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药王谷奇闻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王谷,位于四川省北川县林峰山中,隐藏千年,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外界发现。不大的山谷中生长着260多种珍贵药材,整个药王谷就像是人工开辟的药圃,那么,它究竟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力造化?此外,药王谷中流传的独特长寿养生功法“散扑功”,绝非凡夫俗子所创,究竟是何方高人曾在谷中修行?
  1、2002年初,四川省地质勘探队深入绵阳市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交界的茶坪山,开始地矿勘测。勘探队由山脉西南向东北行进,到达北川县时已是3月下旬。由于北川是此次勘探的最后一站,完成任务后即可收工,已在野外风餐露宿了两个多月的队员们放松了下来,工作之余便到外面,四处走走。
  2、一天傍晚,两个队员到林峰山(茶坪山支脉)下的村庄采买生活补给,有村民告诉他们,这几天在林峰山的一处山谷中,“大花树”正在开花,漫山遍野很是漂亮,并极力推荐他们去看看。
  3、两个队员在村民引导下进入了那座“大花树盛开的山谷”。谷中的景象超出了队员们的想象——两人合抱的大树上,硕大的花朵嫣然绽放,暗香远袭。花色由白到粉,由粉到紫,一片花海。两个队员目眩神驰,好半天才回过神去询问花树的名称,但村民也不知道。这时天色已晚,两位队员就采集了些“大花树”的花苞、枝干,拍摄了几张照片后便返回驻地。
  4、后来,“大花树”标本辗转来到西部植物研究所的专家手中。专家们判断,这些花苞应该是木兰科植物的花蕾。但一般的木兰花蕾并不大,而这几枚“大花树”的花苞在单颗重量上已远远超过500克。专家们查遍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都没有发现相似的记载。关于北川“大花树”的迷雾就此弥散开来。
  5、次年3月,当初采集花苞样本的两个勘探队员,会同植物学、地质学专家一行7人再次来到林峰山山谷。他们看见峰峦如昔,“大花树”如期绽放。实际上,专家们当初的判断没有错,“大花树”就是辛荑,但神秘的是,为什么此处的辛荑如此之大──因为一般的辛荑树最多就是碗口粗细,但在林峰山谷中,有的辛荑植株目测高度竟达30米,胸径更超过1.4米。所有的一切都令人费解。
  6、很快,专家们展开了以山谷为中心的实地勘查,然而,“巨人”辛荑树的奥秘尚未解开,更多的谜团却接踵而来。在山谷最北部,有一座74户人家的羌族村寨,长寿老人众多,不少家庭已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根据测算,如果按中国长寿之乡“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1.4%”的指标来看,那么,羌寨的长寿标准已大大超越国内其它任何地区。
  7、在同羌寨居民的访谈中,考察队一行还了解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座深山幽谷是有名字的,它叫“药王谷”。起源何时已无人知晓。药王谷,这个似乎只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地名,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它带来的无穷奥秘,真如迷雾一般填满了整个山岭。
  8.从2003年3月中旬到4月末,专家们在药王谷采集了一系列基本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反映出药王谷自然生态的优越。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对人体健康是有极大好处的,但仅凭此还不足以解释药王谷的长寿现象──在我国西南部,符合上述环境标准的地区并不罕见,但未必都是“长寿之乡”。那么,药王谷的长寿之谜,肯定还另有隐情。
  9.于是,专家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漫山遍野的辛荑森林。在发现药王谷辛荑森林之前,中国最著名的辛荑生长区是河南的南阳。南阳的辛荑,虽然植株大小和分布面积都不及药王谷,但在植物分类里它们却同科同属——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两地的辛荑就像天各一方的双胞胎,弟弟发育正常,哥哥却长成了巨人,抛开先天因素,后天环境就是造成两者差异的关键。
  10.经过实地考察,专家们发现,整个药王谷地表水缺乏,没有较大的河流,只在林峰山脚下有条小溪潺潺流过,山谷中的土层也很浅,涵养水源的能力也非常弱。按理说,这样的水土环境是长不出参天辛荑林的,可事实却恰恰相反。那么,原因何在呢?
  11.根据地层钻探的结果,药王谷属于南方喀斯特地貌,山体中空如蜂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隙、溶洞,地下水充斥其间。由于在药王谷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都未发现进水暗河,专家就此推测,药王谷山体内的积水应属古封存水。
  12.而后来的水样化验也证实了起初的推断——药王谷地下水的水质软,千万年的沉淀酝酿已使水中矿物质自然软化分解,以离子状态存在,这便是古封存水与普通喀斯特水最主要的区别。古封存水是天然的植物养料,水中的矿物质无需再分解转化便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谁曾想到,在药王谷地下,竟蕴藏了这样一锅“营养浓汤”。
  13.得天独厚的地下水资源,是解释“巨人”辛荑树成因的一把钥匙。无独有偶,在羌寨唯一的日常生活水源—— 一口深20多米的古井里,水质也属古封存水。长期饮用这种封存地下水,好处显而易见——羌寨居民都没有患胆、肾结石的病史;井水补充了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14.经粗略统计,药王谷中与辛荑伴生的药材有260多种,这些药材的分布很是奇怪:集中连片生长,仿佛是由人工栽种的一般。尤其是山茱萸密集生长的那片坡地,上千亩范围内竟然没有任何杂草杂树,山岩间、林木下全是药材,这种现象也绝非自然巧合,肯定是人工移栽的结果,可药王谷中人迹罕至,羌寨居民也全都否认栽种过药材。
  15.总而言之,药王谷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它们从久远而来,又随着时光渐渐淡去。时至今日,“大花树”依然年年绽放,龙门洞依然幽深晦暗,山外集市上也还能看到耄耋山民摆卖草药,莽莽苍苍的药王谷亘古未变。更多的探寻正从今天开始,也许,迷雾即将散去……
其他文献
在瑞士,有一位病理学家叫特凡·博利格尔,这位老兄虽然没有看过港产“古惑仔系列”电影,却经常在酒吧里目睹脾气暴躁的人用啤酒瓶打架,他显然对这种暴力斗殴很有兴趣,所以他总想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用装满啤酒的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还是用空啤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于是他组织了一帮同事,开始拿啤酒瓶和人的头骨做实验。实验就是拿酒瓶敲人的头盖骨,然后记录敲击数值。敲碎了一个又一个酒瓶和头盖骨之后,他
当冰淇淋界玩起了“混搭”,那些销魂的口味,绝对挑战你的味蕾!英国惠特比一家冰淇淋店今夏推出炸鱼薯条味冰淇淋,用料极其丰富:糊状豌豆薄荷冰淇淋浇上浓郁的炸鱼碎屑,搭配经典薯条替代传统巧克力片,每一口都是一种冒险。伦敦意式冰淇淋店朱比利曾推出“万圣节特供”——蒜香口味。日本商家也有神来之笔,东京池袋猫的博物馆推出一系列口味逆天的冰淇淋:章鱼味、牛舌味、生马肉味……这些冰淇淋,光是听听名字就够了。
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评价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这9级标准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冯善亮老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教评一体化实践,“学什么”立足于学习目标,“如何学”体现于学习任务,“如何教”来源于教学策略,“如何评”依仗于评价方案。由此,我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观课角度——目标·活动·生成。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什么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是否匹
“在镇卫生院看病做检查,卫生院将检查结果上传到上级医院,不出镇就看上了上级医院专家,专家问得仔细,看得认真,不用跑腿排队还省钱,真方便!”8月3日,在山东省峄山镇卫生院接受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的李大妈满意地说。李大妈前几天有些咳嗽胸闷,疑患上肺炎,因李大妈年龄大行动不方便,不能到上级医院就诊,卫生院医生为她连线上级医院的医生,通过视频进行远程会诊,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诊疗并制订治疗方案。  根据邹城市卫
在冷战年代的美国,驯兽师和动物行为学家曾训练乌鸦、猫乃至昆虫从事情报活动。由于彼时科技尚不发达,这些“动物特工”一度成为军方和中情局的秘密武器。  东欧某国首都,一只乌鸦落在公寓楼的窗台上,油黑的羽毛发出沙沙声。屋子里的人专注地翻阅着简报,对此浑然不觉。乌鸦离开后,窗台上留下了几块青灰色的“碎石”,看起来就像从屋顶掉下的杂物。然而,真相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碎石”并非建筑材料,而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
【写法指津】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趣味盎然,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呢?误会悬念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误会悬念法”就是利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是中国武术界对于冷兵器的形象评价。在中国武术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脚功夫如影随形——弓箭可以让打击距离变得更远,刀剑可以使攻击更加犀利,而枪棍则令人以一当十。在中国古代,伴随战争所产生的诸多冷兵器,成为战场的主角。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18种冷兵器,它们的集体亮相,象征着冷兵器发展的巅峰。而对于每个习武者来
1937年12月,国民党军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南京沦陷、日军屠城,守城官兵易裝躲到居民区,身为下级军官的黄谷柳和数名广东官兵隐藏在南京大方巷的一家煤炭店的地窖里,他们在店老板娘的冒死掩护下幸免于难。次年3月,黄谷柳安全返回广州,他用饱蘸血泪与深情的笔触写出了纪实性文学作品《干妈》,发表在抗战刊物《文艺阵地》上。迄今为止,黄谷柳仍旧是首位用中文写作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中国作家。  (选自《羊城晚
说“状元”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为辉煌崇高的荣誉称号,大概一点儿也不过分。不管您从哪儿得了个第一名,哪怕是个街道居委会大妈们给评的“勤俭持家标兵” ,国人都会毫不吝啬地给您送上“抠门儿状元”这个荣耀无比的称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其实,真正的“状元”是有严格使用范围的,专指在科举时代的最高级别考试——殿试中夺得榜首位置的“牛人”。在北宋以后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散发着耀眼光辉和诱人香味的无上
“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密码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在不同的系统中,人们使用同一个密码并记下来,其实这对于你想保密的任何东西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比尔·盖茨在2004年说了以上这番话。  现在,我们每个人平均有24个不同的网络账号,至少有6个不同的密码。而且我们还把这些密码用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如果我们有留意过我们自己安全的本能会发现,我们已经抛弃了那种对陌生的东西、一长串的数字、字母和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