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经典实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材上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实验,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逻辑分析与整合,让学生从新走过科学家走过的道路,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细菌时,通过巴斯德的“鹅颈瓶肉湯”实验,证明了引起肉汤腐败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的。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时,我们接触到了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让学生明白了基因有显隐性之分,显性的基因型有两种,而隐形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同时还知道了,隐形基因虽然没表现出来,但并没有消失,还会继续遗传下去。再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光合作用”时,首先通过海尔蒙特的“木桶种植柳树"实验,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水;而后通过普利斯特莱的“钟罩蜡烛、小鼠和植物”实验,验证植物再有植物的情况下小鼠能成活,蜡烛也能燃烧,说明植物的生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了氧气。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实验结果的同时,体验这些科学家在设计实验是的巧妙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二、演示实验培养实验技能,为创新能力打基础
  在生物的教材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几乎每节都穿插着各类生物实验。而在这些实验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来完成的。
  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眼看到显微镜,或者亲手摸到显微镜,都对是学生兴奋不已,在此基础上,教师课以趁热打铁,对于怎样使用显微镜,进行演示实验,并在演示过程中,渗透考点,让学生主动的接受并认真的学习。又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需要学习呼吸作用的条件以及产物,有些同学会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弄混淆,但是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三个演示实验,连贯的、系统的展示给同学们,加深学生的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有被动便主动,认真观察这三个实验,实验一,将两个温度计分别让如两个密闭的暖瓶甲(萌发的种子)瓶和乙瓶(煮熟的种子)中,观察发现甲温度上升,乙不变,说明种子萌发时,能够释放热量;实验二,将萌发的种子放入瓶中一端通向澄清的石灰水,阀门K1紧闭,一端插入漏洞阀门K2紧闭,一段时间后打卡阀门K1、K2,并向漏斗中注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实验三,将点燃的蜡烛在分别放入萌发的种子(甲瓶)中和煮熟的种子(乙瓶)中,观察发现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发现甲瓶内蜡烛熄灭,乙瓶内燃烧,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氧气。随着三个实验发生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演示结束后学生会看生认识冲动,积极、快速的理解并掌握演示实验反应的内容——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也就是说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证明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在生物教学中,适当的采用一些趣味性演示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把演示实验带回家,让生物实验充实在学生的课上和课下,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学生改进、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在教材的指导下,可以适当改进实验或者重新设计实验。
  例如,之前提到的呼吸作用的学习时,提到了三个实验,分别是种子萌发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能量,如图所示,那图像把这三个实验重新整合,在一个实验装置中体现这三个实验,又应该怎么做呢?这就要考验我们学生对本节知识能容的掌握了,首先,学生要明确三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理,实验一,暖瓶为了防止外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瓶内产生热能是温度计升高,实验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是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实验三,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在一般情况下,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了解了以上三个原理,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取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两个有开关的玻璃管和小试管,两支温度计,两个漏斗,木质暖瓶塞,打火机,橡皮泥,棉签,两个盛水烧杯,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个30粒。
  具体实验设计如下,实验一和实验二整合,将塑料瓶挖个洞,用来放入温度计,后用橡皮泥密封,木质塞挖洞,插玻璃管和漏斗,瓶口用木质暖瓶塞塞严,想用棉花塞住漏斗空关闭玻璃管开关,静止24小时后之(为避免室内温度影响,课在瓶外加一层塑料泡沫或棉花)。实验一和实验三整合,把漏斗用棉花塞住,开关关闭,迅速扯去温度计,并迅速将要熄灭的棉签从挖好的孔中深入。
  具体实验过程:按设计方案一进行操作,静止24小时后之。发现甲温度升高,以不变,说明种子萌发释放能量,打开开关,想漏斗注水,发现甲中石灰水变浑浊,乙澄清,说明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把漏斗用棉花塞住,开关关闭,迅速扯去温度计,并迅速将要熄灭的棉签从挖好的孔中深入,发现乙复燃,甲熄灭,说明种子萌发时消耗氧。
  通过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实验装置,降低了实验成本,简便了操作步骤,节约了实验时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在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经验,通过学习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持久战,不但需要教师不懈努力,学生的配合,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但首要的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创新能力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良好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
期刊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
期刊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  不仅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而且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同时促进
期刊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教材PEP版全部采用卡通式插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这样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目地,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挂图、实物,教学卡片,以及绘画、角色扮演等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我们的
期刊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创新思维活跃的保证  (一)情境导入激趣  1.精心设计导入语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犹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要求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导语。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我这样设计:根据课文字浅意明感染力强的特点,采用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首先,以精彩的范读来激发
期刊
感悟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所产生情感智慧的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知道,感悟是先有所感,后有所悟,只有目有所视,耳有所闻,心有所想,获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感知经常相碰撞、接通,才能豁然开朗,心有所悟。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怎样在情境中促使学生感悟呢?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提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
期刊
一、语文课程特征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其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类要休养生息、传承发展,文明进步,就必须运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互通有无,相互交往勾通,立德正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语言文字,不可能强大而屹立于世界,不可能发展与发达,一个人不会语言文字,等同于行尸走肉。因此,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中产生了专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的宗
期刊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关于新课程的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基于邓小平同志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推动素质教育为目标。新课改倡导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以学定教为核心。并
期刊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教师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有近半数的后进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反应,一些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学习和精神状况向不良方向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表明,后进生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导力量,是班级德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教师的整体素质,就抓住了实施德育的中坚力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注重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理应是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谈谈如何提高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在学校层面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