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如何看待死亡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大象似乎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有同伴倒下的时候,它们会用鼻子拱它,帮它站起来。如果还是不行,它们就知道那头象已经死了。之后它们就会待在死去的同伴身边,仿佛在凭吊,久久不肯离去。黑猩猩的孩子死后,就算孩子的身体已经干瘪得像木乃伊一样,妈妈还是抱着不放。动物多半是懂得死亡的吧。
  “我快要不行了吧?”它们也许会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动物的听觉和嗅觉比人类的敏锐很多,有时候可以感受到我们觉察不到的异样。
  我的一位朋友是兽医,同时还是动物摄影家。他告诉过我这样的事情:染上传染病的斑马似乎会发出类似“快杀了我”“把我吃掉吧”的讯息,狮子收到这种讯息,便将狩猎的目标选定在它身上。如果它在斑马群中散播传染病菌,整个斑马群都会灭亡。如果这匹染病的斑马不早点死,斑马群就会有麻烦。如果它死得早一些,病毒就不至于蔓延到整个斑马群中。因此,狩猎动物吃掉患上傳染病的那匹斑马,就能阻止病毒波及整个斑马群。
  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大家都在尽职尽责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人们都说,野生动物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但真的是这样吗?那只不过是人类观察到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后,随口发出的感叹罢了。“强壮的狩猎者狮子”和“柔弱的猎物斑马”,看上去的确符合弱肉强食的逻辑,其实并不尽然。狮子和斑马只不过是构成了一条合情合理的生死关系链,而这并不代表其中一方强大,另一方弱小。所谓的“百兽之王”,不过是人们强加的称谓。大自然中的狮子并没有那么威风凛凛,生了病会死,捕不到食物照样也会饿死。它们对生命同样专注和谦逊。我去过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反而觉得成群结队的斑马比狮子更有风采。
  大自然是建立在生态平衡之上的。如果没有食肉动物扮演狩猎者的角色,食草动物的数量一味增加,最终会把所有植物都吃光,原本扮演猎物的一方就会灭绝。因此,负责保持平衡的狩猎者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北海道的狩猎者——狼,因人类的猎杀而灭绝,已经一匹都不剩了。于是,北海道的鹿群暴增,如今森林、草原、田野都被啃噬得一片荒芜,非常凄凉。
  走遍世界,见过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后,我想,也许不被人类干涉的死亡都是正确的。无论是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还是热带的亚马孙雨林,无论是严寒的西伯利亚,还是日本——一切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打扰。
   ([日]阿部弘士/著、烨伊/译,摘自《动物园的生死告白》,新星出版社)
其他文献
日本政府早在1975年就开始重视国民减盐问题,并发起了一系列减盐运动。而且,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督促下,日本人现在非常注意从饮食的方方面面控盐。比如,不喝太多味噌汤,吃拉面时少喝汤,炒菜、炖菜时最后放盐,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盐的摄入量。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发了不少减盐调味品和食品,特别受民众喜爱。  《生命时报》记者看到,同样是酱油,减盐酱油被放在超市明显位置,并附带“店长推荐商品”字样的牌子。其中最有
期刊
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忽然发现中国很多地方的地名特别有趣。  西北和华北,本是严重缺水的地方,不只是春雨,任何一个季节的水都可谓贵如油。然而,那里的地名总喜欢与水有关。比如天水市、酒泉市,仅仅看名字,还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有一个地名叫“五颗水”,水若论“颗”计算,那就不只是贵如油,而是贵如琼浆了。  越缺水的地方,越喜欢叫水,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缺啥补啥”的传统心理吧。就像中国人起
期刊
大家都知道,获得银牌的选手的成绩肯定比获铜牌选手的更好——第二名当然强过第三名。那么,第二名的选手应该比第三名的选手更加开心吧?研究结果却给出相反的答案:银牌得主往往并不满意。  阿贝尔·基维特对这种感觉了然于心。基维特参加了1912年斯德哥尔摩夏季奥运会1500米田径比赛,以1/10秒的差距屈居第二。即使在他91岁高龄的时候,错失金牌的痛苦仍未消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有时候我醒来,不由得要问
期刊
今夏,我们来到珠江上的明珠广州进行长寿’调查。这座充满南方绮丽风光的城市,烟囱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谁料到污染如此严重的亚热带闹市竟然是座长寿的城市全市300万人口,90岁以上的老人1790多名,百岁以上的寿星近30名,最高龄的老寿星是110岁。这种记录在包括上海的国内城市中可能要属前茅了。亚热带闹市可以长寿,这是一个福音,说明长寿并非一定要在气温较低的山区、海滨和农村。那么,城市居民的长寿
期刊
江苏泰州市的徐汉江是位有名的老中医。他已悬壶从医近七十年,不知妙手回春,挽救过多少人的生命。现在,他自己也已高龄九十有一,但腰背挺直、视力正常、行走轻快,依然按脉开诊,为乡里治病。  我们向徐老求教长寿之道,他的答复是三条: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性情恬澹。    起居有常    徐老有一张长期坚持的作息时间表:夏季晚10时入睡,6时前起身,午睡1小时;冬季9时入睡,7时前起身,不午睡。晚上睡前可以看
期刊
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过一次又一次疫症的流行。这些疫症所到之处,常常夺去了大量的生命,甚至造成大片大片的无人区。今天,虽说许多危害严重的传染疾病已经得到控制甚或被消灭了,但是,回顾过去,看一看这些传染病的变迁史,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在西方,最早记载的传染病,要算是“雅典瘟疫”了。大约在公元前430年的时候,古希腊的雅典曾与斯巴达发生战争。有种不知名称的瘟疫在战场上传染开来。军民染上这种疾病后
期刊
跨进了中学的大门,这表明:人已经路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审学,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  然面,千千万万的中学生们,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身体呢?就你自己而论,你的身高和体重是否合适?休力和运动能力有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你一定很愿意做到心中有数吧。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出一个有关中学生理想体质的明确标准。这里有一张日本《体育科学》1980年第4期刊登的、下河道纯子设计的高中男生的体力测定表,特
期刊
保护面部皮肤,不仅可以使容颜美丽,皮肤健康,还可以预防面部皮肤病的发生(如毛囊炎,粉刺等)。怎样保护自己的面部皮肤,这要看你的皮肤属于哪一种类型。  皮肤通常分成干燥型和油脂型两大类。若是你的皮肤红红白白,又细又嫩,毛孔不显,也不出油,这是属于干皮肤一类的。这类皮肤的优点是干净美观,缺点是经不起风吹日晒。最好每晚睡前用较热的水和香皂把脸洗净,洗时要把肥皂沫完全洗掉(因肥皂有去脂作用),擦干后用油制
期刊
这里谈的是个别事例,但提供资料者认为,这些都是生活的真实。    遥视亿万里    在西方,《敏豪生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其中谈到,有一个人能在千里以外看清柏林钟楼上的一只小小麻雀。这和我国神话中的“千里眼”一样,都是人类杰出想象力的产物。  但是,实际生活却永远是远近地超出了人类的最大想象力。1973年4月27日,美国的一位艺术家英戈·斯旺宣布,他在著名的斯坦福研究院实验室里遥视到了木星,他的遥视
期刊
男女老少都可能发生肥胖,中年以上的人更容易发胖,尤其是女性。  一提起肥胖,就使人想起那些体态臃肿、行动蹒跚、气喘吁吁的大胖子。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仅美国就约有1,500万人属于肥胖范围,而至少有500万人已成为肥胖病。但是,如果仅仅用看一眼的方法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肥胖,这是不全面的。有的人看上去身材粗大,面貌似乎肥胖,但体重并未明显超过标准,这不能算是肥胖。通常认为,只有在体重超过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