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流行情况.方法 对云南省200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PV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7年云南省报告1171例AFP病例,1138例采集到粪便标本,57例分离到PV,PV分离率5.0%.159例分离到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14.0%,922例分离结果阴性.PV型别以PV II型居
【机 构】
:
650022,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650022,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650022,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650022,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流行情况.方法 对云南省200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PV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7年云南省报告1171例AFP病例,1138例采集到粪便标本,57例分离到PV,PV分离率5.0%.159例分离到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14.0%,922例分离结果阴性.PV型别以PV II型居多,单型合计占总数的31.6%.57例PV阳性AFP病例分布在37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28.7%(37/129),病例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共43例,占75.4%,口服脊灰疫苗≥3次29人,全程口服脊灰疫苗者占50.9%.麻痹前有发热的41例,占71.9%;麻痹部位以单下肢为主共28例,占49.1%.60 d后随访有26例残留麻痹,占45.6%;经统计学检验,未全程免疫者残留麻痹率大于全程免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继续开展高质量的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和空白人群。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29日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防疫科接到报告,黄江中学近一周内10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到报告后,防疫科立即进行调查核实;随后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并会同市CDC进行调查处理。
倾向评分加权是利用倾向评分值对每个观察单位进行加权调整.由于倾向评分将许多协变量综合为一个变量,因此通过倾向评分加权可以使各混杂变量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趋于一致.根据调整后标准人群的不同分为两种加权方法: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和标准化死亡比加权法(SMRW).本文实例分析表明,用IPTW和SMRW加权调整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妇女各混杂变量的分布均趋于一致,两种方法调整后的效应估计基本相同.本文介绍
目的 评价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TM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考核疫苗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设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试验疫苗为连续三个批次的安尔来福TM,以进口疫苗为对照.受试者为566名18~60岁健康成年人,按照4个年龄层随机分配到4个试验组,疫苗含甲1型、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各15 μg.免疫程序为1针,接种后进行30 min即时反应观察以及24、48、72 h的随访观察,免疫前及免
患者男性,72岁,河北省平山县农民.2008年11月2日发热(>38℃),伴有寒战,同时有双下肢肌肉疼痛,但不影响行走、站立等活动,热退时疼痛减轻.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1周,病情无好转前来就诊.患者1年前家中10余头猪患病死亡,曾为病猪接生.入院查体:体温38.1℃,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眼睑轻度浮肿,两肺呼吸音低,左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率100次/min.肝缘肋下触及1.5 cm,
在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宁夏自治区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换届会议暨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于2009年7月24-26日在美丽的西北明珠银川市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国流行病学界的一件盛事.
目的 探讨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女性环境烟雾暴露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家族史与慢支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X2检验分析环境烟雾暴露及慢支家族史与慢支的关系,应用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女性环境烟雾暴露与慢支家族史的交互作用.结果 在第一阶段对农村24 268名女性居民筛查中发现慢支患者157例(患病率6.47‰),第二阶段病例对照研究最终调查慢支患者92例
目的 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 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 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
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伴随科技发展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2],特别是在2004年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之后,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更是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3]。
2009年7月中华医学会信息管理平台升级,本刊登录网址更新为:http://www.cma.org.cn/ywzx/ywzx-asp。新老用户使用过程中具体注意如下:(1)第一次使用本系统进行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才能投稿。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2)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将导致查询稿件时信息不完整。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病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发肠道传染病,近来国际上多次报道"非致病性Ye"引起的人群感染,甚至是暴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1].徐州地区先后进行了两次相隔22年的调查和相关研究,现将Ye病原学特征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