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超时拒做不如“私人定制”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EY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在浙江新规出台之前,相关作业限时政策就在杭州市上城区率先推广。当时,就有不少孩子调侃“我写一道题可以用一小时,如果需要,两小时也可以”。虽然只是玩笑,却也说明了作业限时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同时,许多家长也不买账,纷纷表示“不管几点,孩子作业没写完,字是不会签的”。在家长看来,同样的作业,别人家的孩子能完成,自己的孩子也能完成,他们更担心签字拒写作业会加剧孩子的“拖延症”,养成不好好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其实,教育减负,不能只盯着写作业的时间,更要关注作业本身的含金量。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之所以多,主要因为教师炒的是“大锅菜”,全班学生不管学习水平如何,都要做同样的作业。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教师往往要把課堂上所讲的内容都布置成作业,让学生们反复巩固强化记忆,这样一来,作业量自然高居不下,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一些题型即使十分熟练,也要花费大量时间重复练习,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却难以抽出时间进行查漏补缺。
   近年来,线上教育发展迅猛,其一大优势就在于引入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术,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作业盒子”总监刘夜曾打了个比方,“学生做一道题,如果很快可以完成,我们在给他的推送中,这类型的题就不会再推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能有准确把握,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这一思路对于我们的教育减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今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理想模式,就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校和广大教师应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手段,延伸教育教学服务,让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效率换时间,减负不减质。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互联网不断升温,相关信息技术和业务平台都不断地涌向各个领域,“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更是显著地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客户的消费与理
现阶段,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缺乏组织层面的非正式制度研究,可以说,研究企业文化视角下的社会责任绩效影响因素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就企业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罗源县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提升我县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切实发挥我园的示范帮扶作用,我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