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探讨直板快攻的发展方向。对国内优秀直板、运动员进行研究,对直拍正胶快攻打法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直拍横打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乒乓球 直板 正胶 快攻 创新
一、前言
乒乓球运动自列入奥运会项目以来,欧洲横板弧圈球打法的进步有目共睹,在国际大赛中大有压倒中国直拍快攻型打法之势。近20年来,直拍快攻选手中虽然也曾出现过江嘉良、谢赛克和刘国梁这样的佼佼者,但与全盛时代相比,直拍打法确实出现下滑趋势。为促使其尽快重振雄风,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这一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国内优秀直板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直拍正胶快攻打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当今乒乓球运动中,球的旋转变得越来越大,使直拍快攻打法在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时,受到很大制约。技术难度增大,使发球抢攻的机会变少,命中率也比较低。
直拍正胶快攻打的反手缺乏攻击力,这已成为明显的技术漏洞。任何打法如果有致命的弱点,就很难在比赛中取胜。由于正胶的粘性小,不利于制造上旋,而上旋力不强,则不利于制造适宜的击球弧线。因此,用正胶球拍打快攻,可进攻的机会和命中率都会相对减少。因此,对使用正胶球拍打快攻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直拍快攻打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思路
1.完善和发展前三板发球抢攻技术,前三板技术曾是我国选手的强项,但由于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该项技术发展缓慢,在与欧洲强手的角逐中渐渐丧失了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直拍快攻动作灵敏,变化快的特点,提高前三板的质量,对增强该打法的对抗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对发球技术要进行创新和改进。在规范和保证旋转质量的前提下,将发球的速度、变化和长短配合,作为突破的重点。
2.注重反手攻或反手横打。直拍正胶打法的反手一定要掌握推挡和反手横打两种技术,至于以何种为主,可根据运动员的各自情况决定。就现实而言,提高反手攻球的技术是主要的,因为它影响直拍正胶打法的整体实力。直拍正胶打法如欲重振雄风,必须提高反手位的进攻能力,掌握与提高反手攻球或反手横打的技术势在必行。
(三)近年来直拍横打的发展
九十年代,刘国梁与马琳为代表的新一代直拍选手为“直拍横打”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实践了反面拉侧旋弧圈、反面弹打弧圈等新技术。此外,刘国梁通过深入钻研和反复体会,更把反手反面的原理运用到了正手反面,从而发明了正手反面发球和正手反面拉球两项新技术。从运用时机上看,也有所拓展,主要表现在:
1.正手回反手。运用反手反面拉来应对这一套路时,就比反手的过渡性技术更显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战术对直柏的压力。
2.反手中台反拉。以往直板在退到中台以后,常采用的技术是反手的“兜”,在“兜”的过程中,再寻找正手反攻的机会,但通常比较被动,机会难觅,因而造成人们常说的直板“只能近台,不能中远台;只能进攻,缺少相持”的局面。将反面拉融入中台反攻的技术组合以后,直板的被动局面有所改观。
九十年代末,以王皓为代表的新一代“直板横打”选手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突出表现为:
1.台内球的反面挑打。此前,直板对台内球的处理仍然以正面为主,常用的技术是搓。
2.上手后的连续进攻。这一技术组合与传统直拍反面技术的运用相比,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它改变了原来上手后必须与推挡及正手位攻相结合单一局面,增强了技术运用的连续性。
反手快带的连续相持。这是从根本上改变直板反手弱点的良好开端,使人们看到了全面实现最初理论设想的希望。
四、结论
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来看,直拍快攻技术从正胶快攻打法发展到直板横打,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练,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
运动员的握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制胜的关键,是掌握合理、先进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目前中国传统的直拍正胶打法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顺应发展潮流,形成新的技术风格和战术组合,直拍正胶快攻打法就一定会重新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乒乓球 直板 正胶 快攻 创新
一、前言
乒乓球运动自列入奥运会项目以来,欧洲横板弧圈球打法的进步有目共睹,在国际大赛中大有压倒中国直拍快攻型打法之势。近20年来,直拍快攻选手中虽然也曾出现过江嘉良、谢赛克和刘国梁这样的佼佼者,但与全盛时代相比,直拍打法确实出现下滑趋势。为促使其尽快重振雄风,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这一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国内优秀直板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直拍正胶快攻打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当今乒乓球运动中,球的旋转变得越来越大,使直拍快攻打法在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时,受到很大制约。技术难度增大,使发球抢攻的机会变少,命中率也比较低。
直拍正胶快攻打的反手缺乏攻击力,这已成为明显的技术漏洞。任何打法如果有致命的弱点,就很难在比赛中取胜。由于正胶的粘性小,不利于制造上旋,而上旋力不强,则不利于制造适宜的击球弧线。因此,用正胶球拍打快攻,可进攻的机会和命中率都会相对减少。因此,对使用正胶球拍打快攻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直拍快攻打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思路
1.完善和发展前三板发球抢攻技术,前三板技术曾是我国选手的强项,但由于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该项技术发展缓慢,在与欧洲强手的角逐中渐渐丧失了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直拍快攻动作灵敏,变化快的特点,提高前三板的质量,对增强该打法的对抗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对发球技术要进行创新和改进。在规范和保证旋转质量的前提下,将发球的速度、变化和长短配合,作为突破的重点。
2.注重反手攻或反手横打。直拍正胶打法的反手一定要掌握推挡和反手横打两种技术,至于以何种为主,可根据运动员的各自情况决定。就现实而言,提高反手攻球的技术是主要的,因为它影响直拍正胶打法的整体实力。直拍正胶打法如欲重振雄风,必须提高反手位的进攻能力,掌握与提高反手攻球或反手横打的技术势在必行。
(三)近年来直拍横打的发展
九十年代,刘国梁与马琳为代表的新一代直拍选手为“直拍横打”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实践了反面拉侧旋弧圈、反面弹打弧圈等新技术。此外,刘国梁通过深入钻研和反复体会,更把反手反面的原理运用到了正手反面,从而发明了正手反面发球和正手反面拉球两项新技术。从运用时机上看,也有所拓展,主要表现在:
1.正手回反手。运用反手反面拉来应对这一套路时,就比反手的过渡性技术更显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战术对直柏的压力。
2.反手中台反拉。以往直板在退到中台以后,常采用的技术是反手的“兜”,在“兜”的过程中,再寻找正手反攻的机会,但通常比较被动,机会难觅,因而造成人们常说的直板“只能近台,不能中远台;只能进攻,缺少相持”的局面。将反面拉融入中台反攻的技术组合以后,直板的被动局面有所改观。
九十年代末,以王皓为代表的新一代“直板横打”选手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突出表现为:
1.台内球的反面挑打。此前,直板对台内球的处理仍然以正面为主,常用的技术是搓。
2.上手后的连续进攻。这一技术组合与传统直拍反面技术的运用相比,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它改变了原来上手后必须与推挡及正手位攻相结合单一局面,增强了技术运用的连续性。
反手快带的连续相持。这是从根本上改变直板反手弱点的良好开端,使人们看到了全面实现最初理论设想的希望。
四、结论
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来看,直拍快攻技术从正胶快攻打法发展到直板横打,源于八十年代末,发展于整个九十年代,经过刘国梁、马林、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淬练,现在正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过拉、打、带、挑、撕等技术运用,极大程度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不足,并且带动了一场全方位的直拍对抗横拍全方位的技术革命,把日渐衰老的中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使之重新屹立在乒乓技术的前沿阵地。
运动员的握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制胜的关键,是掌握合理、先进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目前中国传统的直拍正胶打法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顺应发展潮流,形成新的技术风格和战术组合,直拍正胶快攻打法就一定会重新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