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底是个善意谎言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从本周市场表现来看,各路资金的拉锯战仍在持续,没有达成共识的迹象。在本刊特约作者玄铁看来,市场一直热议的“估值底”其实是个善意的谎言,一轮大熊市的预期一旦形成,若无强大的政策救市措施配合,很难因为估值创历史纪录就见底。此外,当前互联网金融和债市正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市场只有在诸多金融结构性泡沫破灭之后,才能知道多数A股股票的重估底在何方。
  在深沪股市近30年历史上,“估值底”三个字从来都是善意的谎言,与其说是盼人进场“抱团取暖”,不如说是怕场内人“砸锅拆台”。每一轮大熊市最终见底,都是在强力的政策底线探明之后,才有增量资金在“最后的恐慌下跌”中扎堆入场。揣测本轮熊市的大底,或是政策底和估值底叠加形成的价值体系重估底。

市场情绪难以测底


  要预测A股估值水平的极限,先得看市场情绪的历史巅峰和谷底。不巧的是,A股的“市场先生”多在躁狂和抑郁中大幅摇摆。
  何为躁狂?2007年10月16日,沪综指摸高6124点,整体市盈率达72倍。当时主流观点已看高至8000点甚至万点大关。何为抑郁?十年之后,沪综指仍在2700点关口徘徊,整体市盈率跌破14倍,看空者直指2500点甚至2000点大关。
  强者强到通吃,弱者弱到爆仓。这就是“市场先生”的极致表演。当下,A股十年大熊市,惨到大股东股权质押频现爆仓,大背景竟是美股史诗级的十年大牛市。本周,纳指继续改写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达13%,十年里累计上涨5.2倍。
  缘何沪综指估值跌跌不休,不仅大幅低于美股的24倍,甚至远远不如新兴市场国家的印度股市(23倍)和巴西股市(19倍)?答案是A股制度熊市(全流通负利+严监管去壳化)使然。全流通负利导致大小非扩容和套现与日俱增,严监管导致壳资源定价每况愈下,前者导致增量流通筹码增加,股市供需失衡,后者令退市成本降低,A股估值中枢持续探底。
  至于与宏观经济强相关的上市公司盈利面,以及与货币调控强相关的股市资金面,与A股的关联度实为弱相关。君不见,中国GDP今年上半年增速为6.8%,笑傲全球。宏观经济稳中向优,连续12个季度在6.7%至6.9%的中高速区间运行,背景是沪综指摔个大跟头,却从5178点跌至2691点。同样是资本品,一二线城市楼市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等各种限令中逆风上行,估值早就爆表,买家仍如过江之鲫。

先有政策底才见估值底


  北上深楼市估值(房价收入比)早已是宇宙第一行列,股市估值却是全球洼地。為何遍地的黄金不见买家来抢?因为未倒逼出政策大底。
  从历史经验来看,12倍到14倍市盈率常见A股大底。以熊市大底的数据来看,沪综指在2005年998点时对应的是14倍市盈率,在2008年1664点为12倍,在2013年1849点为14倍。但是,从绝对估值上看不出市场的萧条情况。目前,银行板块总市值逾6万亿元,约占沪市总市值的二成,其5.45倍动态市盈率大幅拉低了市场的整体估值。
  更吸引买家入场的,是旗帜鲜明的救市政策底。1994年的325.89点见底,是因为三项救市措施出台。2005年的998点成大底,是因股改红利在前。2008年大熊市中,证监会一再出手救市,等到国家推出“四万亿振兴计划”之后,熊市仍惯性下滑至1664点才见底。
  可见,一轮大熊市的预期一旦形成,若无强大的政策救市措施配合,很难因为估值创历史纪录就见底。

泡沫破灭,底才是重估底


  客观来说,A股未到最惨之时。恒生AH股溢价指数目前为118点,同股同权AH股中的A股估值要比H股整体溢价18%,与2014年7月24日的88.72点(历史最惨时点)相比,估值相对提升了30个百分点。
  当下,100只AH股估值溢价的中位数是44.7%,只有海螺水泥、鞍钢、中国平安和潍柴动力4家公司的A股估值低于H股。这意味着至少港股要比A股便宜得多。即便如此,香港国企指数年内亦下跌逾一成,显然估值低并非上涨的充分条件。
  从A股国际化提速的角度看,绿色动力和洛阳玻璃最新的A股估值畸高,较H股分别溢价567%和463%,这种估值沟壑不被监管层乐见。无论是重组受限和退市扩容导致壳资源贬值,还是独角兽快速上市带来的注册制变相实施,政策意图皆指向A股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绩差股估值中枢下行的另一面是蓝筹溢价。
  典型事例是,*金亚披露亮丽的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上半年盈利3600万元-4100万元。这并未阻止其股价跌穿一元。从2015年180亿元市值跌到本周的3.31亿元,*金亚诉说的是问题股迈向退市股的惨境。
  关键问题是,在地雷股频频现形的当下,究竟还有多少只*金亚式熊股尚未现形呢?仰望纳指史诗级的大牛市时,别忘记纳斯达克每年有8%的退市率。赚指数不赚钱的买家在美股中比比皆是。这一天正在A股市场慢慢变成现实。
  更要警惕的是,互联网金融和债市正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将加剧股市的风险厌恶度。据中金公司预测,3年后P2P网贷平台还能够正常运转的平台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平台数量的10%左右。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8日的违约债券达28只,涉及债券余额289.27亿元,对应15家发行主体。
  融资信用的重估,将加剧股市估值体系的重估。只有在诸多金融结构性泡沫破灭之后,才知道多数A股股票的重估底在何方。小散户不妨铭记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的提醒:“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却后的准备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
  (文中涉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其他文献
摘要:法国队世界杯夺冠,7月16日凌晨,华帝方面表示,“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现已正式启动,退款登记截止日为7月24日。16日开盘,华帝股份大涨7.19%,报15.65元。5月30日,作为法国队赞助商的华帝宣布:若法国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夺冠,凡在2018年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此后延长至7月3日),购买华帝“夺冠套餐”的消费者,华帝将按照所购“夺冠套餐”产品的发票金额全额退款。7月4
期刊
编者按  在目前不论是平台的市场渗透率,还是移动APP端的用户数,斗鱼都呈现出领先之势的大背景下,虎牙这种经营战略上的积极转变能否保证其从惨酷竞争的直播产业中杀出来,仍是需要时间和市场去检验的。  小米的护城河也许难以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小米的生态链的立体推进,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相关领域巨头的市场,这个过程探索出的成功方法和策略才是小米的护城河,但这一切到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  平安好医生背
期刊
最近有一篇热门文章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发展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破碎自我、头脑自我及内聚性自我。笔者以为,这样的认知分层可与投资者层次阶段相类比。  在前述文章中提及的“破碎自我”层次,是指一个人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日常生活只盯住某种东西或需求,不能做完整思考。这和做投资时人云亦云追涨杀跌,今天看到某大神荐股无脑买入、明天又来了个新热点割肉再追的投资者状态何其相似。归结起来,处于这一阶段的投资者对投资
期刊
受贸易战升级影响,本周股市大跌。滬指转债指数继续下挫,但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上证转债跌0.7%,中证转债跌1.11%,深证转债跌1.68%。个券下跌更多,且部分跌幅较深。在交易的77只转债中,仅9只上涨。安井转债上市首周涨7.5%,康泰转债本周走出疫苗事件影响,涨4.11%;辉丰转债跌7.69%,湖广转债首周上市跌7%,道氏转债跌6.19%。可交债上涨为主,17桐昆EB大涨5.53%,16皖新EB
期刊
“头条系”版图中一部分对标Facebook,一部分对标百度,还有一部分对标YouTube。这样一家公司值不值传闻中的450亿美元?  独角兽今日头条上市的消息被官方否认后的7月11日,该公司上线了现金贷业务。在今日头条“我的钱包”的第一个九宫格中加入了“放心贷”板块,其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日利率0.03%起。两天之后的7月13日,今日头条又上线了游戏栏目,对游戏进行分发,并推送相关文章。  这
期刊
我们不必对房地产行业过度担忧,很多优秀的企业会在这轮金融去杠杆中存活下来。7月就是房地产板块的底部,利空几乎已经出尽,只要人民币不大规模贬值,房地产板块就能触底反弹。  6月份以来,地产股头顶乌云,无论是A股地产股还是港股内房股,都历经了较大幅度回撤,个股表现更是泥沙俱下,少有幸存。一轮大跌下来,A股地产股估值已经到了“地板价”,而港股地产股的估值更是创下了所有行业板块的历史最低值。  聚焦地产股
期刊
从大规模大趋势资金流向来看,当前的股市下跌很有可能是类似于2001-2005和2011-2013年的大跌。在笔者看来,这种下跌底部是深不可测的,历史上2005和2014年大底都出现过1-4元股票占20%的规律,如果此次调整翻版历史,那现阶段谈底毫无意义,“不放水进股市没底可谈”。A股大涨需具备三要素  2005年6月6日股市跌穿1000点,这是上证指数20年来唯一一次跌穿1000点。当时笔者正好路
期刊
对话人:艾古 满明  主持人:我记得你去年的课讲得不错,效果很好。以现在这个市场形势,下周的课估计不轻松,我真为你捏把汗啊。  艾古:哪年的课压力都很大,从来就没觉得轻松过。不过说真的,我倒觉得,今年的课可能会比较容易讲些。  主持人:怎么说?  艾古:我的课,我从来不担心内容不好,内容肯定每次都是精彩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市场形势,如果对市场不能有个明朗乐观的预期,那么听众难免就会失望。这几年由于市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军品业务与民品业务两部分,以军品业务为主,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45574万元用于迫击炮弹及光电对抗弹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便携式单兵火箭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引信及子弹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高强度锚固体系技术升级扩能改造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迫击炮弹、光电对抗弹药、单兵火箭、引信、子弹药、火工品的研制和生产基地,是我军迫击炮弹、光电对抗弹药、
期刊
在今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期间,《红周刊》专访到了芒格先生和李录先生,这次专访是由李录先生从中协调、沟通才得以实现的。本次专访历时两个多小时,并最终以视频和文字两种形式呈现。与之前我所看到的其他媒体采访芒格的视频相比较,我认为《红周刊》的采访视频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的,内容丰富、思想透彻,李录先生与芒格先生十多年交往形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使李录先生成为芒格思想和价值观的传人,李录先生和芒格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