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扬:所有爱的开始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os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德扬
   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诗婢家画院院长,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春的阳光,容易让人迷眼,似乎总带着美好,写下五彩斑斓,所有爱的开始,在春天苏醒。不经然间,一幅关于春的画卷,就此展开,一个名字映入眼帘一刘德扬。
   刘德扬,诗婢家画院的院长,我一直称呼其为刘院。刘院是一个温和儒雅中透出江湖袍哥气的人,脸上永远带着一种和蔼的微笑,举手投足间则显大哥气质,所以“德粉”很多。他的画室叫“个庐”,所谓个,一则古人讲画竹谓之写个,二则代表了一种个性与传承,三则是从《康熙字典》的角度来看,个代表别居的一种状态;卧室在里,小院在外,一个个字便显得尤为贴切。他的生活在雅致与闲淡之间,多了些人间烟火气,让人愿意亲近。
   刘院出生书香世家,他的作品以写意花鸟画为主,许是身上的文人气息,作品注重抒写性和意境的表达。诗书画印的布局巧妙,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其作品时时有新意,质朴自然,容易打动观者,引起共鸣。刘院在画国画之前,曾画过两年的油画,所以对色彩的处理更为艺术。在对作品意境的表达上,充分体现了老子“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思想,我们称之为“模糊”的概念。绘画,如果太过于清晰的表达,匠心横生,则让人一眼看穿,作品少了思考的乐趣,彷佛回到一种标准化的模式,有着偏科学式的机械,失了情趣。所以在刘院看来:“画不能画太够,也不能白太多”。
   刘院的画作面貌很多,正如他自己所言,画作有两种特性,一是与时俱进,也就是作品的商品流通性,二是艺术性,艺术家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所以,他对于荷花有种偏爱。从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其“犹抱瑟琶半遮面”的娇柔姿态,宛如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憧憬未来……这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姿;时光流逝,朵娉婷妖娆的荷花便情不自禁地流出笔端,花绘红色,叶绘墨色,墨香里透出别样的韵致,有着“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感和飄逸。最后他充分运用了宣纸的渗墨特性,泼彩泼墨如暴风雨过荷塘,不由得让人想到“留得枯荷听雨声”,使观者徜徉在一片无尽的诗意中。此刻,我似乎懂了,与其说我喜欢刘院的荷,不如说我喜欢他笔下荷所透出的生命轨迹,初时的懵懂,中时的绽放,夕时的消退,种周而复始的状态。
   个庐随笔砚边话语有言:“花之一物,乃自然之精灵,人见人爱,我见犹怜……花有花道理,我还是不懂。谁懂?不懂,算逑……”前半句文辞可谓柔美之极,后半句突然话锋犀利,如此大胆转折,非性情中人必不能言语,我虽为一介女好,可也颇为算逑二字动颜,生命如花亦无常。“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算逑”何尝不是人生最好的一种状态。
   原来,所有爱的开始,都是性情使然!
其他文献
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指出,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节俭办节目的原则(小成本),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大情怀),都要始终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正能量)。十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记》(第一季),无疑正是遵循“小正大”原则、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  十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作为新文艺组织代表之一的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已经走过了13年的发展历程。回眸来时路,有的不仅是荆棘,还有从孤独之处开出的一朵又一朵繁花。一个逐梦的群体,始终在路上……  一、新时代 新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们以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小白杨慈善义卖”活动。  一进校门,就看到操场上热闹非凡,每个义卖摊位布置得各具特色。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早早地来到操场,以班级的顺序排好队。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好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到早已布置好的摊位。安静的操场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四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着顾客。只听这边
爱情的美妙大概就是我们同时爱和被爱着,那是一种心灵的默契。当爱情来临时,你愿意不计回报、心甘情愿地付出,愿意为了共同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会收获到同等的关怀、尊重、理解与包容。就像小孩子吃到心爱的糖果一样,只有甜蜜和知足。  曲艺算是我和王露的“媒人”。我们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一个共同的爱好。接触曲艺,主要是由于我小时候性格比较内向,父母为了锻炼我的交际能力,9岁那年将我送到齐齐哈尔市群众
出生于1980年12月,籍贯四川成都。曾先后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美术学院。现于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并为成都金水墨工作室创作人员。  2014年7月于《上层》发表专访《和世界一起装欢》;  2015年1月至7月于《中国百脑汇》发表油画连载《一起游泳的我们》系列;  2017年作品《光中的鸟儿9》《光中的鸟儿12》《光中的鸟儿16》参加台北松山慈惠堂国际书画联展;  2018年作品《纸连
罗丹有句名言:“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放,每个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生活的品鉴和解读。我理解的摄影就犹如画家、文学家手中的一支笔,它是艺术家情感寄放的载体。一幅照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情之所至、心之所至。可谓尺幅映大千,瞬间聚永恒。作为一名军事摄影家,在三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我一直奉行并践行着一则艺术信条:任何造就感动的“美”,都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
入围作品  作者简介  作词/作曲:吴 飞  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艺术中心专职创作员,国家二级作曲;编剧,大型文化活动策划。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会员。曾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赛事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等高研班授课专家、四川文理学院等多所音乐艺术院校、大学外聘专家和客座教授。  演 唱:于海洋  青年歌唱家,
1979年,我还是一位普通的军人。那一年,我打破了全军田径十项全能纪录,第一次荣立了二等功,得到了200元的奖金。我用这笔钱买了一台照相机,没想到这台相机却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从那以后,我带着相机多次往返西部高原,经历坦途山道、荒漠野岭,乘大车、小车、骑马、步行……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日夜。  为了拍摄贡嘎山,我蜷缩在海拔4000米的岩缝中等待清晨的日出。曾与同伴翻车于马尼干戈草原,我们从倾斜的车中
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赖永毅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和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眉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曾在省级出版社出版文学著作8部。  作 曲:刘党庆  职业作曲音乐制作人,中国音协会员,中国流行音协理事,四川省音协副主席,四川省流行音协会长,曾为廖昌永、降央卓玛、韩磊、戴玉强、亚东、容中尔甲、谭晶、李宇春、谭维维等当今流行乐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