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在前不久中科院学部举行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院士直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
如何遏制“史无前例”的学术不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治乱须用重典,诚信建设要有“牙齿”。
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以论文论英雄”的制度缺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上名硬实软、缺少“牙齿”。虽然相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文件上,雷声大雨点小;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所谓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人员多为兼职,机构形同虚设,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告官不究”,以至于“零容忍”沦为“零作为”。此外,相关文件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和有威慑力的惩戒措施。
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要想早日遏制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像反腐败那样,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在国家和单位层面上,建立真正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监督机构,并让其有职有权、有人有位、有责有钱,不尽责就追责,以切实担负起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使命;在制度建设上,建立重典,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给出可操作的细节,使调查过程有效率,处罚结果有震慑力。
是时候了——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把“零容忍”落到实处,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让学术不端者尝到苦头,还中国的科学研究一片净土!
如何遏制“史无前例”的学术不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治乱须用重典,诚信建设要有“牙齿”。
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以论文论英雄”的制度缺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上名硬实软、缺少“牙齿”。虽然相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文件上,雷声大雨点小;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所谓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人员多为兼职,机构形同虚设,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告官不究”,以至于“零容忍”沦为“零作为”。此外,相关文件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和有威慑力的惩戒措施。
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要想早日遏制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像反腐败那样,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在国家和单位层面上,建立真正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监督机构,并让其有职有权、有人有位、有责有钱,不尽责就追责,以切实担负起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使命;在制度建设上,建立重典,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给出可操作的细节,使调查过程有效率,处罚结果有震慑力。
是时候了——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把“零容忍”落到实处,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让学术不端者尝到苦头,还中国的科学研究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