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作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美术教学就是以幼儿绘画为本体,以游戏化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反映幼儿的认识发展及个性特征,实现幼儿开发心智,启迪创新功能的艺术活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教学,对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培养;创新思维;创作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有利于激发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分享出来,以便与广大同仁们一起商榷。
  一、 提供多种材料,诱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有一颗向真向美的心,一切美的记忆都会烙印在幼小的心灵里。鉴于此,我在备课时不划定范图,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幼儿感兴趣的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绘画材料是幼儿绘画的工具、探索创造的学具,提供油画棒、水彩笔、毛笔、颜料、手工纸、墨汁等供幼儿选择运用。
  在主题画“海底世界”中,有些小朋友用指头蘸颜料印画螃蟹、乌龟,用纸剪贴出水草,在海底的一角居然有一团黑乎乎的墨汁,孩子们说那是乌贼吐的墨汁。在进行大班主题绘画活动“秋天的树林”时,多数幼儿在按惯例使用油画棒画树林后感觉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心情沮丧了,问:“老师,你带我们到小树林里玩,我们看到树叶有好多种颜色,有深绿色,有淡绿色,有红色,还有的树叶有些黄有些绿,真美呀!可是我用油画棒怎么也涂不出这么漂亮的叶子!”谁能说幼儿对美的感觉不是敏感的呢?于是我端来水彩颜料,用毛笔蘸颜料在纸上画出一棵小树。我告诉幼儿:“老师准备了好多材料和工具,可以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来画一画。”老师点到为止而不点透,孩子们豁然开朗,运用水彩颜料大胆作画:有的孩子画出了一幅夕阳下红红的枫叶林;有的孩子以油画棒作底,配上水彩颜料,画出了具有朦胧光线感的树林;还有的孩子将墨汁滴在纸上,用“吹画”的方法吹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老树干,再配以水彩点上或黄或绿或红的树叶,整片树林童趣十足,透着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幼儿由于曾经欣赏过吹画作品,学习过吹画技巧,材料的充足多样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将这一技能应用到绘画上,真正画出心中的如意景色。充足的材料拓宽了幼儿的选择余地,满足了幼儿画画的需要,使幼儿本身的艺术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开发。
  二、 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
  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感知绘画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在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画太阳”活动中,幼儿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为画好这个太陽,该怎样去表现?大多数幼儿用“○”形和基本的点、线描画太阳,缺乏生气。这时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小朋友想想,太阳也跟我们人一样,天气好的时候是个开心的小弟弟……”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嚷开了:“太阳还会生气,阴着脸,过一会儿就哭了。”“我觉得太阳是个笑眯眯的老爷爷”……教师打开想象的天窗,让幼儿展开联想和想象;再进一步提供喜、怒、哀、乐等表情图案来支持幼儿的创造。这样,幼儿创作热情高涨,创造的作品必然独具匠心。倘若教师只局限于幼儿用已有的技能和表现方式画太阳,而一句指导的话语也没有,那么幼儿只会画一个大“○”,决不会画出太阳喜怒哀乐的脸,更不会用彩云为太阳做装饰。
  由此可见,教师适当地引导能抛砖引玉,激活幼儿想象的空间,教会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并让幼儿在创作完自己的作品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讲述出来,在讲述中融会贯通各科知识。
  三、 引导幼儿相互探究,开阔幼儿的创作思路
  探究过程是幼儿自我学习和熟悉绘画主题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幼儿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发展,在幼儿的相互讨论和帮助下,让幼儿的思维由浅入深,最终圆满地解决问题,让幼儿的智能得到新的发展和启迪,提高其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
  在进行主题绘画《我是小小设计师》时,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当以“变戏法”的手段将不同的图案展示出来后,孩子们兴致勃勃,立即投入“设计师”的行列之中,同时能互相交流,表达各自的想法,从中发现问题。当幼儿讨论时,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当幼儿画画时,给予充足的时间,不要过多地干涉,不轻易打断幼儿的思路。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为创新打好了基础。
  美术教育家胡雨心教授认为,每一个幼儿的意识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的尖顶,绝大部分潜藏在大海深处,这就是幼儿的潜意识。幼儿的潜意识一旦被挖掘出来后,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这种潜意识,而幼儿在绘画中充满童心的点滴创意和独特认知,就是这种潜意识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梁永丰.思·教师论文集[C].广东: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
  [2]邹连文.育光[C].广东: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梅,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梁镇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应用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增强教学反思、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构建错题集,加强课堂教学效果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做铺垫。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图书宣传的重要性,阐述了高中图书馆图书宣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式。分析了现存图书宣传中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可以改进的方法,包括指定独立的宣传负责人参与图书馆的各种活动和加强图书宣传的人才培养等。  关键词:图书宣传;媒介;橱窗宣传;图书馆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工作,其中图书宣传是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和资料要让读者全面了解和充分利用,那么
摘 要:随着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提出,我校“三导”(目标导入——问题导学——能力导练)模式教学也轰轰烈烈地随之展开。经过几年的实验、摸索、改进,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尤为在“学生互动参与”上,仍稍显不足。而学生的有效参与,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要想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就不得不涉及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因为合理、有效、巧妙的问题设计是高效、成功语文课堂的基石。  关
摘 要: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对学生学习现象的观察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我发现学生对亲自动手实验有着极高的兴趣和愿望,课堂内容多以引导性实验为主,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科学的奥秘。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理论知识讲解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我们应当多重视对实验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认知方法。  关键词:
摘 要:初中学生的教育要多管齐下,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段的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军训、月考、手机管理等。  作为一位初中年段的管理者,特别是面对城乡结合部初一新生里面外地学生生员较多,而学生家长本身学历不是很高又很忙的情况下,加强对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特别重要。  关键词:新生;教育;年段  初一年级作为中学时代的起始年段,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上来,会碰到很多新的情况,发生很多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