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水区没有石头,甚至没有航标,冷静很重要,方向更重要。
如何趟过深水区,快速摆脱险境?怎样才能把新技术真正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汽车市场新的增量在哪里?在以“求索,向明天”为主题的论坛闭幕全体会议上,《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总编辑刘小勇与嘉宾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理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长城汽车股份公司副总裁、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爱驰汽车执行副总裁蔡建军和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苏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海亮:五年可能实现自动驾驶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化开始成为竞争的新战场。在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努力运用新技术并使之转化成为产品的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使命与方向。对汽车产业而言,汽车智能化转型是全球制造业升级的缩影和集中体现,相比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逻辑更加简单,电气化程度更高,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能源、大数据、AI、5G等技术合力激荡下,智能化技术充满无限可能。
智能驾驶利用装在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感知检测周围的环境,并系统进行运算和分析,从而让驾驶员事先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增加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还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是随着感知技术、智能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张海亮预测,今后两到三年可以实现量产,在封闭场景里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五年之内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针对智能出行的种种需要,天际汽车基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对未来发展的预判,首次提出并研发了IMA平台。IMA融合了整车、IT、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前瞻性技术,能同时响应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智能网联需求,给予用户极致驾驶安全和全域安全,也使得整个架构对用户的个性需求识别响应能力持续提升,为大数据的传输、高级的自动驾驶、IMA功能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天际汽车开发了虚拟小天,用户可以通过它实现车和人的情感交互,包括充电、用餐等信息可实时与小天交互。
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有温度的出行伙伴。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它不仅可以识别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把各维度的数据融合打通,由此构建新的信息神经网络,最终实现万物智慧互联。
张海亮预测,新势力中最终只有3-5家正常运营;今年下半年车市会止住下滑,整个汽车市场依然会增长;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4000万辆,新能源车的占比会越来越高。
沈亚楠:坚持增程式技术路线
新技術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沈亚楠认为有一个原则、三个基本点。一个原则是技术能不能产生竞争力,是基于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任何一项技术的选用必须符合三个基本点:必须要真正产生客户价值,必须有成本竞争力或者经济价值,一定要符合市场和行业的发展。
目前理想发布了第一款大型豪华增程式SUV理想ONE。据沈亚楠介绍,增程式将解决客户对续航里程的担忧,同时在用户关心的加速性、平顺性、舒适性拥有出色的表现。增程的难点在于控制系统和热管理,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增程式还需额外对发电机进行控制,热管理的软件策略同样非常复杂,既有电机、电池又有发电机、空调等部件。
增程式技术路线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依然没有掌握高端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增程式把部分能力转移到了增程器和软件上,在未来五到八年的时间里,理想将一直坚持增程式技术路线。
沈亚楠预判,新势力中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三家;市场将进入长期低增速的状态;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不可能再出现大的增长。
宁述勇:电动汽车要从四大痛点着手
为了迎接智能网联时代,欧拉提出了一个愿景:做世界第一精品电动小车。
虽然车市总体市场下滑,但电动车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总体而言,电动汽车面对的仍将是一个增量市场。
短期来看,电动汽车依然面临一些挑战:政策退坡过快,导致产品成本过高;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变成市场驱动,但还没有从政策驱动的节奏中走出来;C端市场刚刚起动,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依然心存疑虑;合资品牌也将陆续出手,大力推出电动汽车,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为了赢得市场,欧拉从安全性、充电便捷性、续航里程和残值管理四大痛点着手,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减少消费者的忧虑。用户层面,欧拉坚信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器械制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将成为汽车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电动汽车是一个新品类,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无论是在销售方面,还是在金融创新层面,都必须探索出适应电动汽车的新模式。欧拉也在尝试天猫、京东的销售方法。在宁述勇看来,电动汽车市场足够大,只要坚持创新,即使是在存量市场,依旧可以快速发展。
宁述勇预判,新势力中会有三五家最终能存活下来,对于市场何时止滑则取决于政策,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
蔡建军:硬件定义下限,软件定义上限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取得高速发展,但是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导致有些产品急功近利,只看重数据,和用户的需求脱离。蔡建军认为,造车新势力的突围不是短跑冲刺,而是考验耐力、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的马拉松。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演变对车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四化”的到来已经让汽车的商业面临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技术让渠道离商家越来越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变得高度透明。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必须具备消费者服务能力和品质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立足,核心还是用户。新一代的用户更加理性、多元、注重品质和体验。此外,分时租赁、网约车的模式和体验式的场所也在助推新能源的发展。
爱驰汽车自2017年成立开始,就把企业定位为用户深度参与的智能出行服务公司。爱驰汽车的底层逻辑是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深度互动,包括文化和跨界共同融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优质的客户,爱驰汽车通过升级服务弥补产品短版,尤其是在场景方面,聆听消费者需求。让用户参与,倒逼改变过去的形式,与用户碰撞进化,爱驰汽车提出了7921计划。 具体上看来,在产品服务方面,爱驰汽车以智能电动汽车为主,智慧能源和出行服务为翼构成产品和服务。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方面,爱驰汽车提出了“五爱”的充电系统,对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了管控、管维,包括梯次利用。同时,爱驰汽车构建了数字化的服务管理平台,线上线下通过统一的运营方式与用户建立零距离的关系,最终使用户和爱驰品牌产生一种情感。更重要的是,爱驰汽车还构建了智能座舱服务,让车拥有用户的基因和家庭的陪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新能源车必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造车新势力的内涵,从过去的交通工具变成智能的移动终端,造车厂转为服务商,汽车的内涵将外延。汽车将回归本质,回归到以用户为主的理念。对于车企来说,从研发之初就应该让用户深度参与,把用户需求预留。
对于未来汽车的产品定义,蔡建军认为,伴随着智能网联的进步,未来的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懂用户。汽车最终将演变为由硬件定义下限、软件定义上限的产品。
蔡建军预判,新势力最终能活下来的应该在五家以上,车市下滑可能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左右。
苏岭:2023年左右新能源车市场将爆发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未来,国家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未来的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构建生态文明,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基于对用户和市场的分析,苏岭认为,未来汽车消费将向情感消费的方向发展,产品要成就用户的心态。新能源汽车只有将智能化、AI、智慧生态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成就用户的情感。
未来,新能源汽车具有三大特征:智慧出行终端占50%的份额;外观时尚,有智慧、有生命、有情感,这项占40%;移动互联网终端占40%。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 数据应用平台相融合的体系。
苏岭预测,2023年左右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年。随着市场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新能源预计产销将突破700萬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将达到近500万辆。
随着市场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长安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一起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的融合发展。同时,长安成立了新能源科技公司,以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科技公司将承载长安的“香格里拉计划”,完成从整车到部件以及创新服务的三大产业构建。2021年前,长安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进行突破,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极致,比如在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能耗等方面要力争做到先于行业水平10%以上。
长安立足于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经济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整合出行公司、充电公司、金融保险、售后服务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出行解决方案。
未来,长安将依托长安新能源科技公司,从四个维度将整合资源:一是从零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二是从供应商、主机厂到经销商。三是从智能化、互联网、创新服务到金融和保险。四是把企业运营、平台模式、政府资源和资本四个维度的要素整合起来,打造长安的三大产业。
应从三个维度来看企业运营:一是技术和产品,二是对用户和市场的把控,三是企业的经营。长安汽车和互联网企业相比,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相对有优势。长安的理念是把商业思维、创新思维、工程思维融合在一起,以商业的思维来构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式,以创新的思维来开展业务,以工程思维落地。
苏岭认为,未来有三类车势力能活下来:一是创新能力特别强的,二是资源整合能力特别强的,三是抗风险能力强的;估计车市2-3年会止跌,长周期看,未来发展会很慢;中国汽车新车年销量峰值可达3200万辆~3500万辆。
刘小勇:进入深水区方向更重要
创新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图强是永恒的追求目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创新和图强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节奏感和方向感?王会长说,产业变革进入了深水区,我所理解的深水区就是快要接触到事物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了,这时离胜利已经不远了,但遇到的问题也最集中,困难也最大。“求索,向明天”,表达了我们面对这么严峻的市场形势,依然心中抱有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对产业振兴的美好愿望。当然,我们没有盲目乐观,也没有无节制地悲观。大家探讨如何趟过深水区,非常务实和理性。面对百年之大变局,危机感是史无前例的。
深水区没有石头,甚至没有航标,冷静很重要,方向更重要。趟过深水区,我们不是要上岸,而是要进入更深的深水区,那就是大海。在那里,我们会更自由,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能到达那里,而且必须变得更强大。对于这样三个开放性问题:新势力最终有多少家能存活下来?车市下滑什么时候能停止?未来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能到多少?尽管每个嘉宾的预测答案不同,但这些问题值得每家汽车企业深思。
如何趟过深水区,快速摆脱险境?怎样才能把新技术真正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汽车市场新的增量在哪里?在以“求索,向明天”为主题的论坛闭幕全体会议上,《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总编辑刘小勇与嘉宾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理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长城汽车股份公司副总裁、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爱驰汽车执行副总裁蔡建军和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苏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海亮:五年可能实现自动驾驶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化开始成为竞争的新战场。在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努力运用新技术并使之转化成为产品的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使命与方向。对汽车产业而言,汽车智能化转型是全球制造业升级的缩影和集中体现,相比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逻辑更加简单,电气化程度更高,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能源、大数据、AI、5G等技术合力激荡下,智能化技术充满无限可能。
智能驾驶利用装在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感知检测周围的环境,并系统进行运算和分析,从而让驾驶员事先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增加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还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是随着感知技术、智能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张海亮预测,今后两到三年可以实现量产,在封闭场景里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五年之内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针对智能出行的种种需要,天际汽车基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对未来发展的预判,首次提出并研发了IMA平台。IMA融合了整车、IT、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前瞻性技术,能同时响应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智能网联需求,给予用户极致驾驶安全和全域安全,也使得整个架构对用户的个性需求识别响应能力持续提升,为大数据的传输、高级的自动驾驶、IMA功能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天际汽车开发了虚拟小天,用户可以通过它实现车和人的情感交互,包括充电、用餐等信息可实时与小天交互。
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有温度的出行伙伴。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它不仅可以识别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把各维度的数据融合打通,由此构建新的信息神经网络,最终实现万物智慧互联。
张海亮预测,新势力中最终只有3-5家正常运营;今年下半年车市会止住下滑,整个汽车市场依然会增长;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4000万辆,新能源车的占比会越来越高。
沈亚楠:坚持增程式技术路线
新技術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沈亚楠认为有一个原则、三个基本点。一个原则是技术能不能产生竞争力,是基于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任何一项技术的选用必须符合三个基本点:必须要真正产生客户价值,必须有成本竞争力或者经济价值,一定要符合市场和行业的发展。
目前理想发布了第一款大型豪华增程式SUV理想ONE。据沈亚楠介绍,增程式将解决客户对续航里程的担忧,同时在用户关心的加速性、平顺性、舒适性拥有出色的表现。增程的难点在于控制系统和热管理,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增程式还需额外对发电机进行控制,热管理的软件策略同样非常复杂,既有电机、电池又有发电机、空调等部件。
增程式技术路线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中国汽车产业依然没有掌握高端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增程式把部分能力转移到了增程器和软件上,在未来五到八年的时间里,理想将一直坚持增程式技术路线。
沈亚楠预判,新势力中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三家;市场将进入长期低增速的状态;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不可能再出现大的增长。
宁述勇:电动汽车要从四大痛点着手
为了迎接智能网联时代,欧拉提出了一个愿景:做世界第一精品电动小车。
虽然车市总体市场下滑,但电动车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总体而言,电动汽车面对的仍将是一个增量市场。
短期来看,电动汽车依然面临一些挑战:政策退坡过快,导致产品成本过高;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变成市场驱动,但还没有从政策驱动的节奏中走出来;C端市场刚刚起动,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依然心存疑虑;合资品牌也将陆续出手,大力推出电动汽车,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为了赢得市场,欧拉从安全性、充电便捷性、续航里程和残值管理四大痛点着手,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减少消费者的忧虑。用户层面,欧拉坚信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器械制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将成为汽车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电动汽车是一个新品类,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无论是在销售方面,还是在金融创新层面,都必须探索出适应电动汽车的新模式。欧拉也在尝试天猫、京东的销售方法。在宁述勇看来,电动汽车市场足够大,只要坚持创新,即使是在存量市场,依旧可以快速发展。
宁述勇预判,新势力中会有三五家最终能存活下来,对于市场何时止滑则取决于政策,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
蔡建军:硬件定义下限,软件定义上限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取得高速发展,但是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导致有些产品急功近利,只看重数据,和用户的需求脱离。蔡建军认为,造车新势力的突围不是短跑冲刺,而是考验耐力、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的马拉松。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演变对车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四化”的到来已经让汽车的商业面临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技术让渠道离商家越来越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变得高度透明。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必须具备消费者服务能力和品质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立足,核心还是用户。新一代的用户更加理性、多元、注重品质和体验。此外,分时租赁、网约车的模式和体验式的场所也在助推新能源的发展。
爱驰汽车自2017年成立开始,就把企业定位为用户深度参与的智能出行服务公司。爱驰汽车的底层逻辑是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深度互动,包括文化和跨界共同融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优质的客户,爱驰汽车通过升级服务弥补产品短版,尤其是在场景方面,聆听消费者需求。让用户参与,倒逼改变过去的形式,与用户碰撞进化,爱驰汽车提出了7921计划。 具体上看来,在产品服务方面,爱驰汽车以智能电动汽车为主,智慧能源和出行服务为翼构成产品和服务。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方面,爱驰汽车提出了“五爱”的充电系统,对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了管控、管维,包括梯次利用。同时,爱驰汽车构建了数字化的服务管理平台,线上线下通过统一的运营方式与用户建立零距离的关系,最终使用户和爱驰品牌产生一种情感。更重要的是,爱驰汽车还构建了智能座舱服务,让车拥有用户的基因和家庭的陪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新能源车必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造车新势力的内涵,从过去的交通工具变成智能的移动终端,造车厂转为服务商,汽车的内涵将外延。汽车将回归本质,回归到以用户为主的理念。对于车企来说,从研发之初就应该让用户深度参与,把用户需求预留。
对于未来汽车的产品定义,蔡建军认为,伴随着智能网联的进步,未来的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懂用户。汽车最终将演变为由硬件定义下限、软件定义上限的产品。
蔡建军预判,新势力最终能活下来的应该在五家以上,车市下滑可能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新车年销量峰值达到3000万辆左右。
苏岭:2023年左右新能源车市场将爆发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未来,国家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未来的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构建生态文明,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基于对用户和市场的分析,苏岭认为,未来汽车消费将向情感消费的方向发展,产品要成就用户的心态。新能源汽车只有将智能化、AI、智慧生态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成就用户的情感。
未来,新能源汽车具有三大特征:智慧出行终端占50%的份额;外观时尚,有智慧、有生命、有情感,这项占40%;移动互联网终端占40%。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 数据应用平台相融合的体系。
苏岭预测,2023年左右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年。随着市场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新能源预计产销将突破700萬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将达到近500万辆。
随着市场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长安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一起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的融合发展。同时,长安成立了新能源科技公司,以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科技公司将承载长安的“香格里拉计划”,完成从整车到部件以及创新服务的三大产业构建。2021年前,长安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进行突破,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极致,比如在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能耗等方面要力争做到先于行业水平10%以上。
长安立足于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经济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整合出行公司、充电公司、金融保险、售后服务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出行解决方案。
未来,长安将依托长安新能源科技公司,从四个维度将整合资源:一是从零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二是从供应商、主机厂到经销商。三是从智能化、互联网、创新服务到金融和保险。四是把企业运营、平台模式、政府资源和资本四个维度的要素整合起来,打造长安的三大产业。
应从三个维度来看企业运营:一是技术和产品,二是对用户和市场的把控,三是企业的经营。长安汽车和互联网企业相比,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相对有优势。长安的理念是把商业思维、创新思维、工程思维融合在一起,以商业的思维来构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式,以创新的思维来开展业务,以工程思维落地。
苏岭认为,未来有三类车势力能活下来:一是创新能力特别强的,二是资源整合能力特别强的,三是抗风险能力强的;估计车市2-3年会止跌,长周期看,未来发展会很慢;中国汽车新车年销量峰值可达3200万辆~3500万辆。
刘小勇:进入深水区方向更重要
创新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图强是永恒的追求目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创新和图强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节奏感和方向感?王会长说,产业变革进入了深水区,我所理解的深水区就是快要接触到事物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了,这时离胜利已经不远了,但遇到的问题也最集中,困难也最大。“求索,向明天”,表达了我们面对这么严峻的市场形势,依然心中抱有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对产业振兴的美好愿望。当然,我们没有盲目乐观,也没有无节制地悲观。大家探讨如何趟过深水区,非常务实和理性。面对百年之大变局,危机感是史无前例的。
深水区没有石头,甚至没有航标,冷静很重要,方向更重要。趟过深水区,我们不是要上岸,而是要进入更深的深水区,那就是大海。在那里,我们会更自由,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能到达那里,而且必须变得更强大。对于这样三个开放性问题:新势力最终有多少家能存活下来?车市下滑什么时候能停止?未来中国新车年销量峰值能到多少?尽管每个嘉宾的预测答案不同,但这些问题值得每家汽车企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