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脊髓束损伤后胶质细胞激活相关microRNA的筛选与验证

来源 :解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皮质脊髓束损伤头侧和尾侧microRNA及其靶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microRNA在皮质脊髓束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左侧延髓锥体切断大鼠锥体束(30只),建立单侧大鼠皮质脊髓束损伤模型,采用BBB评分进行行为学评价;实验以左侧大鼠皮质脊髓束损伤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预测靶基因与mRNA的差异筛选取交集,进行microRNA和mRNA共表达分析;Real-time PCR检测12只大鼠miR-342-5p、Irf8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6只大鼠Irf8、Iba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皮质脊髓束损伤后观察到右后肢运动不协调,BBB评分表明运动功能受限,但是6只大鼠没有完全瘫痪,损伤后2 h,1、3、5和7 d BBB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头侧和尾侧5 d与2h相比,聚集于与修复再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尾侧5 d与2h相比,miR-342-5p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Irf8呈现反向调节关系,而在头侧miR-342-5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数据分析显示,Irf8与芯片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 d和2h相比尾侧Irf8的表达显著增加,Iba1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脊髓束损伤后损伤头侧和尾侧均有显著性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损伤尾侧miR-342-5p和Irf8呈反向调节,提示miR-342-5p与胶质细胞激活从而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再生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采用酸性荧光黄73对锦纶6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NaCl用量、染料用量对表观色深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和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染色织物
实习支教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对师范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其在实习支教后产生的学习需要。文章从知识、素质、能力三方面对其进行了
民族教育是民族学与教育学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通过Cite SpaceⅤ与SATI3.2对CSSCI中近20年间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高产研究机构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