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中(连载二)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衡插曲
  
  张衡,是我山东大学的小校友。毕业后来北京从事书籍古玩贸易,成绩斐然。他多少年来,对我帮助极大,我们成为亲密的忘年交。
  对于我的事情,张衡无不努力去办,何况这一次水泡事件可以说是一件大事,他哪能袖手旁观?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日晚上,我已经睡下,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张衡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白矾和中草药。他立即把中药熬好,倒在脸盆里,让我先把双手泡进去,泡一会儿,把手上血淋淋的水泡都用白矾末埋起来。双脚也照此处理,然后把手脚用布缠起来,我不太安然地进入睡乡。半夜里,双手双脚实在缠得难受,我起来全部抖搂棹了,然后又睡。第二天早晨一看,白矾末确实起了作用,它把水泡粘住或糊住了一部分,似乎是凝结了。然而,且慢高兴,从白矾块的下面或旁边又突出了一个更大的水泡,生意盎然,笑傲东风。我看了真是啼笑皆非。
  
  艰苦挣扎
  
  在从那时以后的十几二十天里是我一生思想感情最复杂最矛盾最困惑的时期之一。总的心情,可以归纳成两句话:侥幸心理,掉以轻心、蒙混过关的想法与担心恐惧、害怕病情发展到不知伊于胡底的心理相纠缠;无病的幻像与有病的实际相磨合。
  中国人常使用一个词儿“癣疥之疾”,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我的学生上海复旦的钱文忠说,毒水流得越多,毒气出得越多,这是好事,不是坏事。这是我爱听的话,很符合我当时苟且偷安的心情。
  但这仅仅是事情的一面,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水泡的声威与日俱增,两手两脚上布满了泡泡和黑痂。然而客人依然不断,采访的、录音、录像的,络绎不绝。虽经玉洁奋力阻挡,然而,撼山易,撼这种局面难。客人一到,我不敢伸手同人家握手,道歉的话一天不知说多少遍,简直可以录音播放。我最怕的还不是说话,而是照相,然而照相又偏偏成了应有之仪,有不少人就是为了照一张相,不远千里跋涉而来。从前照相,我可以大大方方,端坐在那里,装模作样,电光一闪,大功告成。现在我却嫌我多长了两只手。因此,我一听照相就觳觫不安,赶快把双手藏在背后,还得勉强“笑一笑”哩。
  这样的日子好过吗?
  静夜醒来,看到自己手上和脚上这一群丑类,心里要怎么恶心就怎么恶心;要怎样头痛就怎样头痛。然而却是束手无策。水泡长到别的地方,我已经习惯了。但是,我偶尔摸一下指甲盖,发现里面也充满了水,我真有点毛了。心里烦到了要发疯的程度。我真想拿一把板斧,把双手砍掉,宁愿不要双手,也不要这些丑类!
  可我仍时时陷于病与不病的怪圈中。我能吃能睡,能接待客人,能畅读,能照相,怎么能说是病呢?可最后还是理智占了上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在病中了。
  
  301医院
  
  就在我还有点三心二意的情况下,玉洁和杨锐把我裹挟到了301医院。
  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进院时并没有结论。皮肤科李恒进大夫看了以后,心中好像是也没有多少底,但却轻声提到了病的名称,完全符合他那小心谨慎对病人绝对负责的医德医风,他不惜奔波劳碌,不怕麻烦,动员了全科和全院的大夫,再加上北京其他著名医院的一些皮肤科名医,组织了两次大会诊。
  我是8月15日下午四时许进院的,搬入南楼,人生地疏,心里迷离模糊,只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第一次会诊就举行了,距我进院还不到十几个小时,中间还隔了一个夜晚,可见李大夫心情之迫切,会诊的地点就在我的病房里。在扑朔迷离中,我只看到满屋白大褂在闪着白光,人却难以分辨。我偶一抬头,看到了邹铭西大夫的面孔,原来他也被请来了。我赶快向他做检讨,没有听他的话,早来医院,致遭今日之困难与周折,他一笑置之,没有说什么。每一位大夫都对我查看了一遍。李大夫还让我咳一咳喉咙,意思是想听一听,里面是否已经起了水泡。幸而没有,大夫们就退到会议室里去开会了。
  紧接着在第二天上午就举行了第二次会诊。这一次是邀请院内的一些科系的主治大夫,研究一下我皮肤病以外的身体的情况。最后确定了我患的是天疱疮。李大夫还在当天下午邀请了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和副校长迟惠生教授来院,向他们说明我的病可能颇有点麻烦,让他们心中有底,免得以后另生枝节。
  在我心中,我实在异常地感激李大夫和301医院。我算一个什么重要的人物!竟让他们这样惊师动众。
  
  301英雄小聚义
  
  但是,我并没有愁眉苦脸,心情郁闷。我内心里依然平静,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现在的处境有什么潜在的危险性。
  我的学生刘波,本来准备一次盛大宴会,庆祝我的九二华诞。可偏在此时,我进了医院。他就改变主意,把祝寿与祝进院结合起来举行,被邀请者都是1960年我开办梵文班以来四十余年的梵文弟子和再传弟子,济济一堂,时间是我入院的第三天,8月18日。事情也真凑巧,远在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任远正在国内省亲,她也赶来参加了,凭空增添了几分喜庆。我个人因为满手满脚的丑类尚未能消灭,只能待在病房里,不能参加。但是,看到四十多年来我的弟子们在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印度学的中国学派终于形成了,在国际上我们中国的印度学者有了发言权了,湔雪了几百年的耻辱,快何如之!
  
  死的浮想
  
  但是,我心中并没有真正达到我自己认为的那样的平静,对生死还没有能真正置之度外。
  就在住进病房的第四天夜里,我已经上床躺下,入睡之前我偶尔用舌尖舔了舔上颚,蓦地舔到了两个小水泡。这本来是可能已经存在的东西,只是没有舔到而已。今天一旦舔到,忽然联想起邹铭西大夫的话和李恒进大夫对我的要求,舌头仿佛被火球烫了一下,立即紧张起来。难道水泡已经长到咽喉里面来了吗?
  我此时此刻迷迷糊糊,思维中理智的成分已经所余无几,剩下的是一些接近病态的本能的东西。一个很大的“死”字突然出现在眼前,在我头顶上飞舞盘旋。在燕园里,最近十几年来我常常看到某一个老教授的门口开来救护车,老教授登车的时候心中作何感想,我不知道,但是,在我心中,我想到的却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事实上,复还的人确实少到几乎没有。我今天难道也将变成了荆轲吗?我还能不能再见到我离家时正在十里飘香绿盖擎天的季荷呢!我还能不能再看到那个对我依依不舍的白色的波斯猫呢?
  其实,我并不是怕死。我一向认为,我是一个几乎死过一次的人。十年浩劫中,我曾下定决心“自绝于人民”。一个人临死前的心情,我完全有感性认识。我当时心情异常平静,平静到一直到今天我都难以理解的程度。我对自己这种表现感到十分满意,自认已经参透了生死奥秘,渡过了生死大关,认为自己已经修养得差不多了,已经大大地有异于常人了。
  然而黄铜当不了真金,假的就是假的,到了今天,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自己竟然被上颚上的两个微不足道的小水泡吓破了胆,使自己的真相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虽已经痴长九十二岁,对人生的参透还有极长的距离。今后仍须加紧努力。
  
  皮癌的威胁
  
  常言道:“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前一天夜里演了那一出极短的闹剧之后,第二天早晨,大夫就通知要进行B超检查。我心里咯噔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谁都知道,检查B超是做什么用的。在每年履行的查体中做B超检查,是应有的过程,大家不会紧张。但是,一个人如果平白无故地被提溜出来检查B超,他一定会十分紧张的。我今天就是这样。
  我在301医院是有“前科”的。去年年底来住院,曾被怀疑有膀胱癌。后来经过彻底检查,还了我的清白。今年手脚上又长了这一堆丑类,不痛不痒,却蕴含着神秘的危害性。我看,大概有的大夫就把这现象同皮癌联系上了,于是让我进行彻底的B超检查。B超大夫在我的小腹上对准膀胱所在的地方,使劲往下按。我就知道,他了解我去年的情况。经过十分认真的检查,结论是,我与那种闻之令人战栗的绝症无关。这对我的精神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解脱。
  
  奇迹的出现
  
  按照以李、冯两位主任为代表的皮肤科的十分小心谨慎的医风,许多假设都被否定,现在能够在我手脚上那种乱糊糊的无序中找出了头绪,抓住了真实的要害,可以下药了。但是,他们又考虑到我的年龄。再三斟酌才给定下了药量。于是立即下药,药片药丸粒粒像金刚杵、照妖镜,打在群丑身上,使它们毫无遁形的机会,个个缴械投降,把尾巴垂了下来。水泡干瘪了,干瘪了的结成了痂。在不到几天的时间内,黑痂脱落,又恢复了我原来手脚的面目。我伸出了自己的双手,看到细润光泽,心中如饮醍醐。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
  
  只谈一谈我的日常生活。
  我活了九+多岁,平生播迁颇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因而也颇强。不管多么陌生的环境,我几乎立刻就能适应。现在住进了病房,就好像到了家一样。这里的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等等,都是绝对无可指责的。我也曾住过,看过一些北京大医院的病房,只是卫生一个条件就相形见绌。我对这里十分满意,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在十八间病房里住的真正的首长,大都是解放军的老将军,年龄都低于我,可是能走出房间活动的只不过寥寥四五人。偶尔碰上,点头致意而已。但是,我对他们是充满了敬意的。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新的长城”,又是世界和平的忠诚的保卫者。在解放军中立过功的老将,对他们我焉能不极端尊敬呢?
  至于我自己的日常生活,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几十年形成的习惯,走到哪里也改不掉。我每天照例四点多起床,起来立即坐下来写东西。在进院初,当手足上的丑类还在飞扬跋扈的时候,我也没有停下。我的手足有问题,脑袋没有问题。只要脑袋没问题,文章就能写。实际上,我从来没有把脑袋投闲置散,我总让它不停地运转。到了医院,转动的频率似乎更强了。无论是吃饭,散步,接受治疗,招待客人,甚至在梦中,我考虑的总是文章的结构,遣词,造句等与写作有关的问题。我自己觉得,我这样做,已经超过了平常所谓的打腹稿的阶段,打来打去,打的几乎都是成稿。只要一坐下来,把脑海里缀成的文字移到纸上,写文章的任务就完成了。
  七点多吃过早饭以后,时间就不能由我支配,我就不得安闲了。大夫查房,到什么地方去作体检,反正总是闲不住。但是,有时候坐在轮椅上,甚至躺在体检的病床上,脑袋里忽然一转,想的又是与写文章有关的一些问题。这情况让我自己都有点吃惊。难道是自己着了魔了吗?
  在进院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写了三万字的文章,内容也有学术性很强的,也有一些临时的感受。这在家里是做不到的。
  我想用两句话总结我的生活:在治病方面,我是走过炼狱;在生活方面,我是住于乐园。
  (摘自《新世界出版社》)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这些老年人的成绩来得太不容易了,我对他们讲,你们每一个人的艺术都是一朵鲜花,而大赛让这些鲜花编成一个花篮。  ——北京老年艺术协会会长朱祖仆  在第三届北京老年合唱大赛现场,记者采访了北京老年艺术协会会长朱祖仆,年过7旬的朱会长仍然为大赛的筹备前后忙碌着。“为什么合唱在老年人中间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合唱大赛这么受欢迎?”朱祖仆说,“我们现在的老年群体,都是参与共和国建设的一代人,他们的命运和共和国的
期刊
不叫。基本上不叫他们回家。他们有事情找父母或者想父母自然会回来。不必没事硬叫他们回家,或者规定回家的次数。《常回家看看》感动了不少人,作为子女,有这样的自觉性当然好;作为父母,不必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决不是不欢迎子女回来,只是如果他们确实是因为工作忙家务多,少回来几次不要紧。  不挑。不挑他们的毛病。不挑剔他们在对待父母问题上可能说的错话、傲的错事,要允许年轻人犯错误。他们自己也会不断地总结,逐步学
期刊
最受瞩目的北京哈军工校友合唱团  北京哈军工校友合唱团成立于1996年。成员由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7所高校的在京校友和工作人员组成。  团员们曾在部队、国防科技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为国防高精尖科技建设贡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而今,他们怀着对母校的亲情,对艺术的热爱,汇聚在合唱团里。合唱团坚持弘扬革命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哈军工精神,认真学习音乐艺术、精心营造美好的精神
期刊
他曾经陷入艳遇的漩涡,婚外恋一度逼走了妻子。最终第三者露出本性,持刀将他捅伤。幡然醒悟后,他们分手。16年后,他以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自编自导拍摄一部电视剧,以此表达心中的歉意……    一次不堪回首的感情出轨    周红卫年届耳顺,是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周村的一个普通农民。  早在周红卫上初一那年,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制,通过抓阉的方式,周红卫的父亲分到一辆手扶拖拉机。作为长子,周红卫辍学回家
期刊
那是发生在2005年的一件事。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一个陌生人在高层塔楼顶楼上吊自杀了。第二天清早,12层的女主人发现尸体,不禁失魂落魄地尖叫起来。整个楼里一片恐怖。经过110警察现场勘查,最终判定,这是一个吸毒人员上吊自杀了。警察决定把尸体从电梯运下去。但全楼的人包括电梯工都不同意。他们觉得那样太晦气了,可毕竟是12层的高楼啊,怎么把他弄下去呢?忽然,一个白发已经有些稀疏的老人站了出来,背起尸体二
期刊
老爸老妈网http://www.laobm.com,连续推出系列网上调查活动,广大网友在登录的同时积极参与投票。  本月调查:“您觉得婚姻最容易出现危机的时段”到发稿时止,共有1259名网友参与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选项  票数  比例  下岗失业等事业艰难期  478票  37.97%  婚后几年婚姻平淡期  232票  18.43%  中年事业有成时  210票  16.68%  退休后  
期刊
2007年7月4~10日,和谐之声一第三届北京老年合唱大赛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行。  据这次大赛的筹办单位北京老年艺术协会负责人介绍,北京老年合唱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自从大赛的广告在《北京晚报》刊登,就有许多团体要求报名,那场面才叫一个火爆。甚至到了报名截止后,还有很多老年合唱团打电话来,埋怨组委会或是单位离退办的同志没专门通知他们。本次大赛设立“金鹤”、“银燕”、“铜雀”奖及“优秀”奖,还特别
期刊
2002年2月,一个巨大的不幸如同晴天霹雳向我击来,我被医院确诊为胃体溃疡管状腺癌。当医生做完切除手术,对我的家人讲,我的胃癌属于中晚期,胃已经被切除了90%,患者只能活1年左右。当死神与我擦肩而过时,我厌世过、绝望过、悲观过、放弃过、困惑过,是医生精湛的医术,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病友的关心,使我活到了今天。  大凡得了癌症的人,开始时心里都要有一个过程,一是惊惶失措,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期刊
风采篇    老军人参演红歌会  江西卫视大型选秀节目2007中国红歌会首场海选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在这场不设任何“门槛”的比赛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各种年龄、各种身份、各种唱法的选手激情投入地唱革命歌曲,而最令人感动的,要数几位体现不同时代军人风貌的选手。有一位东海舰队的退伍老军人,舞台上的他依然带着军人的干练气质,他把自己的演唱称作“汇报”,他为大家“汇报”的歌曲是《毛主席来到军舰上》,这是一首叙
期刊
孙女徐菁是我孙辈中最小、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孩,我非常疼爱她。  每到寒暑假,我便成了她的辅导员、故事员、炊事员。菁菁给我的回报是唱歌、跳舞和把娇嫩的小脸蛋送到我的嘴边让我亲吻,老小同乐尽享人间天伦。  记得菁菁读小学第一学期的寒假有一项作业:每天抄写当天报纸上的两条新闻标题。她刚上学,识字不多,我义不容辞地成了她的辅导员。  给孙女读新闻的任务很艰巨:一是要用普通话来读;二是要讲解每条新闻的来源、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