 比较钉合与缝合两种方法闭合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钉合组)和B组(缝合组),每组48人。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组采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钉合切口,B组采用强生普通1号丝线缝合切口。比较两组闭合切口速度、术后切口渗出持续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第1、3天及切口愈合后拆钉(线)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两组炎性反应、皮缘坏死、切口裂开、内固定物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