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电影《小偷家族》的家庭观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反映了无血缘关系的都市底层群体重构而成的家庭的自我认同意识,在传统型家庭形态的外表下建立起以亲情代替血缘的非传统型共同体。影片中,一群被原生家庭遗弃的人重新在一起组成家庭,在小而拥挤的房子里贫困而温馨地生活。他们游走在社会边缘,通过各自微薄的收入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计。《小偷家族》是导演是枝裕和家庭系列电影之一,反映了其亲情大于血缘的家庭观。
  关键词:《小偷家族》;血缘;亲情
  引言
  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1]。是枝裕和的电影有其独特的气质,正如我们说姜文拍的电影很姜文,国内独一份的时候一样。他的电影风格带有强烈的家庭叙述色彩,目的不在于说教而在于描述,在于呈现,将人的真实家庭生活状态原封不动地展现给大家。是枝裕和极其擅长以家庭伦理为主题的题材,他捕捉日常的生活细节来感动观众[2]。原名的《小偷家族》本身携带着它独特的意义表达,即不仅是故事层面上“小偷”的“家族”,更是通过“小偷”这一顺手牵羊的行为缔结成具有“家族”情感功能的想象性共同体。不过,这种“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贩诱拐,而是从有血缘关系但无血缘之情,充满危机的家族中“偷”出了在原生家庭中被家暴、被遗弃、被孤立、被放逐的家族成员。在这个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血缘一种亲情,那些曾经无数个日夜的陪伴已经超越血缘的羁绊,渗透进彼此的生命中。血缘关系不过是基因的传递,养育陪伴的恩情给我们塑造的人生观、世界观却影响着我们的整个人生[3]。与一般同类型题材的电影所不同,它不是以批判社会现实问题为卖点,描写小孩们被诱拐之后如何受到虐待、如何寻亲、如何心灵产生极大的创伤的影片。相反,它有意地批判具有血缘关系的原生家庭中存在的家暴、留守、抛弃,反映日本社会家族问题,试图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非血缘关系的“家族”社会共同体。有些话题并不是博人眼球,而是真实地将社会现实还原出来,将关注点放在小人物身上,不是为了夸大,而是释放真实的人性[4]。恰恰,“小偷”成为了建构这一“家族”事实的基本叙事动力与逻辑。本文拟研究电影《小偷家族》中体现出来的特殊的家庭观。
  一、偷来的家庭——非血缘关系家庭
  影片开始,承担着“父亲”功能的治带着“儿子”祥太在某家超市购物,治在挡在营业员与祥太之间掩护祥太往背包里装泡面,顺手行窃的场景里可以看出来他们行动有素、很有章法,这对“父子”显然是惯犯。紧接着,夜幕降临,这对“父子”回家途径市场买了可乐饼后,偶遇衣着单薄的小女孩尤里在深夜严寒的冬日,站在家外阳台上独自一人玩耍。治對她嘘寒问暖后便顺手把她带回了家,给她宛如家人般温暖的照顾。可以说,“小偷”的意味与其说是顺手偷东西,毋宁说在偷东西的同时,顺便“偷”了原生家庭中血缘亲人间的情感。在后续的电影情节中,可以看到祥太与尤里偷洗发水,初枝、信代、祥太与尤里偷泳衣,治、祥太与尤里偷鱼竿……如果说“泡面”、“洗发水”、“泳衣”是日常生活用品,那么这些非血缘关系的情感正是通过“偷”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而逐渐地建构为一个“家族”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小偷家族》在批判带有血缘的原生问题家庭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族神话的同时,又在社会伦理上反思了这种神话式的家族想象。这也许是是枝在这部影片中想要尝试处理的“亲情”关系——所谓的“亲情”无关乎于血缘与非血缘的家族,只要在基本的社会伦理下所建立起来的“羁绊”都可以视为一种想象性的家族关系。之所以说是“想象性”是因为影片也提供给观众这种想象的视听表达空间,其中最为明显地再现是“小偷”一家观看了一场“不可见的可见”的烟花,以及“奶奶”初枝与祥太嘴里发出了“无声的有声”的“谢谢你们”与“爸爸”。
  ?二、家庭的特殊——连接家庭关系的两条纽带
  如果说在《如父如子》里,是枝裕和还在探讨非血缘家庭存在的可能性,那《小偷家族》则将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拼接出来,直接呈现给观众。这种非血缘的家庭关系,看似松散,却通过两条纽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第一条纽带是贯穿《小偷家族》始终的明线,即金钱关系,这是所有家庭成员为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主动索取: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就形成了犯罪动机[5]。“父亲”指导“儿子”偷窃,以获取部分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丈夫”在工地受伤后,“妻子”满脑子都是获取更多的赔偿金;“奶奶”每个月都会拜访“孙女”的原生家庭,从“孙女”的生父处领取抚慰救助金;“夫妻”觊觎“奶奶”的养老金,搬进老人的房子共同生活,各取所需。在奶奶死后,一家人把“奶奶”悄悄安葬,之后“丈夫”和“妻子”拿着“奶奶”的钱其乐融融。“儿子”被抓了,他们为了自己不被警察逮捕,抛开他跑掉。人们因为相互陪伴而产生爱意,但人性毕竟是复杂的。人性之中,有其难以掩藏的自私与脆弱。那么,他们彼此真的没有感情吗?难道在沙滩上奔跑玩闹,在家里互相调侃、一块儿吃饭,都是装出来的?好像不是这样。奶奶死了,他们伤心难过;祥太被抓走了,他们也一度失落。真正让他们自私起来的,还得回归社会。他们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每个人都在社会边缘岌岌可危。在保障自己生存的前提下,能够对别人施以感情,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善良。
  第二条纽带是《小偷家族》里若隐若现的暗线,也就是他们特殊的身份,随着故事的逐渐推进慢慢浮现:男主人公阿治和女主人公信代是酒吧顾客与陪酒女的关系,二人没有结婚; 奶奶初枝早年被丈夫抛弃后又被亲生儿子抛弃,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因不愿一人孤独终老而和阿治、信代一起生活,充当家庭中奶奶的角色; 孙女亚纪是初枝前夫再婚后的孙女,由于与家人关系不好离家出走,后做了妓女; 孙子祥太是阿治和信代在游戏厅附近的车上捡回来的,没有上过学,和阿治一起在超市偷盗; 小孙女树里是一个饱受父母虐待的小女孩,在寒冬的夜晚独自站在街角,被阿治发现带回家。阿治在和亚纪的对话中表示维系与信代之间关系的既不是性,也不是金钱,而是心与心的联系。一句“我们不是普通人”更是道出了这对贫贱夫妻情感的真挚可贵与面对生活的无奈辛酸。最可怕的不是生活的艰苦,而是面对生活的消极,对当前生活的否定;真正伟大的不仅仅是始终仰望天空,更是在看清生活的苦难真面目后依旧能够仰望星空,积极面对[6]。   三、亲情大于血缘——是枝裕和的家庭观的延续
  《小偷家族》延续了导演是枝裕和电影中一脉相承的家庭观。这也是为什么残缺的家庭单元是他作品中经常探讨的对象,但观众往往感觉不到亲情的缺失,他总能用自然写实的方式呈现出日常生活中最为真实的一面,表述着家人到底意味著什么,以及家庭共同体和家庭成员认同感给予他们的精神力量。《小偷家族》中的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都被原生家庭遗弃,有人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破裂,有人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缺失而成了弃婴。他们在被抛弃之后抱团取暖,组成了一个贫困却温馨的家。电影用不紧不慢的节奏叙述着很平淡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的生活,通过展现一个自我选择构成的非血缘家庭,强调在无缘社会中家庭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而家庭成员之间真心的彼此关爱才是真正的亲情。《小偷家族》在现实的无缘社会中重构虚拟的有缘家庭亲情,有一幕是一家六口去海边玩耍,奶奶坐在沙滩上,看着海里嬉笑怒骂的五个人,无声而真诚地说了一声“谢谢你们”。奶奶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更知道自己死后钱会被他们拿走,但她是愿意的,在她心中这些人就是自己真正的家人,她感激他们的陪伴。即使毫无血缘关系,也能在生命最后给予她温暖。就像信代对奶奶说的,他们之间是一种羁绊,一种超越了世俗和家庭的羁绊[7]。在营造一家人冬日里围坐吃火锅、夏日里去海边旅游等一个个温馨画面的同时,表现了社会边缘人的心酸与不幸,凸显了浪漫与现实的张力。是枝裕和并没有站在道德和法律层面去对个人进行批判,而是以了解和同情的态度,在都市底层慢节奏的生活中展现日常生活的琐碎、真实,以及一家人情感的细腻。这一家人在狭小的庭院里抬头看天上绽放的烟花,定格在这一刻的画面让人内心温暖。尽管我们并没有直面烟花的盛大与绚烂,但这一家人对烟花的欣赏,说明了这一场烟花展览是多么夺目。正如烟花一般,他们这个偷来的家庭在绽放过夺目的光彩后,迎来了消亡。电影中总缺少不了一个邪恶的反派,反派的恶在于他缺乏道德感[8]。本部电影中,唯一的反派似乎只有这个社会。在摒弃细节、真相、背后线索的新闻报道面前,骂的骂,怨的怨,哭的哭,笑的笑。其乐融融的生活因为拥有着如普通家庭一般的小意见,他们被错觉所迷惑。但一切终敌不过社会共识。社会共识体现在公众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一致认同[9]。与社会共识相背离的 “小偷家庭”终究只是他们祈求了好运之后“偷”来的结果。电影中小偷家族的成员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血缘关系,甚至做不到坦诚相待。他们本是陌生人,却都是原生家庭抛弃的存在,因各种缘由聚在一起,从相互取暖的关系递进为亲人一般的存在。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地下室人”,都有着矛盾的、双面的个性。任何家庭都有许多虚伪的亲切。在这个小偷家族中,他们同样是为收获幸福而拼凑出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家庭关系。分分秒秒、经年累月的陪伴积淀下来的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界限,把原本毫无血缘的六个人用一根看不见的丝线连接在一起[10]。当磨难过后,我们依然有幸看到蔚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生命依然是那样美好,我们依然可以张开双臂去拥抱美好。虽然生命很长,但是要追寻生命的深度和宽度尚属不易,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让生命温暖宁静[11]。
  结语
  家庭,往往是复杂而多元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多重矛盾。所谓血缘关系,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纸 DNA,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为了维系家庭,人们互相理解、包容,以爱为名,从而建立家庭的归属感,使家庭中小我团结为大我,才能得到治愈。家庭是爱的港湾,没有爱的家庭是没有意义的。《小偷家族》的主题也和导演是枝裕和以往拍摄的电影一脉相承,但有更强烈的集合感,有《奇迹》里对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呈现,有《海街日记》里的亲情温暖,有《如父如子》里“对什么是家人”的拷问,有《第三度嫌疑人》对人性复杂微妙、司法局限性的探讨,有《无人知晓》里对被遗弃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许说它是集大成之作会有点夸张,但《小偷家族》的确比较完整地把是枝裕和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交付给了观众。尊重观众,不煽情,不愚民,不说教。用徐皓峰的话说,他呈现的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道德的困境。他尽力展现生活的复杂,让你看到算计也看到算计背后的温情,让你了解、体谅,让你珍惜“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起来的瞬间。”笔者最喜欢《小偷家族》里的妈妈说的那句,“家人还是能选比较好。”血缘给了我们一个爱的可能性,但只是可能性,绝非必然性。
  (指导老师:刘雪芹)
  参考文献:
  [1]朱卉.由《楼下的房客》浅谈人性的悲哀[J].汉字文化,2019(11).
  [2]顾雯清.浅析电影《如父如子》中的父子之情[J].黄河之声,2019(18).
  [3]徐菲.浅析《如父如子》中的亲情观[J].汉字文化,2019(10).
  [4]侍渝杰.《推拿》:模糊与清晰[J].戏剧之家,2019(19).
  [5]许凌云.浅析《驿路》中的社会性表现[J].戏剧之家,2019(21).
  [6]余雅雯.浅析《小鞋子》里苦难生活中的人性之光[J].汉字文化,2019(16).
  [7]严彤.浅析《小偷家族》的家庭关系[J].汉字文化,2019(10).
  [8]陈凯伦.浅谈电影〈水形物语〉中的孤独与爱情[J].汉字文化2019(8).
  [9]刘日照,程嫩生.论“后真相时代”成因及公众心理[J].东方传播,2018(11).
  [10]徐菲.浅析〈如父如子〉中的亲情观[J].汉字文化,2019(10).
  [11]周云菁.孙少平的平凡世界:人生就是苦谛,各有各的辛酸[J].汉字文化,2019(1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由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思想”已贯彻落实到中国大江南北,尤其是各种生态环境(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领域的生态环境)的“重灾区”,如今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绿,我们生活的地方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但是在精神环境上,如今的人们由于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所干扰,变得越来越浮躁,精神文化领域方面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作为新时代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勇于肩负使命、与同学们想前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成为一个国度国民幸福指数的显示盘。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在民生领域关注的重点。在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难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应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民生的改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立法;重点;难点  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概述
期刊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小说,能够经久不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功不可没。文章运用小说修辞学理论,探讨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巧妙运用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的叙事手法,为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不可靠叙述者  一、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自出版以来,评论界对这部
期刊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的建设发展中,基层组织建设工程需要进行有效创新,确保共青团工作开展的高效与高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出合理的策略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促进共青团在学校基层的建设工作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对策  引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创新基层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快发展,在嘈杂繁重的现代生活中,让人们感到巨大的压力,对于这些压力人们总会找到解决办法。这种办法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有着不同的体现。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的艺术即将面临着失传的地步,传统的文化内容丰富,其存在意义更是深厚,机械化的手段使传统艺术即将消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努力地恢复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传统文化的精彩能够
期刊
摘要: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的大环境下,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由于年龄偏小缺少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所以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并不完善。教师必须要在幼儿教育时期采用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构建合理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幼儿教育时期,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如何将游戏化教育理念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就成为了广大幼儿
期刊
摘要:东野圭吾笔下的人性是纯粹的、极端的,甚至是浪漫的。他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塑造了一位对生活失望的男性,描绘出他的爱情悲剧以及为追求爱情而犯罪的过程。文章基于全知视角的叙事模式,从人性的扭曲沦为社会边缘人的悲哀等,尝试解读在一个被各种混乱价值观笼罩的畸形社会中,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哲哉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嫌疑人X的献身;全知视角叙事;爱情  传统的推理小说常常是客观地叙述案
期刊
摘要:雷锋精神随着时代需要不断注入新的价值经久不衰。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生活进步,大众传播发生多方位变化,综合影响着青年群体审美。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青年群体审美和影响青年群体审美因素,将雷锋故事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与绘本相结合,探讨绘本形式对于青年群体审美的积极影响,以及青年群体审美对绘本等艺术创作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青年审美;雷锋故事;绘本;网络时代  一、当前青年群体审美倾向  当代青年正
期刊
摘要:可视化教学方法是指用比较直观、容易感知的图示方式传递教学信息,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为深入地加工信息,同时也让传递的教学信息更为简洁明了,得到教师们的广泛应用。但是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可视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且加以解决,以此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服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例,对可视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求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
期刊
摘要:力量直接影响着举重运动员的成绩,因此,在对举重运动员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时,即需要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本文针对此分析了专项力量训练对于举重的重要性,针对性的指出了具体的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技术,明确了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以后的举重运动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举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专项力量训练方面也占据较大优势,达到较高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