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及实践

来源 :农业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决策者和研究者重视.国内外对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内也进行了推进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文献综合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梳理当前国内外多元化生态补偿的研究基础,从参与机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多元化生态补偿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中国在多元化生态补偿实践中取得的积极进展、社会资本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路径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从加快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可持续融资机制、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科学推进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出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措施,各类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态出现新变化.其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家庭农场纵向一体化发展,即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或直接申办农业企业,或领办合作社后再以合作社名义申办农业企业,形成纵向一体化组织.为探究家庭农场纵向一体化发展机理,通过效标抽样法选择案例,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抽象概括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意愿—目标—路径模型.研究表明,家庭农场纵向一体化发展意愿受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和条件影响,其中企业家精神、资本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是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特别是对脱贫人口较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地区,有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电商经营过程中联农带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商的机制原因、痛点难点及政策需求,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贵州省剑河县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访谈.研究表明,一是在参与电商的影响因素中,企业家精神、互联网经验积累、社会关系网络、特色产业基础、网络和物流设施建设、市场需求变化及政府政策扶持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
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呈区域分布,是一套重要烃源岩,在盆地内部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但随着油气勘探难度增大,山前带新区的研究成为新热点,由于山前带钻探资料少,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缺乏深钻与露头的资料相互制约和盆山结合评价,目前研究较为薄弱.为了探讨山前带油气勘探潜力,2014—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部署多口钻井,通过盆地与山前带的烃源岩对比,探索了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分布和厚度,评价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
宅-地模式是住房空间形式与住宅用地特征的结合方式,关系到土地资源利用与居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人多地少的日本城镇居民可以拥有独立住宅,属于宅-地城乡趋同模式.中国目前实施宅-地城乡互补模式与宅-地城乡分隔模式.新时代在继续严控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条件下,人地关系相对缓和的中国为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解决乡村住宅用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构建宅-地城乡融合模式,通过占补平衡制度,复垦闲置的乡村住宅用地,同时在城市增加等量建设用地指标,确保耕地总量与质量平衡;鼓励城市居民参与高效利用乡村未得到高效利用且不能复
明晰农村宅基地规模演变的特征与主要驱动因素,可以为科学制定宅基地相关政策提供依据.采用农村居民点数据,核算出2009—2018年中国农村宅基地面积,基于扩展Kaya恒等式建立分解模型,利用LMDI分解方法,剖析了中国农村宅基地的规模特征,量化了影响农村宅基地规模变化的四类驱动因素(集约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经济效应).结果显示,经济效应和集约效应是促进农村宅基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承担了抑制作用;2009—2018年,中国农村宅基地规模持续扩大,表明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无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蔓延,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农业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主粮生产继续增加,消费稳中有增,主粮进口量增加而出口量减少,价格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主粮产业虽然出现短时间亏损,但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主粮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且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未来,中国主粮生产平稳,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态势,贸易形势较复杂,稻米、小麦、马铃薯价格趋涨,玉米价格高位波动.基于此,提出了保
2019/20榨季,国内食糖产量有所回落,消费量小幅减少,进口量大幅提升,价格高开低走,较上年上涨.预计2020/21榨季,中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有所提高,进口量保持较高水平,价格震荡运行.值得关注的是,糖料生产条件较差,降本增效存在难度,食糖进口门槛较低,预拌粉扰乱秩序,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政策空间有限.未来,需要大力提升产区基础条件,健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探索发展糖业保险.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处理好土地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与核心是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围绕扩大宅基地权能、释放经济效益和加强规范宅基地流转的管理这两条主线,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强调了探索“三权分置”的重要意义,为后期宅基地改革试点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基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将宅基地“三权”演变发展历程
农户从事的农业生产周期与是否参与订单农业关乎小额信贷资金的回笼效率与安全性.随着中国“三农”工作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农户小额信贷的普惠目标可能会发生偏移、转向支持信贷违约风险低的农户.基于2021年1—3月对山东、湖北、四川的324份农户有效调查问卷,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的农业生产周期与参与订单农业两个因素对其小额信贷获得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生产周期长(6个月及以上)的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概率比短生产周期(6个月内)的农户低0.11;未参与订单农业的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概率比参与订单农业的
在上海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管控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提高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基于上海实地调研数据,了解当前上海郊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选择,从宅基地退出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完善退出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资金管理机构、实行区域差异化退出管理、提供合理的退出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因地施策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激活农村发展的潜在动力,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