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

来源 :丝路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球建有15所中医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布78个国家的240多所孔子学院中开设了中医、太极拳等课程,注册学员3.5万人,18.5万人参加了相关体验活动。
  据了解,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工作,为满足海外民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如今,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同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对外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一带一路”让中医药机遇无限
  2019年12月18日,以“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的600余位嘉宾参会,多名院士、国医大师参与论坛讨论并发表演讲。
  “在泰国,很多人知道云南白药,老百姓對中医针灸也非常感兴趣。”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将使东盟国家更好了解中医药,也将使中医药更好造福东南亚地区。
  “在新西兰,传统中医药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人通过使用中医药增进健康福祉。”新西兰驻华大使博恩菜用流利的中文介绍说,中医药正日益融入现代医药体系,其价值逐渐得到认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医药向世界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李希奎表示,中国传统医药在与西方医药的互鉴交流中,向世界展现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传统医学”章节,中医药历史性地被纳入国际主流医学统计体系。“这是中国中医药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表示,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医疗卫生改革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提出要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而中国式的方法之一就是发挥好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
  在公共外交中,中医药也曰益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中医中药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传统医学相关规定制定;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鼓励社会力最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和服务出口基地等。
  与此同时,中国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也加快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四川省成立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吸引和推进中医药溯源体系建设,引导建立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中医药种植基地,优质的中药材已经出口到21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省着力打造融合开放、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中医药创新综合体,致力于高端制药装备研制,使中医药国际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丝绸之路上的中外药材交流
  中医药发源在中国,但中药材却来自世界各地。事实上,起源于汉代的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香料等产品源源不断运到中亚甚至更远的欧洲,也使中医药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历史上,中医药文明总结前人经验,汲取外邦营养,逐渐成熟起来。在两汉时期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达365种,其中就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药材胡麻等,这说明西汉或更早以前就有了域内外物资传输途径。
  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药物达到了1871种。也就是说,从西汉初年到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的1800多年间,中药材品种增加了1506种,其中更是增加了大量来自海外的药材。
  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也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中亚和欧洲。《中医传日史略》中介绍了唐朝时日本正仓院保存的麝香、犀角、朴硝等60多种中药材,并指出唐代流入日本的香药很受欢迎,甚至派人专门入唐求香。这些药材交流都是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流转的贸易。
  唐代是丝绸之路上药材贸易兴盛时期。粟特人是中古时代丝绸之路中药材交易的主要中介商,他们的商品基本囊括了西域与东南亚诸围的名贵香料。公元4-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事香药生意贸易的主要是波斯人,其商品来源从东非的索马里到欧洲的地中海,从阿拉伯半岛到南中国海,海上丝绸之路活跃了500年。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继波斯人之后把香药输入中国。宋元时期,由于瓷器成为了主要出口货物,因此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入的商品主要是香料,因此也被称为“海上香料之路”。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医药发展及对中药材种类的补充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从苏门答腊内陆及印度尼两亚岛屿的森林中带回珍贵的樟脑、乳香等,从苏门答腊火山周围带回了质量上乘的重要药材硫磺。此外,犀牛角、大枫子油、胡椒、丁香、豆蔻、木香、苏合香、安息香、沉香、燕窝等也大量被随队医生列入药材。他们将所采到的药草马上在船上加工处理,以保证其功效,便于保存和使用。这些药材中大部分被后世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影响颇为深远。
  郑和七下西洋,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流域的影响。曾与郑和同行的匡愚医士在其所著的《华夷胜览》一书中记载,以马来西亚为例,郑和舰队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奇珍异宝带到那里,其中也包括了珍贵的中药。当时,随行医官除了四处施医赠药之外,还搜集各地药物,炮制成中药,将中医中药的知识和技术传播到马来西亚。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通道。从事中医药的各国商人也在这条通道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推动人类医学的进步。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从2013年至今,中医药之花绽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随着覆盖各大洲的中医药海外合作中心建成落地,中医药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很高,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3月24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指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超过6万人使用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不可否认,中医药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文化、法规、贸易壁垒、地域等多重困难,需要不断扫清“路障”。
  国医大师王琦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存在明显差异,做好交流、合作、服务是中医药走出去的关键点。
  加快形成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民族品牌已经成为当下中医药发展趋势。同仁堂商标已在境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法注册,北京同仁堂的品牌门店已遍布全球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药店、诊所、医学文化中心等各类终端149个,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传播窗口。
  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团队在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开展药用资源调查,并进行药用资源保护、开发和中药化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介绍,中国与东盟专家历时五年多,出版了《中国一东盟传统药物忐》,收入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常用的传统药物350种。
  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来”。中医药教育也在积极拓展境内、境外两种路径。据云南省副省长李玛琳介绍,每年到云南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有近800名,周边国家到云南就医的患者达到35万人次,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代表性元素的中医药,正搭建了一条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的桥梁,助力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布西隅,主殿依山叠砌,巍峨高耸。整个建筑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都绘满了题材丰富、色彩绚丽的壁画,并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民族工艺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宝库。  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这位中年喇嘛正在一丝不苟地清理法器。  从拉萨去日喀则,要经过拉萨河、雅鲁藏布江等河谷。一路上山清水秀、风光无限。  秀美的巴松湖湖水碧蓝清澈,周围群山环抱,山顶积雪皑皑,
期刊
9月21日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除本届联大主席博兹克尔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现场出席外,100多个联合国会员国、观察员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通过云端参与这一盛事。  然而,本该群英聚会、华盖如云的联合国75岁生日却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被迫以如此天各一方的形式来纪念。在这个十分困难而特殊的时期,作为主权国家政府间组织的“联合国
期刊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的最北端,地处中国对北开放的最前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要求黑龙江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黑龙江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提出了“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2019年,随着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和挂牌建设,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期刊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对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  在地理版图上,中国东北位于东北亚各国几何中心区域;而在经济版图上,东北亚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总量五分之一,域内各国经济发展特点鲜明,拥有丰富的资源、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充足的资金和人力。  我国黑、吉、辽三省所在
期刊
世界各国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仍在继续,可以明确的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很长时间。2020年已经过半,大多数国家仍在实行封锁政策,但各国政府需要逐步把精力集中到重启经济上。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最佳的对策可能仍是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印度和中国的人口总和占到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印两国的应对之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影响到全球市场。这巨大的影响力源于中印两国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很明显,两国政府
期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详实记录了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其中,第二专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第十九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及其他有关专题,从“最本质的特征”“最大制度优势”“严明纪律规矩”“自我革命精神”等方面集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自身建设,为增进对“中国
期刊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2020年、2021年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中俄两国首次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丰题的国家年。该计划实施活动超过1000项,充分体现了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巨大潜力。  高、新、尖合作加强  中俄政府问的科技合作缘来已久。黑龙江与俄罗斯的经贸科技合作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料显示,当年苏联援建了150个项目,其中有22个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
期刊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吉林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吉林不断摸索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传统线路看,吉林并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主线上,但吉林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契机,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增强中韩、中日、中
期刊
“一带一路”上不乏来自东北地区的开拓者。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就是这样一家放眼世界的行业尖兵。总部位于辽宁沈阳的“东软医疗”可谓是辽宁省出海企业的创新者和先行者。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东软医疗成为唯一一家入选论坛项目成果清单的中国医疗设备企业。  早在2000年,东软医疗就致力于为全球市场提供高端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解决方案。历经20载耕耘创新,东软医疗发展
期刊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相望,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陆路相连,拥有对朝、对俄公路、铁路口岸16个,是中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吉林省加快面向东北亚的开放步伐,支持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的珲春市打造对外合作的桥头堡,为吉林全面振兴培育新动能。在政策牵引下,区域发展的“面”也铺陈开来,边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示范区等建设有序推进。  能源领域的首次“牵手”  在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