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场域与惯习: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学校管理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工作方法、人际关系等,无不在急速变迁之中,这些变化必然会给社会任何一个组织的场域和惯习带来巨大的冲击。经历十年新课程改革后的基础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场域和惯习的诸多制约瓶颈却越来越成为改革遭遇到的潜在阻力和现实阻力。基于学校管理的层面,如何构建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管理场域和惯习,则越来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我校在校本的思考与实践中为此行动着,感受着,成长着。
  一、构建适切评价机制,变他律为自律,促进师生主动成长
  (一)秉承成功教育,激发师生成长动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高中阶段实施成功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站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分岔路口,一方面面临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挑战,另一方面,面临适应社会、整合提升综合素养的挑战,他们急需成功,急需凭借自身努力后的成功来提振挑战自我、驾驭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成功教育”成就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成就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坚持目标引领,激励主体自主完善
  我们尝试通过制定师生发展规划与目标检测,引领师生在完成适切的远期、中期、近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凝心聚力,立足当下,寻找差距,努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诚然,目标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当下的实际,在客观现实与自身努力的结合点上确立标的,这种动态的目标制定,有利于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积聚成长成才的内驱,不切实际的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树立身边典型,调适主体日常惯习
  基于师生主体自主评价产生的身边典型,往往会对师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是由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可见,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良好的环境需要营造。我校尝试发动学生评选“学生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实践证明,基于学生主体的评价,激活了班主任的自尊,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这一刻,师生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班主任的崇高职业感得以凝炼,学生对班主任的尊敬得以积淀。
  (四)基于成长失误,矫正主体不良惯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师生的成长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的制约,不可能总是收获成功,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种种失误甚至错误。其实,学生在成长中的错误是学生对成长不断理解与建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失误或错误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恰当利用。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看,尽管某些想法或者做法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幼稚的,但确实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写照,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符合学生成长的客观实际。只要我们启发诱导学生正确归因,总能找到错误背后隐藏着的误区或认识盲点,进而获得教育学生最有价值的资源。事实上,人们对于自己或同伴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总存在一种“一探究竟”的迫切愿望,对于这些错误资源的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成长欲,也能最大程度地达成他们的“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引导一线教师走进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甄别其教育的最近发展区,基于此调控教育的节奏、教育的频率、教育的机制。教学与管理中的错例分析,让我们收获颇多。
  二、打造多元发展平台,重构管理秩序,服务引领师生成长
  学校管理需要一个能体现民主、平等、合作关系的操作平台,只有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激活人气,才能挖掘教师的创造潜能,促进教育生态的形成,实现学校师资的专业化和群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创新学生发展指导,驱动主体成长成才
  1.设计一个袋子,引领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引领学生在审视自我发展的轨迹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培育健康的阳光心态,认识和发挥自身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提高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袋就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抓手。
  2.构建两支队伍,落实引领服务两大指导
  我们成立了以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优秀家长、知名校友、教育专家为核心的导师团,以品学兼优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志愿者协会,两支队伍重在发挥其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服务功能。导师团旨在帮助、引导学生在澄清各种错误认识中把准人生发展的方向,培育健全的人格。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方式主要是高年级指导低年级,比如高考结束后,高三学生志愿者协会立即推荐四名学生,用他们自身的体会为高一、高二的学生做暑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立体化的服务指导,引领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觉调适自我,端正成长方向,激发成长动机。
  3.抓好三个学段,整合建构发展指导体系
  我们根据服务对象数量和类型的不同,将指导人员进行了层级、组别划分,以期实现指导效果的最优化。从纵向上,分成高一至高三共三个指导小组,根据不同年级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高一年级侧重初高中的心理衔接、学法衔接以及生活技能和高中学段的人生规划指导,高二阶段侧重意志品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高三阶段侧重理想与现实、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个人奋斗与团队协作关系的指导。从横向上,分为发展性、介入性和矫正性三个类别的指导,其中“发展性”指导为早期的预防性指导,由全体教职员工参与,“介入性”指导和“矫正性”指导为中后期的干预性指导,主要由成长指导中心的指导骨干教师负责。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发展指导是运用道德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氛围环境中,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优异学业、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学生发展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指导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要真正实现引领学生发展的功能,必须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目前我们还在摸索阶段。
  (二)创新课堂教学机制,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1.活动单的编写与设计
  学校行政蹲点各备课组,强化对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在个体备课、现场说课、示范引路、集体研讨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把组内的统一要求与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组集中研讨的基础上教师个体自主建构,设计出适合班本实际的活动单。
  2.学习小组的构建与培育
  学习小组本质上是一种学习共同体。我们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4-6人合作小组,确定小组长,明确组员分工,定期对小组长和组员进行培训,久而久之,让小组合作学习进入自动程序,进而形成一种习惯。随着教学的展开,小组成员的状况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我们根据一段时间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组员角色,以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增进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能力。
  3.备课组的建设与创新
  备课组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基本单位,备课组运行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个体的专业素质、备课组的群体教育效应和课程实施的最终质量和效益。我校强化“个—群—个”的备课机制,教师的备课由个体独立备课、集体协商备课、个体反思备课三个环节构成。
  个体独立备课:根据学情、学段、学科特征选择备课内容,在精、准、活上做文章。我们主张从全体、基础、问题、能力、情绪等方面研究学生发展需要;从目标、内容、问题、意义、教具等方面开发有效课程资源;从创设问题、思维、活动、环境等情境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从导学策略、风格、弱点、期望、形象等角度提升教学效益;从过程、方法、时间、方案、拓展等方面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集体协商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定点、定时、定位,执行听课、评课、备课、研讨的四步骤。听、评课以探寻同一内容不同操作形式下的学习高效为目标,按照“主体发言—协商讨论—达成共识—二次备课”的程序进行,研讨则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个体反思备课:侧重关注设计是否能最大程度地切合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是否能最大程度地切合班本实际、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有没有观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这样的设计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得好”等方面。
  我们根据校情成立了三大学科的核心备课组,核心备课组一般由三人组成,每个人又联系5至6名老师,每次集体备课前先要召开核心备课组的会议,负责计划的制定、活动单的初步设置、专题与练习的审核、过程的监控、质量的把关。
  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地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才能具备不盲从权威的优秀品质,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是表达交流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他们在小组里说,在班上交流汇报甚至辩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三是善于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别人发言,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喜欢听同学的发言。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让学生听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思路有何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主要思想。
  四是动手实践的习惯。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学生在自己的切身实验中,在充分的操作中更容易理解实验过程及思想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是质疑追问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符合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心理需要,在学中问、问中学,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解疑,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六是反思总结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对自我的适切体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或者让学生在每一次作业上用一句话写点自己的感受,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等等。现在,我们又做了一些尝试,在一个单元结束后,安排一到两个课时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检测。
  “活动单导学”的初步实践,我们收获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评价机制带来了班级管理模式的变革。教师们主动参与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尤其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速度加快了,上一学期省内外有50多个知名学校来校观摩课堂、沙龙研讨,2011年《中国教育报》以《“活动单导学”特色的白蒲样本》为题大幅报道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三)创新德育活动方式,启发主体发展心智
  针对多元文化并存、学生思想良莠不齐的客观实际,我校本着“在活动中幸福成长”的价值追求,以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德育工作课程化,德育课程活动化、课程活动主体化”的系统构建,践行生本德育,努力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形成的“升旗仪式、回访母校、激情跑操、毕业典礼、成人宣誓、主题班会、发展指导、宿舍文化、风华艺术、文化交流”十大德育活动品牌,越来越成为我校特色发展与优质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一次次积极的活动体验,往往能活化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行为能力,让学生在心灵震撼中催生终身难忘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我校十大系列德育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力量正日渐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方面产生的裂变效应正在不断放大。
其他文献
记述广西博白中泥盆世两件盾皮鱼类躯甲(中背片?)化石,其骨片狭长,前缘被覆压,侧缘后部覆压两侧的骨片而侧缘前部无覆压区,中腹突与中腹坑发育,纹饰为分布均匀且不连续的瘤突。该骨片
有位学者在访问海门市东洲小学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棵草长在别的地方就是一棵草,但长在东洲小学的校园里,那就是文化了。在这个校园里,一草一木总关情,每一堵墙壁都在说话,可以借用孔子当年的一句评语:“郁郁乎文哉。”  文化,如果与民族、地域、群体、组织联系在一起,它就是特色。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特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流变性能测试等实验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证实了储氢合金自身的特性、高氯酸铵的存在以及浇注速度不当是储氢合金推进剂在固化过程中出现大量气孔
概要介绍了广西的三叠纪地层新成果及矿产分布。
目的探讨急诊修复严重前臂及手部外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严重前臂及手部外伤患者采用下述方法一期修复:重建血循环18例,带蒂组织转移覆盖创面5例,游离移植软组织覆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教育集团集迎宾路校区、王港校区、东河校区为一体。以博文明理为校训.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童年、美好未来”的教学理想。秉承“人人有潜力、人人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我国自2004年以来,在多所重点
结合野外考察及部分室内实验,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 Plumipes)在陕西歧山县最适生境为有稀树、土台或沟壑的开阔田野。种群密度冬季(1~2月)0.4对/10hm2,夏季(6月)2.1对/10hm2越冬期,昼伏夜出,主要捕食鼠类(占66.7%);繁殖期,昼夜活动,主
刚上过《西地平线上》一课,课堂教学中有关《泰坦尼克号》音乐的细节处理,现在想来还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感到,课堂教学需要应变机智,应变机智源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西地平线上》是高建群描写西部风情的散文,主要是描写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在不同的背景下呈现出的不同的景象。文章描写第二次落日的情景时,两次提到了《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一部分,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文章在写三次落日之外为什么还要写到《泰坦尼克
目的探讨经掌桡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32例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患者,年龄15.O~51.0岁,平均年龄(34.4±6.9)岁;左手12例,右手20例。致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