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受助大学生反哺社会”的几点思考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全市慈善义工年中分析会。这是一个关于义工特色项目的交流研讨会,与会代表们围绕各辖区的品牌项目畅所欲言,气氛很是热烈。
  期间,有一个义工项目引起了大家的思考。项目设计举行一个儿童快乐品格训练营,计划让受助过或正在受助的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做义工,教育引导这些孩子。项目的初衷是搭建一个受助大学生反哺社会的平台,实现爱的传递。然而实际情况是项目推出时,计划十名左右的大学生参加最后却只有两名成行。
  联想到历年来受助大学生的数目以及他们反哺社会的实际情况,一些问题被抛了出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受助者,理应更积极地反哺社会,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呢?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宣传和教育是不是做的还不够?
  其实是我们多虑了。首先需要分析的一点是:这些受助大学生有没有条件及时地反哺社会?这里提及的条件包括经济能力、时间安排、专业能力等。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些受助的大学生不是还在校园里刻苦就读,就是刚刚踏入社会。对于他们来说,还处于“受助—自助”这个阶段。暑期的时间,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么在打工,为下学期积攒学习、生活费用;要么在参加实习,为进入工作岗位积累经验;要么在家照顾或陪伴父母。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事业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紧随而来的是婚姻、家庭以及赡养父母的压力,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我们设计的这些项目。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事例。在海曙区古林的一家培训机构里,招聘了10个暑期老师,他们中间有4个是受到过爱心资助的家境困难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暑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赚取到下个学期的费用,甚至还可以将部分钱寄回家里。他们都是些心地善良肯吃苦的学生,入学时受到的资助解了他们的急,但解决不了根,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希望他们放弃工作去做义工?似乎我们不能提这样的要求。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受助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大家都知道,受到资助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里条件较差的。经过努力,他们成功地跨入了高等学府。因此,在他们身上自卑与自信相互交织着,他们拥有比同龄孩子更强烈的自尊。
  他们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虚荣心极强,利用一些外表的包装去隐藏自己。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某贫困生将爱心款拿去打赏主播,冒充富二代等。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但这些毕竟是少数,多数孩子的想法是:我需要时间和努力去强大自己,在这过程中,我不想被大家所熟知。而在前文提及的项目中,一个明显的标签就是“受助大学生”,这客观上也揭开了他们的“伤疤”。
  在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让受助者更有尊严。而对于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来说,注重尊严首先就是不公开,这是最好的保护。“中科大”于2004年提出并实践了“隐形资助”模式。它指的是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建立起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大数据”会统计并测出你的真实经济状况,从而得出是否需要资助。一旦符合资助条件,学校就会“暗暗”地通知你,将钱打到你的卡上,即便是周边同学也是无从得知。据了解,从2004年到现在,中科大已“隐性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金额达600万元。近年来,这种低调而温馨的做法已在越来越多大学校园中施行。
  对于慈善而言,传统的助学模式也许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每年大学新生助学,我们总是习惯于举行一个仪式:受助学生上台领取奖学金;领导讲话鼓励、学生代表发言;大大的横幅、集体受助的照片……
  因此,我每年都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
  “需要上台么?”
  “要的,很快的。”
  “需要拍照报道么?”
  “要的。”
  “那算了,谢谢你们,但孩子接受不了。”
  我们也许会说这些家长和孩子一样不懂事,但换位思考下,家庭贫困并不可耻,但将一个大学生的家庭贫困当众“公布”,从而获得资助,这对于一些自尊心极强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有的贫困大学生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愿意去申请资助,因为一系列的“信息公开”动作的确是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拉回来。受助是这样,那么反哺呢?也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新概念——“隐形反哺”。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这些受助大学生难道真的没有反哺社会?答案恰恰相反。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是市里助学的受益者之一,单亲家庭,职业是小学老师,收入不高,如今还面临结婚的压力。在聊天时,他不止一次地说,真的很感谢那些资助,不然大学还真的读不了。我笑着问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啊?(有一个前提条件,他不知道我在慈善会工作,他一直以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义工,我们在同一家机构服务。)他的回答是算有吧:有时候网络上的捐赠;有时候献血;有时候帮忙转发朋友圈……都是些“随手公益”。忘了说,他每周都会固定半天时间免费给外来民工子女辅导功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个老师啊,专业对口!”
  仔细想想,这些事都是慈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归根到底的原因是他是用心去做,单纯的感恩。我相信,很多受助大学生都是这样的心理、这样的做法吧。
  这就是“隐形反哺”,用自己喜欢的或者便捷的方式去做慈善做公益,不用刻意宣传,“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及天下”。
  因此,我们不必苛求那些受助大学生,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社会。从“自助—助人”需要时间和机遇,这也是他们不能“及时”反哺的原因。
  那么我们慈善人该怎么做?笔者认为应该多设计一些适合这些新生代义工思维习惯的公益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随手公益”,而不是把他们强行拉到我们设计好的模式中。更重要的启发是,我们慈善人要转变思维了。慈善需要改革,我们要有跳出不适宜的传统模式的信心和意志。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做慈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许你会说“让困者拥有平等的机会,让社會更加和谐”,即使有些受助者可能一辈子没有多少能力可以回报社会,对这些人,难道就放弃帮助?这不是慈善的本质。
  其实,真正的慈善并不需要回报。如果有,那也是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套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感谢受助者,让我们有了快乐的机会。
其他文献
睡着像醒着,  躺着在思考,没有钱了。  money太少了,  绝对是烦恼,如何是好?  要是再来一点美元英镑红红绿绿的钞票,  就能唤醒那颗迷迷糊糊没有了方向悲伤的大脑。  存折是空的,口袋是扁的。  没有钱了,我一直逃。  没钱的日子这一路都在熬。  你绝对想不到我多渴望,  求上帝给我一些钱吧!  是人民币或南非币都好,  一堆一堆地砸来,  期待着幸福地开口说我爱你。    不想考试(改编
“小爱聚大爱,星月同风雨”。无锡市滨湖区星月舞蹈艺术中心朱丹丽校长把星月821个孩子和13名老师共同捐赠的81600元,捐赠给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并定向用于赴湖北援助的无锡医护人员的慰问或临时工作补贴。这笔善款汇聚了834颗“爱心”,是家乡人給赴湖北疫区的“白衣天使”们的加油鼓劲。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看到了无锡医护人员奋不顾身赴湖北疫区参加救援,也看到了滨湖上下联手共抗疫情的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
向雷锋学习,向春天报到。3月5日,普兰店区慈善总会以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正式启动“学雷锋月”活动,组织慈善义工广泛开展“学雷锋,爱莲城”主题义工服务活动。城区31支义工站(队),近700名慈善义工参加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普兰店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杨万武主持。总会义工分会副会长高雨宣读活动方案,号召全体慈善义工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广泛组织开展慈善义工活动。中心医院义工队队长郑云英郑
为弘扬大爱精神,树立慈善榜样,共建“品质南海”,2015年11月26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慈善会在南海迎宾馆举行了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以及2014-2015年南海慈善表彰大会。会议上向南海区“慈善文化进校园”书信文化节获奖学生代表和《慈善读本》教案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慈善会与南海区教育局自2012年开始,开展以《慈善读本》为学习载体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
2015年11月26日,在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期间,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地慈善会分别就“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实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赞赏和好评。  近3年来,在各地慈善组织、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又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各地“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得各具特色,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2017年9月5日是第二个“中华慈善日”。普兰店区慈善总会以贯彻落实《慈善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迎接和庆祝2017“中华慈善日”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围绕区委、区政府扶贫攻坚和文明创城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与慈善携手·与文明同行”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与公益文明理念,推动社会广泛参与,营
今年8月3日-8月7日在澳门举行的“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如今早已圆满闭幕。为了向同学们重播本届大赛最真实的现场、最精彩的赛事,且看阳光哥与风鸣剑从澳门现场观摩后发回的这份详细报道吧!  8月3日,第6号台风“派比安”早已令澳门、珠海、广州风雨满城。  然而,就在这样的暴风骤雨之中,一行由十八辆大巴组成的车队却一路逆风而行,浩浩荡荡地由广州出发,经由珠海,直抵通往澳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陕西省派出144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这些白衣战士担负起国家的使命,肩负着陕西人民的重托,昂昂出征、逆行而上、冒矢前行,日夜奋战在抗疫战斗的最前线。他(她)们给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把健康中国留给了苍生,将被感染的凶险留给了自己。  1444名逆行者,牵动着陕西爱心企业和慈善人的心。1月29日,西部证券公司捐赠1000万元在省慈善协会设立了《西北证券关爱逆行者专项基金
中华慈善总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以“慈善”命名的全国性慈善组织,也是首批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级称号的慈善组织。2019年再次获得5A认证,是中国慈善界为数不多连续3次获得5A认证的慈善组织。《慈善法》颁布实施后,中华慈善总会是第一批取得全国性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成为中国慈善公益界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与“排头兵”。  25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开展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慈善项目及活动,涵盖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