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版本形态的原始嬗变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从数量不多的氏族祭祀颂词逐渐汇聚成浩荡的华族诗河,其构形过程显见于前三次重要的版本嬗变中。由康王"定乐歌"的初次会诵开始,到穆王"比缀以书"的书写化版本嬗变,直至宣王时期的文本化接续与固化,诗文本的写定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局,这种文字化的书写文本成为此后诗文本继续结集的主要形态。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中国诗歌的书写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发性、高危性和复杂性。企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监控
借助范根内普的过渡礼仪理论,把格萨尔和奥德修斯的成长历程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过渡礼仪。其中,离乡、征服和回归分别与过渡礼仪中的分隔(前阈限)、边缘(阈限)和聚合(后阈限)阶
粮食储运安全管理属于环境极为复杂且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系统,牵涉到粮食供求中的诸多参与者,而且在储运过程中又包含了诸多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鉴于此,切实保障中国粮食
济慈对于自然美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多彩的植物意象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他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可分为三类:描述性、比喻性和象征性。诗人利用植物意象创造独特的诗歌意境
期刊
1工程概况北京大学某楼建成于1984年,是一栋建筑面积3920m2、总体五层局部区域六层的宿舍楼,其原设计平面如图1所示。该工程原设计采用南斯拉夫首创的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这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