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的咏史组诗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筠的《高士咏》与《览古》诗是前代少见的咏史组诗。《高士咏》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上的伪隐之风,对历史上的高士进行咏赞。《览古》诗则从道家哲学观、社会观的角度,对历史发展、演变作出了哲学思考。告诫士子应全身近害。吴筠的咏史组诗有其艺术特色与价值意义: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达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出平和冲淡与悲沉凝重两种艺术风格,并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标志着大型咏史组诗的出现。并对后世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哲学漫谈陈先达陈惠龙编者按陈先达先生系江西波阳人,1930年12月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和南昌大学、四川联合大学、湖南师大等校教授,国
本文以现有的年度资料为依据,利用社会指标方法,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波动态势、各领域协调程度等方面,对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了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结论表明:改革
小说的幻奇色彩的运用在于小说的审美目的,具体说是既调动阅读兴趣又葆有美学内涵,亦即在真实与艺术之间,在可信与美丽之间,在理想情景与日常生活之间保持张力,这确实是摆在
人类社会每次发生重大变革,都是某种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创造性破坏”的结果。所谓通用技术,是指其功能带有通用性和普适性,所产生的影响不仅限于某种特定的产品或产业,而是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蒸汽机是一种通用技术,它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机械动力促生了“工业革命”,不但破坏了原有的基于人力或畜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类似
人文精神的普遍失落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主要桎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从大众审美文化与高雅审美文化视野的融合,以及传统—民族性文化与当代—世界性
找出江西汉语方言主要常用口语本字作考证,从声音和意义找出其与<广韵>、<集韵>的联系.这些本字从使用地域看,有广有窄.例如:&#39;(月争)&#39;、&#39;(目英)&#39;等通行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