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把握三条线
   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3.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A、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B、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C、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二、抓住三个点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能善于向"性"而读,会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字说出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痛"字。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文中的景物都蕴涵作者的这份"痛"之情,再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呜咽之声,痛心之情。
   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据以传情达意。例如"……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这段话中,"只好"、"吞了"、"猛敲"、"冲向"这组词用得非常形象、准确,这里"只好"表明了林冲被迫应战的谦让精神,而"吞了"、"猛敲"、"冲向"则可以看出洪教头的傲慢,心急气盛。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重点词练习朗读,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例如"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话音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次为要旨,进而朗读《鼎湖山听泉》的第4节。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通过实践,我们觉得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了文章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朗读,可以牵一"点"而动全"篇",由课内"指导"而延伸为课外"自练"。
其他文献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临床多认为由于第三腰椎是腰椎活动的枢纽,而其横突是脊椎中最长的,横突顶端附着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最多。过多
【摘要】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
评价语文教学的优化,必须注意师生的时间精力的投放入。协调语文教学与家庭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众多,而取得家长的关心支持、参与学科改革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确实,经过这些年的教学,特别是现在任教的这个班级,我的这个感受也是更加的深刻。家长的支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这个班级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班级。能人也不少,根据以往的考试情况来看,应该说也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班有
期刊
直流提升机是一个完整的电气-机械系统,故障点很多,而且互相牵连。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全面的监视保护和故障诊断,建立其故障模型是必要的。本文从直流提升机故障监视保
《中华新闻报》2月16日刊登文章《“寡年不宜婚”,都是媒体惹的祸吗?》指出,岁末年初,全国各地的记者们纷纷在当地的报纸上发了这么一条新闻:某某地领结婚证的新人挤破婚姻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中应激发其创造兴趣,自主学习的愿望。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的
期刊
"文贵创新",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生动的语言,独特的感悟,还要有新颖的形式。文章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独特的形式不仅可使文章平添秀色,顿现光彩,还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那么如何进行作文形式的创新呢?先略举几例说明如下:   一、 日记式   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易获高分。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
期刊
有人说:"阅读能力是21世纪的第四张通行证,因为我们天天都在阅读与感悟。"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却道出了阅读能力的重要地位。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期刊
【摘要】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的繁琐与重要,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比较单调乏味,比较枯燥无趣的,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当"新课程"理念向我们走来时,我不在茫然,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思中,终于找到了打开语文的金钥匙,那就是:改变旧面貌,更换新思想 ;创建学习组,体现新价值;真情融课堂,收获新感动。   【关键词】 新理念 新课堂 快乐学习      从教多年来,
党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历来提倡以正面报道为主。作为客观世界反映的新闻报道,也必然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力求把社会上、人民群众中正面的事实充分挖掘出来,反映出来,使人们受