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超市的中国围城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卖身”、亏损、增速下滑……从家乐福、麦德龙到沃尔玛,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光环不再。
  今年春节期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商超行业面临供应链效率降低、用工成本高、人力不足等困难,业务发展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本土品牌强势崛起;另一方面,ALDI(奥乐齐)、Costco(旧译好市多,新译开市客)等新一轮外资企业再度争相入局,将给国内零售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外资零售巨头风光不再


  20年前,以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密集进入武汉,成为当地商业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今,将视野放大到全国,这些巨头早已风光不再——或是压缩门店数量,或是在调整中寻求新的出路。
  从近到远,且看2019年发生的3个重要事件。
  一是物美集团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份。1996年,德国知名零售商麦德龙在上海开设了首家中国门店。2019年10月11日,物美斥资百亿元,收购麦德龙中国80%的股份。
  二是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1995年,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1998年,家乐福成为首家进入武汉的外资零售巨头。2019年6月,苏宁易购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三是去年沃尔玛中国销售额、门店增速双双放缓,在中国零售百强中排名也逐年下滑。沃尔玛是全球最大零售企业,2018财年营收达到5144亿美元。最近几年,沃尔玛中国销售额、门店增速双双放缓。2017年中国零售百强排名中,沃尔玛中国为第8位,2018年则跌至第10位。
  若将眼光放得更长,此类案例还有不少。
  2014年,英国品牌Tesco将中国业务出售给华润万家;2017年9月,韩国乐天玛特宣告退出中国;2017年11月,阿里巴巴以28.8亿美元购买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18年12月,欧尚中国事务被大润发接收……
  虽然规模上仍称得上“巨头”,但这些外资企业的光环已然黯淡下来。

回顾“黄金时代”


  外资零售巨头,曾在国内经历过高光时刻。
  1992年7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提出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试办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
  此后,以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开始涌入中国,开启了28年的市场争夺战。
  这些商超,一度成为国内快消品的展示窗口——你说你是驰名商标,家乐福、沃尔玛有你的位置吗?如果没有,那你就是吹牛。
  新颖的商品陈列、先进的促销手段、一站式购物体验,这些在今天看来应用普遍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让中国零售业大开眼界,吸引着大量消费者。



  最吸引人的,則是低价。这些企业一次性采购批量大,具备全球性议价能力,能基于成本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定价策略。
  后端的供应链管理,则进一步压缩了成本。以沃尔玛为例,该公司采用“集权式”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辐射门店的半径约为300-500公里,辐射面积约28.26万-78.5万平方公里。湖北省面积约18.59万平方公里,沃尔玛一个物流配送中心最多可以覆盖4.22个湖北。如此一来,可以通过自主配送大幅压缩成本。
  申万宏源相关研报显示,截至2019年7月,沃尔玛中国拥有9家干货配送中心及11家鲜食配送中心,覆盖全国范围内近160个城市的超过400家门店。
  2003年,沃尔玛、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分别为33家、41家,到2010年,沃尔玛扩张到219家,家乐福增长到182家。
  “大型外资商超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业态、技术、管理,对中国零售业起到了‘鲶鱼效应’,促进了竞争的活跃。”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2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企业在中国又开启了新的探索。

从“狼来了”到“狼变成羊”


  外资零售巨头风光不再,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大环境导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上世纪90年代外资零售巨头入华,主要看重的是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和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今天,这些有利因素有的在消失,有的在弱化。这些企业面对成本上涨、业绩下滑的态势,调整自然成为普遍选择。”裴亮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实体零售业的房租、人工、水电等主要成本持续上升,占销售额比重从2009年的4.5%升至2018年的8.9%,增长近一倍。从未来趋势看,房租上涨幅度可能有所趋缓,但人工成本还在上行区间。
  其二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的冲击。据管理咨询公司贝恩统计,国内电商渠道渗透率从2014年的41%增至2018年的80%。与此同时,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市场份额连年下滑,从2014年的23.6%下降到2018年的20.2%。



  其三是本土超市巨头的崛起。“20多年来,本土商超借鉴了跨国零售企业经验迅速发展起来。形象地说,本土商超与外资商超的竞争关系,经历了‘狼来了’‘与狼共舞’‘狼变成羊’的变化。”洪涛说。   以华润万家为例,该品牌背靠央企华润集团,门店数量超过3000家,成为中国最大的超市集团。此外,永辉、物美、联华等商超也快速崛起。
  大环境及电商冲击的不仅是外资企业。不过,本土企业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壮大,其优势在于更灵活的运营模式,能够边学习、边创新。
  譬如,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被如今的“新零售先行者”普遍应用。该模式就是“门店即电商、仓库即门店”,主打的“到家”业务通常在30-60分钟即可送达,使得到店、到家体验趋于一致。
  反觀外资企业,决策链条较长,对国内市场变化反应速度相对缓慢,大都没有及时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及资源配置。
  怎么办?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乃至合资,成为不少巨头的首选。譬如,家乐福、大润发都选择“卖给”了电商巨头而非本土商超,沃尔玛则与京东、腾讯战略合作,推进数字化改革。

Costco、ALDI入华:新角逐的开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本土商超真的已经发展到“乱拳打死老师傅”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譬如,沃尔玛2019年发布了一系列信息,宣布未来5-7年计划在中国新开设500家门店和云仓,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等多个业态。
  而且, 中国市场的魅力,依然吸引着更多巨头新一轮入局。
  2019年8月,Costco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市闵行区开业。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在全球有700多家门店和近9000万会员。尽管该店后来出现过一波集中的“会员排队退卡”,但Costco客流已趋于平稳。Costco方面也表示,未来公司将在华开设更多门店。
  除Costco外,德国第二大零售商ALDI于2019年6月在上海开设首批两家线下门店,同年 10月其在上海的普陀、宝山和徐汇3家试点门店也开始营业。



  ALDI的商业模式体现了“直接”二字:直接组织生产、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它长年、大量从各国原产地直接精选货品,保证了价格优势;占比达80%-85%的自有品牌,则验证了产业链整合的成熟程度。
  Costco、ALDI似乎又强化了消费者对外资零售巨头的认可度。而这“一出一进”之间,中国消费者的转变也显露无遗。“从国内消费端看,以价格为主导的商品同质化的零售已走上末路,而以追求品质和便利为核心价值的零售商则焕发出活力和光彩。”裴亮说。
  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就是家乐福转让股权的时刻,正是ALDI、Costco在中国开店的时刻。
  不过,和此前的家乐福、麦德龙一样,面对欧美和中国的诸多差异,ALDI和Costco还面临着很多本土化的问题。能否适应中国市场,还有待时间检验。
  总而言之,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兴衰史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巨变,也揭示了一个趋势:只有敬畏市场,敬畏变化,才能活下来。
其他文献
当你身披“黄金战甲”,手握“屠龙宝刀”时,或许仍不会忘记自己在新手村面对的第一只怪物——在一些RPG游戏中,新手村给玩家留下的印象或许比最终Boss还要深。  如果将创业比喻成游戏,6年多时间里,吕良带领茶颜悦色在“新手村”长沙不断练级。如今,即将走出去的他,既有担心与思考,又有着无比的期待。不做长沙“土霸王”  支点财经:你算不算一个很懂茶的人?  吕良:我觉得自己不算特别懂茶,不过,有时“不太
期刊
疫情期间,一直与母亲和孩子在武汉留守。宅家多日,习惯每天上午在阳台上晒太阳。抬望眼,蓝天白云,耸入云端的树木早已换了颜色,清新的空气透过玻璃窗的缝隙扑面而来。  春天还是来了,不疾不徐,不卑不亢,带着轻快的脚步。孩子不由自主地吟诵一首刚学会的新诗:“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一切如约而至,并没有因为这个特别漫长的冬天,就阻挡了春的脚步。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
期刊
第四届楚商大会上发布的《2019楚商500强》显示,代德明的恒信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汽车集团”),以541.36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在第五。如果剔除非湖北企业,恒信汽车集团则以第三的位次,排在九州通和卓尔控股之后。  以汽车经销为主的恒信汽车集团,在中国汽车流通行业也名列前茅。在“2019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中,恒信汽车集团位列第五。  早在2016年初,恒信汽车集团
期刊
2月24日,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铺子”,603719)挂牌上市,成为湖北第108家A股上市公司、第109家境内上市公司。  对任何企业来说,上市仪式是向投资者宣告投资价值的最佳时刻。受疫情影响,上交所对仪式形式进行了调整。于是,良品铺子成为上交所历史上首个以网络直播取代交易大厅现场,举行“线上”仪式的公司。  线上仪式保留了现场仪式的环节和元素,以视频模拟鸣锣替代现场鸣锣。此外,上
期刊
疫情终将过去,但2020年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  2019年起,有两个红利即将结束。一是人口红利,按照目前人口出生趋势,25年以后,中国人口可能会减少,且呈老龄化。另一个是流量红利,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口和使用时长已到极限,没有增量了,流量成本会持续上升。  疫情过后,企业会怎么做?答案是,大部分头部企业和头部品牌不仅不会踩刹车,而且会踩油门。  表面上,疫情对大多数企业都带来很大的沖击,大量企业面
期刊
九州通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  连日来,九州通旗下物流公司,因协助武汉市红十字会管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红十字会防控物资仓库(以下简称“国博仓库”)捐赠物资,备受关注。从2月2日到2月10日,国博仓库共出库物资达5.2万箱,大多送往一线医疗单位。  在医药流通领域,九州通一直以效率高、成本低闻名业界。创始人刘宝林从赤脚医生到行业最大民营企业掌门人的经历,也被人们所熟知。  此次疫
期刊
和当年“非典”一样,新冠肺炎疫情让旅游行业遭受重创。  尽管已经过去了17年,作为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张泉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非典”给公司带来的影响。200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8亿元。“非典”肆虐的200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25.63%,仅为0.81亿元。  张泉所在的公司是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特索道”),他担任公司总裁。  不过,张泉同样记得,应对“非典”危机,
期刊
2月5日,支点财经从天风证券(601162)获悉,该公司所承销的当代明诚(600136)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已在上交所完成审核。这是证监会、上交所以审核“绿色通道”支持疫情防控后,首只获得无异议函的湖北上市公司私募债券。  天风证券是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全国综合性券商。尽管武汉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风暴的中心,该公司仍在2月3日股市开市时便复产、复工。  疫情为天风证券及其所在的证券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天风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地处疫情重要地区湖北随州的上市公司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晶科技”),一直想着如何在捐款捐物之外,为防控疫情贡献更多力量。  1月31日开始,泰晶科技陆续接到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的订单,希望其能马上供应一批用于医疗器械和疫情防控检测设备的晶振产品。  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2018年年产已达27.8亿只晶振的泰晶科技,春节本已停工。为了抗击疫情,泰晶科技迅
期刊
2月21日,总部在湖北枝江的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美医疗”),防护用品生产线复工“满月”。  作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的医用防护用品供应重点企业,连日来,奥美医疗的生产车间异常忙碌,三班倒24小时运转。  为了缓解省内口罩等防护用品紧缺的状况,奥美医疗还将产能扩大了好几倍。口罩日产量从复工时的12万只,扩大到了目前的68万只。其中,N95口罩日产18万只,产量在省内排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