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联合举办社会教育活动的启示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p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不断推进,观众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对参观博物馆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其中,体验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成为参观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小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仍然面临许多困境,首都博物馆“借力和助力”、馆际联合的社教理念,可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借力和助力;馆际联合;社会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逐步推进,观众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且成为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主流。
  当代中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涵盖了与展览相关的讲解、讲座、歌舞表演、手工制作类等。观众来到博物馆除观看展览、听讲解外,还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博物馆、深度了解博物馆。尤其对青少年来说,这种体验尤为重要。目前,全国各个博物馆都开辟了社会教育活动专区,依托馆藏资源,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如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演奏”、河南博物馆的“华夏古乐”、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女红传习馆”、内蒙古博物馆的“欢乐大课堂”等,都是博物馆推出的精品社会教育活动。
  具备实力的博物馆各自推出的社会教育活动尚且精彩,但对于中国大多数博物馆来说,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活动资金不足、活动空间不充分、思路狭窄、当地观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很难独自开展大型社会教育活动,而这些博物馆几乎都是在业内占据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鉴于这些问题,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如何走出困境值得思考和探索。
  首都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活动方面一直是行业的领跑者,2018年在其特展“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社会教育活动首次采取了館际联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中小博物馆参考和借鉴。
  2018年9月6日,北京市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展览“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280件精品辽代文物,涉及到辽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等辽代大墓中的诸多出土文物。参展单位涉及18家博物馆。赤峰市作为辽国故地,出土的辽代文物异常丰富,共有83件文物参展。
  在展览期间,首都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杨丹丹提出了“借力和助力”的社会教育活动理念,即首都博物馆提供展览平台、场地,以及活动方案的指导、活动相关准备、人员辅助等方面的支持,参展单位将与展览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整体“搬”到首都博物馆。参展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互为借力方和助力方,双方共同为“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打造了高品质的社会教育活动。
  在“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举办期间,首都博物馆分别与赤峰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巴林左旗博物馆三家参展单位开展了相关社教活动,取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
  1 首都博物馆与赤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赤峰位于中国北方,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这里有2万年的人类发展史,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依次在历史长河中闪现着文明的光辉。契丹族是发源于赤峰境内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强族,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帝国,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大辽王朝统治古代中国北方的209年里,赤峰一直是辽代经济政治的中心。
  赤峰博物馆作为内蒙古地市级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0余件,馆藏资源以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文物最具代表性,在“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赤峰博物馆参展文物共36件(组),均为辽代一级文物。赤峰博物馆依托“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在首都博物馆的指导策划下,设计了三项与展览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并将它们搬上了首都博物馆的舞台。活动包括讲座类活动“和耶律小勇一起说大辽、话赤峰”,音乐赏析类活动“学契丹诗,唱契丹歌”,手工制作类活动“彩绘辽三彩鸳鸯壶”。
  1.1 “和耶律小勇一起说大辽,话赤峰”社教活动
  参与的观众在赤峰旅游卡通形象大使“耶律小勇”的引导下,感受具有赤峰特色的辽代历史文化。“耶律小勇”是从契丹历史、文化中提炼出的一个形象符号,是一个契丹孩子的形象,其造型可爱,又兼具赤峰历史文化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活动程中大量运用“耶律小勇”的卡通动画短片,为观众讲解辽代历史上的大事件,如述律太后断腕、澶渊之盟等。又将上京城、四时捺钵、南北面官等知识点形象化,如“小勇的家”,带领观众认识辽代都城辽上京;“小勇印象深刻的一次巡游”,为观众介绍辽代特有的游猎制度四时捺钵;“小勇的爷爷是朝廷官员”,带领观众认识辽代的南北面官各官职等。本来枯燥的知识点,因为“耶律小勇”卡通形象的引入而变得鲜活生动,吸引观众,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
  在社会教育活动“和耶律小勇一起说大辽、话赤峰”的讲课过程中,还设置很多互动和提问环节,回答正确的孩子可以将“耶律小勇”玩偶带回家,这样更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各年龄段的观众都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
  1.2 “学契丹诗,唱契丹歌”社教活动
  辽代流传下来很多描写大漠风光的诗歌,其中辽代诗人萧总管的《契丹风土歌》颇负盛名。讲解员首先逐句解读诗歌,带领观众了解诗歌的含义。由于《契丹风土歌》的曲调已失传,现代作曲家呼格吉夫根据契丹人擅长演奏琵琶、胡琴、笙、排箫等乐器,将这首诗歌谱上新曲,使诗歌带有很强的北方民族韵律感。
  解读诗歌之后,讲解员教观众唱这首《契丹风土歌》,诗歌朗朗上口,曲调旋律悠扬,参加活动的观众可以很快掌握唱法,并集体唱诵。民族歌曲在民族地区并不少见,但把它搬到首都博物馆的舞台上却少见,其曲调悠扬、意境豪迈、易于传诵,很快就被观众所接受。   1.3 “彩绘辽三彩鸳鸯壶”手工制作活动
  鸳鸯壶是辽三彩的代表之作,也是“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的重要展品。讲解员首先通过视频介绍三彩鸳鸯壶的制作过程,即模印、贴塑、上化妆土、烧胎等。由于不具备现场烧制的条件,所以把二次烧釉改为直接用黄、白、绿色的丙烯上色。上色即是彩绘的环节,观众需要在讲解员的指导下,自主完成。通过对鸳鸯素陶坯上羽翼、头部、尾部、托莲等部位的彩绘,进一步认知辽三彩的三种颜色。
  2 首都博物馆与辽上京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辽上京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为县级博物馆。巴林左旗地处契丹的肇兴之地,历史上曾在此兴建草原上第一个都城——辽上京,辽上京“日”字形的都城建制,对以后的中国朝代都城营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巴林左旗地域内现有辽上京都城遗址、辽祖陵等辽代遗迹。
  辽上京博物馆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动起来的鸡冠壶——DIY制作鸡冠壶”社会教育活动。鸡冠壶是辽墓中最常见的随葬器物,因其提梁部位像鸡冠而得名“鸡冠壶”。鸡冠壶早期为皮囊形制,随着辽代制瓷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仿皮囊形制的陶瓷鸡冠壶,包括针脚、皮扣都在鸡冠壶上模仿得惟妙惟肖。
  该活动是为了让观众了解辽代陶瓷器——鸡冠壶。活动首先向参与观众介绍鸡冠壶的制作过程、用途,接着运用彩泥、无纺布、水雾魔珠等原料,分别制作三种材质的鸡冠壶。让观众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辽代鸡冠壶的形制,从而了解契丹游牧生活中的这一必备用具。
  3 首都博物馆与巴林右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巴林右旗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属县级博物馆。巴林右旗紧邻巴林左旗,历史上辽代统治者在此建庆陵、怀陵,以及奉陵邑庆州、怀州。辽代“四时捺钵”的“秋捺钵”也多在此地进行。
  巴林右旗博物馆的“马逐水草、游猎四方”社会教育活动是为了让观众了解契丹民族的狩猎文化,学习契丹人的环保理念。活动首先为观众介绍契丹的族源、发展及辽代历史概况。契丹的马鞍名扬四方,在当时与“端砚、蜀锦、定瓷”并称为“天下第一”,有“契丹马鞍甲天下”的美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众了解契丹马鞍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变迁,并亲手制作一副马鞍。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拉弓射木兔”。讲解员首先为观众介绍契丹的游猎文化和“拉弓射木兔”的活动规则。观众穿上契丹服装,拿起弓箭对准兔子模型的猎物进行拉弓射箭的体验活动。观众在这两项互动活动中感受契丹的游牧文化,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经验。
  4 两馆联合举办社会教育活动的启示
  两馆联合举办社会教育活动的方式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展览,使首都的观众认识了契丹以及契丹族创造的民族文化,了解了辽代的赤峰,实现了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借力和助力”贯穿整个活动以及每一个细节中,体现了为观众打造高品质社会教育活动的新理念。
  首都博物馆地处首都北京,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首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临时展览、社会教育活动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首先提出“借力和助力”的社教活动理念,并积极发挥大馆的主导作用。在这次社教活动合作中,首都博物馆对活动方案进行指导,使活动适应首都博物馆的舞台。其次,提供活动空间和技术支持。再次,对社教活动进行前期的宣传,以及活动期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全程直播,后期社教活动内容发布和及时的新闻报道等工作。最后,提供人员支持,辅助开展社教活动的工作。
  赤峰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是这次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承办方,活动依托“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无论是讲座类活动,还是手工制作类、音乐类活动,都是为了向首都观众展现辽代的历史风貌和曾为辽国故地的赤峰,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角度为观众解读辽代赤峰。
  从“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两馆联合举办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几点关于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一些启示。
  4.1 合作的双方互为“借力”,互为“助力”
  对于首都博物馆来说,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较高的行业水平,其基本陈列和社会教育活动多以展现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首都博物馆的临时展览、特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备国际化水准。其社会教育活动和展览紧密贴合。“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首都博物馆首次尝试了“借力”,即借地方馆之力,为其社会教育活动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因素。同时,首都博物馆为活动的进行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助力”他们将自己的地方文化展示在首都博物馆的舞台上,体现了首都博物馆的行业担当。
  对于赤峰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和巴林右旗博物馆来说,虽有民族文化方面的优势,但社会教育活动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缺乏展示的平台、思路设想受地域文化的限制、资金不足。而他们“借力”于首都博物馆,“借力”于他们的平台和活动指导,通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方式去传播民族文化,让首都的观众能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地感受契丹民族文化,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这三家博物馆也“助力”于首都博物馆,以自身优势为首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带来与众不同的活动体验。
  4.2 临时展览的社会教育活动应多向未成年人倾斜
  以往临时展览的社会教育活动以讲解、讲座、论坛为主,受众群体多是成人。“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通过两馆合作举办的几项社会教育活动,不谋而合之处是这几项活动的参与者未成年人占多数,即使是讲座“与耶律小勇一起说大辽,话赤峰”活动,也加入了卡通形象“耶律小勇”。以一种“寓教于乐”方式使观众去了解展览,了解历史,加深了他们对展览的印象。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知识储备量有限,很难自主地去理解文物展览的内容,何况展览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策划的,孩子参观之后,或走马观花,或一知半解。讲座、论坛专业性较强,多面向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成人。所以,以社会教育活动的方式,通过参与互动,去帮助孩子理解展览的内涵,就成为他们了解展览的重要路径。正如美国史密森学院的理念:“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
  临时展览灵活多变,内容形式丰富,如果配合临时展览,多设计一些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活动,孩子们在不同展览中体验不同的活动主题,切实做到了收获知识、了解文物、锻炼能力,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展陈效果。
  5 结语
  两馆联合举办社会教育活动,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尚未形成常态,目前馆际之间的临时展览,馆际联合举办的社教活动仍然单一,而且多面向成人。“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中,首都博物馆积极提倡两馆合作举办活动,以两馆的优势,打造高品質的社会教育活动,而且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迎合未成年人的接受方式,达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这种联合举办社教活动的操作模式可为其他馆际联合提供案例参考。
  参考文献
  [1]耿超.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传播伟人事迹、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几年来,纪念馆着力打造集宣传、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爱国主义基地,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文章从人才队伍建设、藏品内涵挖掘、宣教形式创新、服务触角延伸四个方面来阐述纪念馆在基地建设提升与拓展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名人纪念馆基
期刊
摘 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調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
期刊
摘 要:新時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迈入了新起点,博物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做到科学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特点,打造品牌和精品,不断开拓创新。文章以百色起义纪念馆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为例,探索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必将成为以文促旅的先行者、以旅彰文的目的地。博物馆要基于各自的文旅IP,定位新角色,承担新使命,成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文化传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国家本着实现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从顶层设计层
期刊
摘 要:林纾是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画坛的重要传统画家。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倡导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历史语境下,林纾的山水画坚守传统,进行了大量的“仿古”艺术实践,并提出了“法律需尊古人”的“仿古”创作思想,主张“画固肖古,尤能变古”,注重山水画在深耕传统之下的内在创新。文章就林纾的仿古山水创作活动,结合其画跋、画论,对林纾山水画中的“仿古”思想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林纾;肖古;变古;山水画 
期刊
摘 要:文章表现了林则徐与林树梅之间的深厚友谊。林则徐非常器重林树梅,称他为金门奇士、南方杰出人才,既是将门之子,学养又极为深厚,对其终究未能受清政府重视而感慨不已。在此,林公的礼贤下士可见一斑。另外,林树梅十分钦佩林则徐的为人和抗英爱国的精神。文章表述了二位志士的命运相近、惺惺相惜,又壮志未酬的悲怆心情。  关键词:林则徐;林树梅;抗英爱国  “深负平生国士知,盐车老驾欲何之,归来化作孤山鹤,犹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在博物馆工作体系中,青少年教育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传统青少年教育工作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如何从思维和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探寻科学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体系,提升青少年教育工作水平,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博物馆工作实践中,要提升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高效的青少年课程,提升青少年教育的综合效能,提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规范
期刊
摘 要:“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瓷器主要为江西、浙江、福建出产的以外销为主的器物,因长期受海水浸润、侵蚀,器物普遍存在病害损害。文章从“南海I号”出水瓷器病害成因的探析着手,以龙泉窑和景德镇瓷为例,结合瓷器烧制工艺的缺欠及辨识的讨论,提出在保护修复中对瓷器的病害与烧造缺欠应加以鉴别区分,最大限度地除掉危害文物病害的同时,又要注意保留器物的本体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南海I号;
期刊
摘 要:鐎斗,底有三足,旁有持柄,流行于两汉、魏晋时期,至唐宋时期逐渐消失。关于其起源、定名和用途等,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室收藏的鐎斗为例,结合前人对鐎斗的有关研究,试图对鐎斗、熨斗、刁斗的区别和鐎斗的来源及功用等问题做一个简单梳理,以期对鐎斗这一器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鐎斗;来源;功用  鐎斗常见于汉至六代的墓葬中,整体呈盆形,下有三足,旁有持柄,质地有
期刊
摘 要:刺绣作为民间古老的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水民俗博物馆所藏的刺绣作品以清末和民国时期民间妇女的作品居多,这些刺绣作品与她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从这些刺绣藏品可以看出,刺绣者在通过刺绣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还通过刺绣作品来表达自己朴素的审美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民国刺绣;女性生活;情感表达  民国时期的刺绣主要为手工刺绣,多用于服饰和装饰。刺绣的纹样主要以几何纹样、人物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