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附40例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3867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科从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各种颅内病变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 女性,26岁.农民,有食蛙肉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同时伴右下肢麻木无力,疼痛呈阵发性样,咳嗽及弯腰时疼痛加重,大小便无异常.2007年2月26日入院.查体:头、胸、腹部和四肢未见皮下结节,脊柱无扣痛和畸形,右下肢感觉减退,肌力V级,深浅反射未见异常.腰椎MRI显示圆锥部位一类圆形占位,直径约2cm,圆锥受压左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其下的椎管内分布数个较小的类圆形占位,密
期刊
患者女,7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左眼睑下垂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眼睑下垂,右眼颞侧视野缺损.视力:左眼0.6,右眼0.5.眼底检查:双视盘边界清,色苍白,动脉反光增强,A∶V=1∶3.辅助检查:Hb:99g/L,WBC:3.28×109/L,L:0.373,未见幼稚细胞.血白蛋白:30.04g/L.激素检测E2:57.75pmol/L,LH:25.5
期刊
期刊
近几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发展迅速,采用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部分脊索瘤、脑室内病变等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的适应证也日益拓宽.神经内镜技术作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很多学者广泛关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期刊
患者女,30岁.反复头痛2年,阵发性发作,头痛时恶心.当时CT和MRI提示右侧鞍旁混杂,椭圆形肿物约3.0cm×2.5cm,边缘光滑清楚。
期刊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
期刊
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许多神经外科中心的脊柱手术约占手术量的1/3,脊柱手术是由神经外科医生首先开展的.如腰椎间盘手术,最早由麻省总医院的William JasonMixter于1934年首先阐述.1958年Cloward首先报告了颈椎前入路椎间盘手术,其术式至今仍在沿用.段国升教授早在1953年就报道了颈椎及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国内神经外科起步较晚,脊柱手术多在骨科开展,虽有的
期刊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通过检测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电流形成的相关脑磁场信号变化而评估脑功能.其检查的无创性及对脑功能区定位的精确性,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术前评估、手术方法选择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期刊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至2005年收治寄生虫引起癫痫5例,报告如下.  例1 男,10岁.进行性头痛6个月伴频繁呕吐7d入院,同时伴有频繁癫痫发作.1年前有多次食生蟹史.查体:嗜睡,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CT平扫示:左丘脑内侧混合密度,有不规则囊性变,大小约2cm×1cm×2cm,周围水肿及脑室积水明显.体温38℃左右,胸片示"双肺炎变",WBC计数正常,嗜酸性粒
期刊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移植颅外-内高流量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方法 报告先经桡动脉移植颅外-内高流量搭桥,再闭塞载瘤动脉孤立动脉瘤治疗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2例患者经头颅CTA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吻合血管通畅,动脉瘤不显影.随访10个月,第1例患者仪有轻微外展受限,第2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经桡动脉移植颅外-内高流量搭桥是治疗颅内复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