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词句训练,夯写话基础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说:“语文就是对承载着‘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而低年级的课堂里,与其说是“运用”,不如说是“表达”更为妥帖,而理解与积累,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笔者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给生字扩词,让理解、积累齐步走。
   【课堂回放】(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5《对韵歌》)
   (课件出示词语:大虫)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大虫”是什么吗?
   生:很大的虫子。
   师:(课件出示“老虎”图)孩子们,这也是大虫。古时候的人就是把老虎叫“大虫”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听过吧,本领高强的武松打死了一只大老虎,这只被打死的老虎被称为“吊睛白额大虫”。
   (课件出示词语:书虫)
   师:“书虫”又是什么呀?
   生1:就是在书里爬来爬去的小虫子。
   师:对,老师也见过,这种虫子很小很小,几乎不被人注意。谁有不一样的理解?
   生2:我知道,书虫就是喜欢看书的人。
   师:你的知识很渊博。我们现在说的书虫就是很喜欢看书的人,喜欢到像一只小虫子一样钻进书里不出来啦。
   (课件出示词语:网虫)
   师:那“网虫”又是什么呢?
   生:就是很喜欢上网的人。
   师:对啦,你们真会学习。那懒虫呢?
   生:就是很懒很懒的人。
   师:我们要做一只小懒虫吗?
   生(齐):不。
   师:对呀,我们都要成为勤奋学习的好孩子。孩子们,“虫”这个字原来仅指虫子,古时候可以指老虎,现在还可以指人呢,真有意思,我们一起读好这些词语吧。
   【课后回声】
   语文学习,就是从识字开始的。从字到词,再到句,最后成文,成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最为重要的就是识字、写字。如果在刚认识一个生字的时候,给它扩词,特别是选取不同意思下的词语,生字就变得丰富而生动起来,并不着痕迹地钻进了孩子的心里。这样的扩词,既是认识、理解生字的良策,也是词汇的积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们还能在生字教学中增加成语、歇后语、俗语、诗词的积累。有了丰厚的积累,才能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驾轻就熟,下笔有神。
   二、给插图配文,让表达完整、生动。
   【课堂回放】(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语文园地二》)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一座山”变成一句话,变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插图哦。
   生1:一座大山。
   师:这不是一句话,它是两个词语的组合,只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大的山,没有告诉我们这座大山怎么样,或者在哪里。看看图,谁再来变?
   生2:远处,有一座大山。
   师:对啦。我们看书上的插图,山在最远处呢。谁还能看着图把“一座山”變成一句话?
   生3:这儿有一座高高的大山。
   师:对,我们看图,这座山的确很高。孩子们,说话要完整,就像高同学说的句子中,不仅告诉我们山在哪里,还告诉我们山很高,很大。现在,老师把“一座山”换成“四朵云”,谁来变把它变成一句话?
   生4:天上飘着四朵云。
   师:“飘”字用得特别好,老师仿佛看到云在慢慢飘着呢。
   生5:高高的天上飘着四朵白白的云。
   师:这句话我太喜欢了,原来天空离我们很远,云朵很白很美。看看图上,天空什么颜色?这句话还可以变成……
   生6:我知道。蓝蓝的天上飘着四朵白白的云。
   师:真好,这样的句子不仅很完整,还把书上的插图说得很美很美。
   …………
   【课后回声】
   在语文课本中,插图属于“第二语言”。打开一年级的语文书,很大的篇幅被插图占据,图意即文意,用得好,就能助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特别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给书上的插图配文,即看图造句,这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语句的完整性。其实部分孩子对“句子”的认识是不到位的,误把词组当句子,所以给予孩子语句完整的意识很重要。在完整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训练语句的具体性,而插图,在这里就充当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插图上事物的远近、颜色、形状等都可以成为修饰性的形容词进入孩子的造句中。在具体的基础上,其实也多了一份生动。如识字4《日月水火》中有幅插图——枝头上站着一只小鸟,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鸟的位置,小鸟身上羽毛的颜色,还能加入想象,想象小鸟正在干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来说“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总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在课堂上从基础抓起,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尝试,提高说话能力,为写话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汉字字源,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认识先民的博大智慧。通过了解汉字源流演变,能帮助我们轻松记住字的写法,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之后是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秦统一六国,丞相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小篆。为书写便捷,书体又进一步变化,到东汉末年,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就都具
期刊
【摘要】本文以《最后一课》为例,分析在尊重学情的前提下如何从内容和语言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优化小说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小说教学,语文教师需要基于学情,抓住小说“此篇”区别于“彼篇”的内容及语言特点,帮助学生认真审视每一篇经典小说作品,现以《最后一课》为例,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一、对学情的审视是教学的开端   在开展小说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教些什么?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
期刊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为一词多含义而困扰。其实各义项之间存在隐含的多种联系,想要把握义项的联系,可以从最初字形甲骨文入手。甲骨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写准字形、理解词语内涵、看清造字初形、明白形声字。   【关键词】甲骨文;语文教学;本义;假借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提及甲骨文知识是有益于古代汉字以及文化的渗透的。   一、了解甲骨文字有助于学生写准确字形   很多学生在背诵名句
期刊
今年的网上直播学习是全体师生的一次大考,隔空不隔爱,停课不停学,促进了钉钉直播教学活动。我们的学生历来较少出现自主、探究、质疑的学习行为,而钉钉直播使用却给教育教学探究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动力持续探究并得到老师的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参与度,同时钉钉App也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方便直播教学使用。   一、课前探究是否等于预习   学生课前探究是否等同于传统意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的感悟呢?我觉得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悟文本,一是悟生活。   一、悟文本:教会学生从书本阅读中寻找作文的感悟   悟文本主要是悟语言,就是学生在阅读摘录过程中感受领悟作品的语言以及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即在阅读中思考。高兴了,愤怒了,心领神会了,豁然开朗了……在阅读中产生的一切情绪的体验都是对文本的感悟。感悟的过程就是综合训练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领悟力的过程
期刊
一、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真善美的修养和人格   教育绝非是简单的知识堆积、智育传授,而是人类智慧的启迪,是一种精神成长、见识增长的过程。教育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教育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文化面临着多元价值体系的冲击,传统的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着网络新媒体的挑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条件、对象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所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也要随之变化。教育
期刊
阅读,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为学生打开了连通世界、连通古今之门,是学生丰富学识、拓宽眼界、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也能为学生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范例”。因此,同学们在阅读时应有意识地积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习作素材。那么,如何积累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借鉴他人故事,丰富自己经历   琼瑶说: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人生
期刊
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对“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
期刊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师立德树人教育基本方法   课题组成员总结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立德树人教育基本方法,主要有:   1.革故鼎新法。   革故鼎新法是指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要大胆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或摒弃旧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深入学习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洞悉学生所思所想,创新学生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点,要想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达成语文教学目标,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是有必要的。   一、将写作教学有效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写作教学有效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读写一体化。教师应当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当分别从阅读和写作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课文的行篇布局、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