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适当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融合这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帮助,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为学生更好地实现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阐述了如何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任何阶段的教育,其目的都是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高素质人才。劳動意识与劳动精神是人才素养的考核标准之一,因而,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成为小学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劳动精神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培养小学生劳动精神这一方面,小学语文承担了更多的教学任务[1]。
  一、劳动教育的概念
  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影响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意愿、劳动习惯等。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劳动最光荣观念的建立;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尊重任何行业的劳动者,热爱劳动;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劳动技能,并且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教育的重点是,除了对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研究以外,还使学生能够学习,参与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意识[2]。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符合现代化教育目标的要求
  通俗来讲,人的社会属性,直接决定了人的劳动属性。从某种特定的意义上来讲,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产生,要知道,是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整个社会,创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民族复兴的未来力量,小学生也是未来国家、社会的建设者、主力军。如若说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养成正确、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就会导致自身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定会有诸多的不便。从这个角度来说,强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是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与任务,更是培养优秀的国家栋梁的重要途径。劳动的教育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上,通过具体、科学、合理、实施性高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劳动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能够依靠自己来分析、处理问题。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开朗性格,培养多样化的内部价值体系,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意义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为学生更好地做人、做事、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还能够令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国家,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明白劳动于自身而言的重要性,学会在劳动过程中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积极探索,通过探索积累经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引导小学生在劳动中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学习能力,还能够拉近小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之间的距离,将劳动教育中的薄弱部分通过语文教学进一步强化起来,进而使学生个个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行为习惯。。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掌握未来就业的劳动技能,了解自己的未来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对自己、家庭和国家承担责任。
  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深化劳动教育课程
  教师作为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结合相应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为未来学生生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补充、完善和优化语文课程,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把握自身“引导”的教学作用,作为积极承担劳动教育的一部分,需要落实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能够为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如果未来进入公司的人才没有工作能力,就意味着学生的教育生涯彻底失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帮助学生以健康快乐的方式成长和学习。
  (二)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的载体
  小学语文教学有识字、阅读等许多组成部分,这些部分构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多种载体。只要教师有心,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能够渗透劳动教育的细节点。在识字环节,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往往会联系偏旁部首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在自主观察生字时,也能很好地关注偏旁部首,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走月亮》一课要求学生会写“稼”和会认“穗”,那么教师便可联系“禾”这一偏旁,引导学生明白“禾”与谷类植物有关,“稼”和“穗”都与农业有关,再让他们组词“庄稼”“稻穗”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其种植过程,加深学生的记忆。在阅读环节,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正是教授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体会关键句等,慢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领悟课文的主旨。这一环节中同样也存在不少能够开展劳动教育的部分。比如,在教授《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可以抓住“伟大的工程”这一关键词,让学生去寻找蟋蟀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
  (三)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将劳动融入于教学的同时,还要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多关心爱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时间都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劳动的理解、感悟。例如:在语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强化小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可以从家庭劳动教育入手,给学生布置回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拖地的作业,从这些具体的劳动中渗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还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教育社会属性的体现,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选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把握自身学科特点,利用并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因素,将劳动教育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引导学生知晓劳动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9(10).
  [2]康翠萍.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兴趣是指引学生能够更好学习的良药,语文课堂的魅力需要学生的兴趣,去增添色彩。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细心培养与呵护外,更需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个人的成长中能够树立优良的语文素养。学生对语文拥有学习兴趣,就会对语文产生知识欲望,会不自觉的融入到语文的课堂中。文章就小学语文教育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开展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以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得到了初中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班主任需要肩负的德育教育职责也更多。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均不完全成熟,尤其是在心理健康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教育的成效,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高质量的德育工作尤为关键,值得深究。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包括加强德育制度体系建设、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对高段数学进行了解,并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了解与探究,然后探寻符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合作能力等。本文通过探究小学高段数学,提出了一些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策略;高效;新课改  引言: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逐渐的脱离儿童期,并向着青春期过渡,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时刻。该阶段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可以通过关键词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图解方式。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及时梳理知识,将复杂的、松散的知识点集中在一张由线条、图形以及关键词的导图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和可视化图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数学;可视化应用  高中数学学科内容复杂、知识量大,每一节课堂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而课堂的时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如何高效地让学生明文言文所言志、所载道呢?看了余映潮老师的《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我得到很多启发,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然后要注重教师的范读,最后可读写结合,把握作者情思。  关键词:文言文;文意;整体;范读;读写结合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文言文有些是载道的,有些是的言志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典名篇,对于这些名篇,我们应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理念,而且在教材改革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为了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国家教育部门对高中英语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为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文本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分析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探讨新教材对教育引发新思考和新探索。  关键词:新教材;新特点;新思考;新探索  引言:《全日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新课改为知识创造了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勤于钻研,乐于挖掘。本文针对当下时兴的史料互证教学,对高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史料互证教学;高中生;质疑能力;培养  引言:培养学生根据各种历史史料进行互证的能力,首先必须要培养其对历史史料进行分类并确定历史史料的价值的能力。其次,学生需要建立史料挖掘的的基本原则,不断训练学生收集和
期刊
摘要:探究性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为重点的学习模式之一,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当中,不难發现,探究式教学显然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和前提。这些年以来,高中的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给高中物理教学也注入了更多的血液,并且激发了教师及学生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主体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项目。高中阶段美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能力,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堂往往是一个被任课教师所忽视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其他学科的实际成绩,认为美术教学所传授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是目前数学中合作教学的一种应用形式,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与学方法。本文主要从高三数学复习课堂课程的特点,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所需要注意的细节入手,试图发现其具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因此,它是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补充及完善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性  前言:复习是组织,巩固和改进知识的一种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