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严重脓毒症流行病学趋势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过去10年制定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儿童及新生儿严重脓毒症的相关指南。但在美国,严重脓毒症仍是医疗界的重大难题,每年有超过720000位患者因此住院。大规模严重脓毒症流行病学研究仍受到限制,在儿童更是如此。我们给出了7个州1995、2000和2005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儿童严重脓毒症病例组合、临床结局和医疗资源使用随时间的变化。设计我们建立了一个纳入7个州所有急诊住院患儿的数据库。摘录每一例患儿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诊断,不超过6个的二级诊断和6项操作[按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ICD-9-CM)编码进行分类],以及院内死亡情况。采用ICD-9-CM编码的感染和急性脏器衰竭鉴别严重脓毒症患儿。测量指标和主要结果2005年,7个州共17542名患儿因严重脓毒症住院,较1995年增加81%,较2000年增加45%,相当于每千名儿科患者中严重脓毒症例数由0.56增加到0.89。自1995年至2005年,新生儿严重脓毒症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由每千名4.5例增加到9.7例。3年中最常见病原微生物为葡萄球菌。自1995年至2005年,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死率由10.7%降至8.9%。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病例死亡增加,但肺炎链球菌相关死亡减少了75%。2005年全美共75255名住院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相关医疗费用48亿美元。结论新生儿严重脓毒症发病率显著上升导致美国儿童严重脓毒症发病率在1995年至2005年间稳步上升。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严重脓毒症患儿,观察其临床效果,分析CBP治疗严重脓毒症前后病情危重程度、炎性因子动态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CBP治疗严重脓毒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重病部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20例患儿,患儿在行CBP治疗前及CBP治疗后12、24、48
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男,16d.2013年7月17日入院,主诉:肝功能异常1周余.患儿系G2P2,孕38+4周,于2013年7月1日在无锡市某医院顺产娩出,出生体重3100 g,无窒息抢救史,无胎膜早破,生后2h开奶,吃奶可.生后3d因气急就诊于无锡市某医院,住院治疗13d,期间反复发生低血糖,最低1.3 mmol/L.曾因呼吸困难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1d,因胃管内有咖啡色絮状物
期刊
患儿,男,4个月,因"反复发热3个月,全身皮疹2个半月"入院.患儿3个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为不规则热,热峰39.2℃,物理降温可至正常,就诊于当地诊所,先后反复静脉点滴抗炎、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无好转.后出现咳嗽、流涕,半个月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发现手指逐渐出现红色丘疹,部分为疱疹,逐渐增多、蔓延,至全身均可见散在皮疹,四肢显著,血常规正常,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细胞沉降率40 mm/h、CRP 10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栓塞的发生、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外报道过的2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支原体肺炎合并栓塞患儿年龄为4 ~ 13岁,男15例,女8例.19例单发栓塞,下肢静脉血栓4例,颈内动脉栓塞1例,脑梗死9例,心肌梗死2例,脾梗死2例,肺梗死1例;4例为多发栓塞,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心肌梗死合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肾上腺出血的10例病例,总结肾上腺出血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症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均为右侧出血,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团块及混合性回声团块,有1例出血延伸至肾脏包膜下.1例生后即有失血性休克、腹胀;8例因黄疸入院,均无异常腹部体征,仅有1例存在轻度贫血,但无明显缺氧表现;1例因窒息复苏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6个月以下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儿科收治的86例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48 h内给予IVIG 40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 了解2007年至2010年21例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方法 21例IE患儿均行血培养、赘生物培养及赘生物PCR检测(以16SrRN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V3为靶基因);对葡萄球菌进行多重PCR扩增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结果 21例IE患儿赘生物PCR阳性检出率95.2%,血培养阳性检出率57.1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就诊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根据年龄分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6~ 12岁学龄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段.0 ~ 14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 应重视意外伤害的预防,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并
目的 探讨有机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与急性期抢救思路.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例重症有机酸血症患儿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血生化、血气分析特点及诊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伴明显气促、精神差,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育落后、喂养困难、少动、脱水貌等表现.1例患儿出现惊厥,7例伴有呕吐,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发热.2例患儿肺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地区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发病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16例,其中男147例,女69例;痉挛型148例,手足徐动型37例,混合型26例,软瘫型5例.按年龄段及性别分层随机抽样正常同龄儿216例.通过调查妊娠、分娩期因素,婴儿期因素,家族因素等近20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种危险因素中,以妊娠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