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定格精彩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1848668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始摄影之前,我一直学习绘画,在中学最后一年的时候,为了绘画创作收集素材的方便,我将家里一部手动富士单反相机偷偷拿出来,从此便开始了对于摄影的研究与尝试。到了大学,在大一终于拥有了自己第一部单反相机— 佳能EOS 5。在此期间对于摄影和相机的痴迷程度越来越深,当时学习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也有充分的便利条件,所以那时候曾经想做一个服装或时尚摄影师。但在大学最后一年中,阴错阳差地有机会接触到芭蕾舞,并为芭蕾的美丽所吸引。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当了一年美术老师后便辞职,并非常荣幸地有机会进入到中国最好的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现在又称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工作。
  在最初的舞蹈拍摄中,由于对舞蹈并不了解,所以拍摄的时候经常会拍出很多自认为很满意但是在舞蹈专业上犯错误的作品,经常我拿着我认为得意的作品给舞者看时,却不能真正让舞者满意。当我进入芭蕾舞团以后,我就有了认真学习舞蹈的想法,开始追求对于舞蹈本身的研究和了解,只有真正地深入了解舞蹈,才能够拍摄出专业的舞蹈摄影作品,让专业舞者也无法挑剔的作品,自此,也有了我自己的目标—做一个真正专业的舞蹈摄影师。当进入舞团一段时间并对舞蹈有了一定了解以后,便对舞蹈动作本身以及动作所产生的极致瞬间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开始了通过摄影手段捕捉舞蹈中的极致瞬间的尝试。在这之中,为了更好地捕捉和凝固瞬间,开始利用闪光灯的瞬间凝固能力定格舞蹈动作,也同时开始热衷于对灯光及高速凝固摄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离机闪光的喜爱无法自拔。自此,光线变为了我的新“画笔”,我用光的“画笔”描画舞蹈中那一幅幅精彩的“决定性瞬间”。
  我可能是国内几乎唯一以拍摄舞蹈题材为主的自由摄影师。也有很多同行或影友羡慕我的这份职业,其实在舞蹈摄影之路上,我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也遭遇过很多挫折,被别人冷眼相待,甚至封杀。我也曾经动摇过,家里人也曾经劝过我,舞蹈摄影并不像时尚摄影、广告摄影,收入会少很多,我也几次差点想离开舞蹈,但是,我的一个芭蕾舞团的同事,她的一次受伤的经历改变了我,她让我看到了那份对于她所向往的芭蕾艺术的执著和追求,让我在彷徨和迷茫的最后一刻,在舞蹈之路上又坚持了下来。自此,无论贫穷,挫折还是苦难,恐怕我的一生将不会再与舞蹈一词分开,它将伴随我直到终老。
其他文献
杰弗瑞·米尔斯坦(Jeffrey Milstein)是美国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但现在他以摄影出名。  小时候,米尔斯坦就着迷于制作和试飞各种航模,这种对飞行的热爱,使他在17岁时就拿到了飞行执照,后来又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米尔斯坦对飞行器的设计、对称和平衡之美深有体会,与一般拍摄飞行器的摄影师不同,他要展示的不是人类高科技控制之下的那种速度与激情,而是飞行器本身那种对称、色彩、安静、平衡与优
期刊
适马DP3 Merrill也像适马其他数码相机一样,采用了特殊三层结构的Foveon X3影像传感器,成像风格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数码相机。另外,作为第三种适马DP便携式相机,它采用了不同于DP1和DP2相机的50mm中焦镜头。  下期TIPA测评相机:奥林巴斯E-P5。  适马DP3 Merrill影像质量评价  锐度  这是用适马DP3 Merrill相机拍摄ISO 12233 分辨率测试标版
期刊
2013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摄影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国摄影展览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北京市马甸商圈设计之都大厦B1层。展览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当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华通讯社、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
期刊
我们曾为一座火车站或是一家工厂的建成而激动,我们曾在童年的铁轨边雀跃着火车的呼啸而过,我们曾把年轻的理想寄托在机器的铿锵。  工业的发达进步带给我们自豪与希望,在金属光泽的映照下,我们眺望着未来的美好。而工业文明转型与人类新文明的构建,打破了人们朴实的梦想。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漫长历史演变的结果,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的转型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过程,在这过程中旧文明必然包孕着新文明的萌芽
期刊
从贝歇夫妇确立类型学摄影的面貌开始,关于类型学摄影的一系列争论便延续于摄影之中。类型学摄影之所以置身于争议,是因为它触及了摄影的本质。类型学摄影并非仅具有形式的外观,在“类型”这一外观的背后包含着对摄影本质的探寻,实质上类型学摄影用其独立的语境阐释和定义了摄影的意义与价值,这些定义必然将与各种语境下多元的摄影观构成冲突,冲突则导致了争论。对类型学摄影的接受和批判,都将作为摄影本身消化类型学摄影语言
期刊
电子闪光灯发明之前,摄影师在弱光下拍摄的得力工具是镁光灯。这种以燃烧镁粉方式发光的灯泡都是一次性的,每用一次后都要更换新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镁光灯的使用非常不便。即便如此,也有一些摄影师将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擅长晚间“偷袭”的美国抓拍摄影大师维吉(Weegee,下左图)就是最为杰出的一位。  电子闪光灯又名曰“万次”闪光灯,它之所以叫做“万次”,是相对于镁光灯的单次而言的,其实电子闪光灯即便闪
期刊
乔·麦克纳利(美国)  乔·麦克纳利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擅长使用闪光灯的摄影大师,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生活》、《国家地理》、《时代周刊》、《财富》、《体育画报》、《滚石》等杂志上,他先后出版了闪光摄影三部曲:《瞬间背后》、《热靴日记》、《雕刻光线》。  我现在谈的关键词并不是“闪光”, 甚至不是“光线”, 而是“超越极限”。不是关于那些已经存在的照片,而是关于通过对用光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来能够创
期刊
编者:高水平的摄影史研究,是中国摄影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工程之一。1980和1990年代,中国摄影家协会曾组织编写了《中国摄影史1840-1937》《中国摄影史 1937-1949》和《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 1949-1989》,为系统研究中国摄影史打下了基础,但此后20余年,高水平的摄影史著作依然难寻。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人泰瑞·贝内特先生三卷本的《中国摄影史》相继在国内出版(现在出到了第二本),自然会
期刊
陈:你是通过哪种契机,想到拍摄天体主义者们的生活的?  斯:契机只是通过一次偶然的接触,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但决定以此为拍摄的主题,就不仅仅是“偶然”那么简单了。我想这跟我之前的生活轨迹不无关系。我从小生活在寄宿学校,对家庭的感受很少。寄宿学校里又全是男孩,印象中的女性形象只有母亲和祖母的照片。17岁之后,我加入了海军,在服役四年之后,我才对女性的身体有了初次的认识。那时候的感觉是兴奋而充满好奇
期刊
伯特·史丹法尼(比利时)  18岁的生日时,伯特·史丹法尼向父母要了一部单反相机,他至今也不确定当时的这个要求是出于对用视觉讲故事的兴趣,还是因为他认为女孩子会觉得带相机的男生很酷。伯特·史丹法尼现在已经是一位编剧和电视导演,并在比利时史蒂诺格兹市拥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在最初的四年里,我在家里的办公室工作,并且几乎完全独立在外景地拍摄。然而,比利时不可预料的天气使外拍过于频繁地改期,我认为有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