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EGF165基因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及成骨活性的检测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再生和骨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及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活性.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2在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以1 μg Pc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②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加入hVEGF165基因转染48 h及1周后细胞上清、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组细胞上清,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了解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生物学活性.③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结果:①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②hVEGF165基因转染48 h组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A值高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组(P<0.05),但低于hVEGF165基因转染1周组.③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结论:①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且这种生物学活性呈剂量依赖性.②在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hVEGF165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
其他文献
目的 为增强新护士护理伦理决策意识,提高新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方法 调查2006年7月毕业分配来我院的88名护士对护理伦理知识、护理伦理决策方法掌握情况及护理伦理决策能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2例 SAP 合并假性动脉瘤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62.94±8.59)岁。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Celecoxib)降低U251脑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并诱导其凋亡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100μmol/L塞米昔布处理培养的U251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MMP和细
干扰素的发现及应用是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科学发现象干扰素这样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引自2007年美国肝病年会宣传手册).
目的 对比研究胎儿尸体高频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结果 ,探寻胎儿尸体高频超声检查替代尸检方法 的可行性.方法 对引产后30例异常胎儿尸体进行全身高频超声检查,对异常器官或结
目的:测定脓毒症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率的变化,探讨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动物随机分成 4 组,分别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 2 h、6 h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 12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nm23-H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分化抑制因子nm23-H1蛋白在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及6例复
临床诊治思维倾向于尽量用一元论来解释整个病情,但是有时一个患者同时患有几种有相同症状的疾病时,如果用一元论解释,会将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从而影响治疗甚至预后。肝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