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各个群体中思想变化最敏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而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多种特点。教育者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特点,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CA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034-04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建构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历史地考察,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和社会的重大经济事件对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深刻的。始于2007年4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经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逐步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国际金融危机,到2009年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各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国际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何在当前条件下应对这种挑战,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特点和具体表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金融危机的发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金融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实体经济危机在逐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也逐步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忽视。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特点
  首先,影响的间接性。随着危机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实体经济危机的转变,危机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生活来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国际金融危机首先是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致使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减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大学生为了能够在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必然要进行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金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可见,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又是巨大的,不容忽视。其次,影响的多样性。金融危机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还没有直接面对找工作的任务,虽然金融危机对其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还比较弱。但对于毕业生来说,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毕业生找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的影响也有不同。由于不同学生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同,有的学生较多地看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悲观、自卑心理,思想压力较大;而有些学生能够看到危机中的正面效益,积极进取,抓住机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由于对危机的认识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就不同,造成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影响的多样性。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多样性。再次,影响的过程性和深刻性。这次金融危机的形成经历了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实体经济危机的变化过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大学生对危机的认识也经历了一定的过程,进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价值观一旦形成,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将在一定的时期内长期存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具有深刻性。
  2 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从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积极方面看,首先表现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美国金融危机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原因,体现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危机、价值观念危机和文化危机。也就是说,美国金融危机体现了美国人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危机,体现了美国新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因此,这场金融危机及其后果,给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启迪和积极影响,就是更加坚定了我国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国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其次,表现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更加注重能力培养。这就是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中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大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当代大学生相信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各种资格考试,学习兴趣小组等等。同时,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都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再次,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追求个人价值更加理性。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上大学以后真正追求的目标中,“‘考研’和‘提高社会能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提高和阅历的丰富,在乎用自己的力量使自我评价得到充分的实现。”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大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更加注重平等和自由的交往。危机迫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以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根据,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使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最后,工资期望值下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更加务实。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均有所减缓,失业率上升,社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减少,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更难。许多大学生不再抱着一步到位的想法,而是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道路,降低工资的期望值,先找到一份工作,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为以后再寻找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增强,表现出更加务实的取向。
  从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来分析,首先,就业形势严峻,多数学生就业思想压力加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面越来越广,全球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不少企业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这种形势无疑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无论是对于毕业生还是低年级学生,就业难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感到思想压力较大,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比较焦虑、 苦闷和不知所措。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觉得经济变化趋势不可挽回,从而意志消沉,失去斗志,个别学生甚至自甘堕落。其次,少部分学生急功近利趋向明显。金融危机使大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从而诱使少部分大学生以现实利益和功效价值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在竞争中重利轻义,急功近利的趋势更加明显。少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过分的关注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学习中更多地存在实用主义取向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价值的正确评价。某些大学生以物质化原则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生活,甚至出现为了物质利益而替人上课、充当考试枪手等行为,过分把自身拥有的资源、技能看作在相互竞争中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沦落为赤裸裸的实用主义者。再次,少部分学生价值实现的个人主义倾向明显。价值观的基础有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个基本取向。经济体制的转型使个体谋取个人利益成为合理和现实,而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在择业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中“‘个人理想兴趣’得票率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虽然以国家发展为背景,但价值目标落实到个人生活领域中的具体生活问题,则谋求实现个人发展。大学生能分析和把握个体间的差异,相信价值实现的个性化。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个人主义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对社会、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过分注重个人奋斗,缺乏集体观念、协作意识;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偏重个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
  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才能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
  1 高校对目前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有利时机把握不够充分
  应该说,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及其背后的文化危机、价值体系的危机,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利时机。因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价值哲学的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了当代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目前阶段,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思想意识领域,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目前高校在如何准确把握时机,实现将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政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机结合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2 高校在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解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有机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其中尤其是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明显缺乏力度。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往往是从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和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中产生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直接地由就业问题产生。因此,教育者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观念教育的重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和适应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多数是通过举办几次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就算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事实显示,其效果并不太理想。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就业指导,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就业,都将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以及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3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
  一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在现阶段,家庭和社会教育往往与学校教育相矛盾,不仅未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一些时候反而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特别是在目前的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他们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学校正面的价值观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前,显得单薄、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大学生涉世不深,生活经验较少,容易把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由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就要求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二是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式还比较单一。高校价值观教育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仍然较大程度上体现为僵硬地灌输方式。这种情况,虽然在近几年的情况有所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在社会上还主要依靠政府与传媒大张旗鼓地自上而下的灌输,在学校则主要通过教师、教材,以知识传授、计分考试等形式自上而下的灌输。这种情况下,价值观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就不能成正比。金融危机下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转变这种状况,采用丰富多样的实施方式,积极发挥价值观教育应有的作用。
  
  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针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目前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和决策者应该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目标要求的定位、内容的选择、形式方法途径的运用方面考虑如下教育策略。
  1 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定位方面,重点引导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蕴涵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时机。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一定的意义上,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人贪求利润、幻想不劳而获的价值观,追求物欲、超前消费的价值观与美国人的所谓民主体制和自由经济共同制造的产物。这就说明,美国统治阶级试图向全世界推行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我国高校教育者可以从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方面,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 通过强化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转变价值观念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1月19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 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了实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机结合起来,教育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一是完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我们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好就业指导,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临近毕业的一年之内就做好就业准备。学校应该进行贯穿整个大学本科四年的连续性就业指导,从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学习的不同年级阶段,开设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同时,要通过各种职业咨询、职业介绍机构,为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提供各种有效的就业信息,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二是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要引导大学生克服求职不够积极主动的情况,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要引导大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要引导毕业生不再盲目选择到大城市就业,数据显示“其中大城市为大部分学生的选择对象,对有些专业学生的吸引率甚至高达64%目前国家为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也出台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我们也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大学生明白工作地点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力不大,要注重的应该是社会的需要和有利于自身能力发挥的地方。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面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要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多种专题讲座,内容要涉及到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承受压力等等,同时开展模拟创业、实地考察企业运作等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积极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
   
  3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一是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育人的摇篮,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开端,对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积极温馨的家庭,会让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归属感,从而价值取向更加积极。反之,会让他们用消极的方式看待自己,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价值观往往具有一定的偏颇。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有太大的压力,家长要积极引导,避免大学生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帮助解决大学生中的一些思想问题,力避大学生思想出现问题,走极端。
  二是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相对于客观环境而言,学校教育是一个能动的因素。金融危机下,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能动作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应倡导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未来指向性是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应该让大学生明白,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核心,而人生价值理想崇高与否的关键在于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背后的价值观原因,就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这种价值观片面夸大人的自我价值,严重地歪曲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对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积极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三是营造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创造社会环境和政策条件。社会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客观外围体,它由人创造也制约着人的发展,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生存、发展,这是无法进行选择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样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受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部署和政策,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其中,完善和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就业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使社会生活进入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公平、平等,和谐、健康、进步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2][4]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6,164,174,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N],光明日报,2009-02-16(2)。
其他文献
坡地红壤是指发育于基岩风化壳的山地丘陵红壤,我国的坡地红壤面积约占红壤总面积的53.00%,广泛分布与我国南方14个省区。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1.00%,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这类土壤土层较薄,抗蚀能力弱,土壤肥力下降和地力衰退,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因此发展红壤缓坡旱地水土保持技术是该区改善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相对于传统水保模式来说,生物措施具有经济、长效及可持续的优点。本研究设置对照处理
6月30日,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承建的“中国票据”网(http://www.chinacp.com.cn或“中国票据”)经过一周的全国联网测试后正式启
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是多年生百合科芦荟属肉质草本植物,其叶片含有芦荟多糖、芦荟甙素等天然活性成分,这些功能因子已被确证具有抑菌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功效;长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今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规模不减反增,农村人均居民
湿地水陆交错带由于其显著的边缘效应,在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湿地交错带植物作为水陆交错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发达的根系及其
1植物名称石沙参(Adenophora polyantha Nakai)。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与无菌苗生长培养基:(1)MS,(2)1/2MS;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3)MS+6-BA 0.5 mg·L~(-1)(
涝渍害是全球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破坏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甚至是绝收。沿淮低洼地中低产田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砂姜黑土,质地粘重,又因其水利
Calditerricola satsumensis(C.satsumensis)是一种新型超嗜热细菌,能够参与高温反应体系,在有机污染的生物治理中具有反应速率快、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优越性。开展简单、廉价的发酵培养方法及其发酵菌剂制备的研究,对C.satsumensis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污泥高温堆肥中分离获得一株超嗜热菌—C.satsumensis FAFU012,并以污泥浸
AIM: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olorectal cancer(CRC)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from a low prevalence region for CRC.METHODS: Ou
摘要:将综合渗透、全方位影响的教育原则具体化,形成科学发展观“三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立体”教学模式。坚持知识全面性以促进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的理解,坚持全方位获取知识的途径以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性的把握,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以确立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信仰,坚持领导真信真抓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教育实效性的诉求,实现教学效果的实际增强和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